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课程论
侧重于幼儿在活动中首创的表现形式而不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课程设计模式为 目标模式 行为模式 过程模式 环境模式
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所遵循的是 纵向顺序 直线性顺序 逻辑顺序 心理顺序
下列是实践形态课程的是 课程指南 课程方案 教学计划 幼儿实际感受到的课程
1.10 心理组织法关注的焦点是 儿童 教师 教材 教具
幼儿园课程要把各种教育因素有机地组织起来 它们相互支持 相互强化 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这说明在组织 L园课程时应 遵循 整体性原则 生活化原则 主体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课程研究人员负责制定的目标主要是 课程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单元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 课程总目标、课程领域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
.14 下列课程流派中,不把区域活动当成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的是 蒙台梭利教育法 皮亚杰认知主义幼教方案瑞吉欧教育体系 知识系统化教学理论
1.16 以下关于课程实施叙述不对的 句是 课程实施本质就是课程的“再设计” 课程实施是观念形态课程向实践形态课程转变的过程课程实施即观念形态课程的组织课程实施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117课程设计中的目标模式的四个基本步骤依次是 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选择内容一评价确定目标--选择内容一组织与实施--评价选择内容一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评价组织实施一选择内容一确定目标--评价
1.18 幼儿在直接教学中的学习基本上是一种 探究学习 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 活动学习
1.19 幼儿园作业教学的作用是 增加新的知识内容提升幼儿己有的经验扩展幼儿已有的经验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
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依附于 教师身上 幼儿身上 教师和幼儿身上 区内的操作材料上
121动作一表象一抽象思维是学前儿童从外部动作向内部思维发展过程,与其相对应,思维发展的物质承担是()。 语言文字+实物+图像 实物+语言文字+图像
20世纪一三十年代比较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模式是() 活动教学 单元教学 目标教学 课堂教学
卢梭、裴斯泰洛奇等人都强调课程应( 将知识的逻辑性放在首位 符合教师的教学 顺应儿童心理发展顺序 应顺应社会的发展
1.24 教育内容与活动安排属于学前教育潜在课程的() 物质-空问类 C 组织-制度类 文化-心理类 结构-功能类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教育上采取的教学模式是) 综合教学模式 分科教学模式 暗示教学模式 单元教学模式
我国第一次制订并颁布全国统一的学前教育课程标准是20世纪的() A、30年代 B、40年代 C、50年代 D、80年代
学前教育课程的非义务性,客观上使学前教育课程具有了() A、多样性 B、非强制性 C、主观性 D、灵活性
我国最早使用“课程”和西方首先提出“课程”的分别是() A、孟子,柏拉图 B、朱熹,斯宾塞 C、孔颖达,苏格拉底 D、孔颖达,斯宾塞
幼儿园课程要把各种教育因表有机地组织起来 使它们相互支持 相互强化,以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这说明在组织幼儿园课程时应遵循 A整体性原则 B生活化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侧重于幼儿在活动中首创的表现形式而不是预期的学习结果的课程设计模式为 A目标模式 B行为模式 C过程模式 D环境模式
下列目标属于表现性目标表述法的是 A适应幼儿园团体生活,情绪稳定 B不需要提醒,能饭后漱口 C会唱2/4拍的歌曲 D能分辨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对与错
下列各项中,只有一项才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程,它是 A学科知识 B教材或内容 C学习经验 D学习目的
以下关干幼儿园理程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A理程评价相本目的在干提高幼儿教育质星 B幼儿园课程评价是为了鉴别教师的优与劣 C课程评价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评价 D幼儿园课程评价应以自评为主
以下关于课程实施叙述不对的一句是 A课程实施本质就是课程的“再设计 B课程实施是观念形态课程向实践形态课程转变的过程 C课程实施即观念形态课程的组织 D课程实施是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课程设计中的目标模式的四个基本步骤依次是 A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选择内容一评价 B确定目标--选择内容一组织与实施-评价 C选择内容-确定目标--组织与实施 评价 D组织实施一选择内容一确定目标-一评价
1.13心理组织法关注的焦点是 A儿童 B教师 C教材 D教具
1.14对幼儿园课程的方向问题作出基本的价值选择的是 A理论层次的课程决策 B技术层次的课程决策 C实践层次的课程决策 D具体层次的课程决策
1.15 下列课程流派中,不把区域活动当成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的是 A蒙台梭利教育法 B皮亚杰认知主义幼教方案 C瑞吉欧教育体系 D知识系统化教学理论
美工区应设在 A离水源近的地方 B较宽敞的地方 C完全封闭的地方 D与图书区相邻处
活动课程非常重视 A训练教育 B养成教育 C教育结果 D知识获得
下列是实践形态课程的是 A课程指南 B课程方案 C教学计划 D幼儿实际感受到的课程
视课程为教学计划的课程观显然遗漏了 A课程目标 B课程评价 C课程内容 D课程实施
幼儿在直接教学中的学习基本上是一种 A探究学习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活动学习
从17世纪到幼儿园诞生之前,对世界学前教育课程有过较大影响的教育家有()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蒙台梭利 D夸美纽斯
关于课程本质的理解,下面观点-致的是() A博比特,泰勒 B斯坦豪斯,比彻姆 C席罗,贝特斯 D加涅,约翰逊
教育价值的属性包括()。 A客观性 B功用性 C历史性 D社会性
从课程分类学角度看课程结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A两分法 B三分法 C四分法 D五分法
儿童生长的教育生态环境的特点() A安全性 B刺激性 C陶冶性 D适宜性
德国人类学家朗格威尔认为,儿童的本质和世界的特点() A开放 B无拘无束 C探索创造 D人格形成
从杜威关于儿童的本能演化出儿童的兴趣是() A谈话或沟通的兴趣 B质疑或探究事物的兴趣 C制造或组织的兴趣 D艺术表达的兴趣
1951年政务院公布了 《关干改革学制的决宗》将幼稚园改为() A蒙养院 B蒙养园 C学前班 D幼儿园
动作一表象一抽象思维是学前儿童从外部动作向内部思维发展过程,与其相对应,思维发展的物质承担是()。 A实物+图像+语言文字 B图像+实物+语言文字 C语言文字+实物+图像 D实物+语言文字+图像
潜在课程的结构层次中,内层是() A物质一空间类 B组织一制度类 C文化一心理类 D建筑一环境类
课程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 A教材活动 B教育情境活动 C教学内容体验 D教育环境知识与经验
()是课程内容更构成机理的特性。 A活动性 B整体性 C情境性 D人文性
()是确定课程内容人文性的理论基础。 A马克思主义人性论 B马克思主义理论 C对立统一规律 D马克思主义哲学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特点是() A学习苏联,在探索中发展 B学习美国 C学习西欧 D学习日本
那些没有列入正规理程计划和教育政策,但导在教育实践中又不可避免的会对受教音者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因表就是()。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潜在课程 D结构课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