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自动控制原理
数学模型是( )(或差分)方程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 A.积分 B.微分 C.线性微分 D.非线性微分
对于代表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信号进行( )的元件又称比较器 。 A.微分 B.相乘 C.加减 D.相除
函数e-at coswt的拉氏变换是( ) 。 A.ω/[(s+a)²+ω²] B.a/[(s+a)²+ω²] C.1/[(s+a)²+ω²] D.(s+a)/[(s+a)²+ω²]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 。 A.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C.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 。 A.正弦函数 B.单位阶跃函数 C.单位脉冲函数 D.复变函数
对复杂的信号流图直接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 ) 。 A.终值定理 B.初值定理 C.梅逊公式 D.方块图变换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 。 A.输入信号 B.初始条件 C.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 D.系统的结构参数
正弦函数sinωt的拉氏变换是( ) 。 A.1/(s+ω) B.ω/(s²+ω²) C.s/(s²+ω²) D.1/(s²+ω²)
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对( )进行直接或间接地测量,通过反馈环节去影响控制信号。 A.输入量 B.输出量 C.扰动量 D.设定量
按控制系统的( )可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A.数学模型 B.内部信号特征 C.输入信号变化规律 D.输入与输出项的数目
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系统的输入不受输出影响的系统称为( )。 A.开环控制系统 B.闭环控制系统 C.反馈控制系统 D.复合控制系统
通过测量输出量,产生一个与输出信号存在确定函数比例关系值的元件称为( )。 A.比较元件 B.给定元件 C.反馈元件 D.放大元件
已知F(S)=s2+2s+3/s(s2+5s+4) ,其原函数的终值F(t)=( )。 A.0 B.∞ C.0.75 D.3
信号流图中,在支路上标明的是( ) 。 A.输入 B.引出点 C.比较点 D.传递函数
梅逊公式主要用来( ) 。 A.判断稳定性 B.计算输入误差 C.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D.求系统的根轨迹
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当输入信号为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 ( )。 A.E(S)=R(S)*G(S) B.E(S)=R(S)*G(S)*H(S) C.E(S)=R(S)*G(S)-H(S) D.E(S)=R(S)-G(S)H(S)
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s(s+1),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 。 A.s(s+1)=0 B.s(s+1)+5=0 C.s(s+1)+1=0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 ) 。 A.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D.非线性系统
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 。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的真分式; D.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根据系统的特征方程D(s)=3s3+s2-3s+5=0,可以判断系统为( ) 。 A.稳定 B.不稳定 C.临界稳定 D.不确定
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系统型次越高,稳态误差越( )。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确定
已知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呈现出等幅振荡,则其阻尼比可能为( ) 。 A.0.707 B.0.6 C.1 D.0
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以下关于系统稳态误差的概念正确的是( ) 。 A.它只决定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它只决定于系统的输入和干扰 C.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输入和干扰有关 D.它始终为0
当输入为单位加速度且系统为单位反馈时,对于I型系统其稳态误差为( ) 。 A.0 B.0.1/k C.1/k D.∞
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G(s)=5/s2+2s+5 ,则该系统是( ) 。 A.临界阻尼系统 B.欠阻尼系统 C.过阻尼系统 D.零阻尼系统
若保持二阶系统的ζ不变,提高ωn,则可以( ) 。 A.提高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B.减少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 C.提高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 D.减少上升时间和超调量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D(s)=3s4+10s3+5s2+s+2=0,则此系统中包含正实部特征的个数有( )。 A.0 B.1 C.2 D.3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G(s)=5/s2+6s+5,当输入为单位阶跃时,则其位置误差为( ) 。 A.2 B.0.2 C.0.5 D.0.05
已知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函数是x0( t ) = t-0.5+0.5e-2 ,则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 A.0.5 B.1 C.1.5 D.2
若二阶系统的调整时间长,则说明( ) 。 A.系统响应快 B.系统响应慢 C.系统的稳定性差 D.系统的精度差
系统特征方程为 D ( s ) = s 3 + 2 s 2 + 3 s + 6 = 0 , ,则系统 ( )。 A.稳定 B.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临界稳定 D.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Z=2
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其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 ) 。 A..右半部分 B.左半部分 C.实轴上 D.虚轴上
一闭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4(s+3)/s(2s+3)(s+4),则该系统为( ) 。 A.0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2 B.I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2 C.I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1 D.0型系统,开环放大系数K为1
一阶系统 G (s)=K/Ts+1的放大系数 K 愈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的稳态值( ) 。 A.不变 B.不定 C.愈小 D.愈大
二阶欠阻尼系统的性能指标中只与阻尼比有关的是 ( ) 。 A.上升时间 B.峰值时间 C.调整时间 D.最大超调量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00/(0.1s+1)(s+5),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 A.100 B.1000 C.20 D.不确定
已知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2s+1/s2+6s+100,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 )。 A.s²+6s+100=0 B.s²+6s+100+(2s+1)=0 C.s²+6s+100+1=0 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10(2s+1)/s2(s2+6s+100),当输入信号是r ( t ) = 2 + 2 t + 2 2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 )。 A.0 B.∞ C.10 D.20
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 。 A.一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 B. 减小系统开环增益K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C. 增大系统开环增益K可以减小稳态误差 D.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已知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为50/(2s+1)(s+5),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 。 A.50 B.25 C.10 D.5
高阶系统的主导闭环极点越靠近虚轴,则系统的 ( ) 。 A.准确度越高 B.准确度越低 C.响应速度越快 D.响应速度越慢
系统r(t)=t2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ess=,说明 ( ) 。 A.型别υ<2 B.系统不稳定 C.输入幅值过大 D.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S(s+1)(s+2),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 A.(-2,-1)和(0,∞) B.(-∞,-2)和(-1,0) C.(0,1)和(2,∞) D.(-∞,0)和(1,2)
零度根轨迹与180根轨迹的( )条件相同。 A.幅值 B.相交 C.幅值和相交 D.无关
当Kr取某值时,根轨迹可能与虚轴相交,说明此时闭环特征方程有( )。 A.正实根 B.负实根 C.不确定 D.纯虚根
根轨迹的终止角是指终止于某开环复数零点的根轨迹在终点处的切线与( )方向的夹角。 A.正实轴 B.负实轴 C.正虚轴 D.负虚轴
如果系统的开环零点数超过极点数,则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 )。 A.开环极点数 B.开环零点数 C.闭环极点数 D.闭环零点数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