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安阳师范学院特殊教育概论

在普通班由普通教师给超常儿童提供增补性的教育项目,这种超常儿童的教育安置模式是( )

A.辅导教师项目 B.独立学习项目

C.资源教室 D.加强班
为超常儿童提供与一般儿童不同的学习探索、试验和调查的机会,把他们较早的引入研究领域,这种超常儿童的教育安置模式是(  )

A.辅导教师项目
B.独立学习项目

C.资源教室
D.加强班
下列属于超常儿童的典型特征的是(  )

A.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若干癖好

B.坚持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掌握欲极强、智力早熟

C.掌握欲极强、有若干癖好、智力早熟

D.有若干癖好、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掌握欲极强
对于智能非凡,并(或)具有某种突出才能的儿童,下列称呼中错误的是( )

A.我国古代称为“神童” B.外国称为“英才”或天才儿童

C.我国当代称为“天才儿童” D.我国当代称为“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教育模式中目前用得最多的是( )

A.辅导教师项目 B.加强班

C.资源教室 D.独立学习项目
下列哪一项不一定是创造型超常儿童的特点?(  )

A.有超常的智力 B.能发明创造 C.思维流畅 D.思维灵活
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 )

A.主要指智力方面 B.包括非智力个性特征

C.主要指才能方面 D.不包括非智力个性特征
发散的新颖成分、罕见程度是指发散性思维的(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创性 D.独立性
下列有关游戏和游戏治疗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从本质来说是同一回事

B.游戏治疗是以游戏为媒介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

C.游戏和游戏治疗都是主动的

D.游戏和游戏治疗都重过程
游戏治疗的实施包括准备期、治疗期和( )三个阶段。

A.结束期 B.评价期

C.延伸期 D.追踪期
游戏可以发泄能量,由治疗者为儿童设计各种不同游戏,安排儿童进入这些游戏情景,即为( )。

A.指导式游戏治疗 B.被动式游戏治疗

C.非指导式游戏治疗 D.结构式游戏治疗
儿童心理治疗有许多主要因素,中介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中( )是最主要的中介物。

A.言语 B.语言

C.行为 D.情境
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他提出了“非指导式游戏治疗”。

A.罗杰斯 B.哈葛·赫尔玛斯

C.勒温 D.索格莫
下列哪一项属于游戏治疗中所摆放的结构式玩具?( )

A.面具、衣服 B.沙、颜料

C.橡皮泥、纸 D.水、画笔
( )认为,游戏是心理分析所必需的基本要素,他于1919年将游戏直接用于儿童心理治疗。

A.弗洛伊德 B.桑代克

C.哈葛·赫尔玛斯 D.索格莫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游戏治疗的特点?( )

A.游戏治疗能充分体现儿童的自主性

B.游戏治疗安全、愉快

C.游戏治疗重过程,不追求结果

D.游戏治疗必须经过精心设计
游戏与游戏治疗在儿童参与动机上的区别是( )

A.前者是不自由的,后者是有限制的
B.前者是有限制的,后者是自由的
C.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D.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是主动的
下列与游戏治疗特征不符的是( )

A.游戏治疗是精心设计的
B.游戏治疗能充分体现儿童的自主性

C.游戏治疗安全、愉快
D.能促进超常才能的形成
下列哪一观点是索格莫倡导游戏治疗的精神实质?( )

A.借助玩具材料 B.创设游戏情景

C.利用生活情景 D.注重现实表现
列有关游戏治疗室环境布置的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放置地毯,以便于儿童大胆自由玩耍
B.提供大量未成型玩具

C.放置一些桌子、椅子 D.采用木质或塑胶墙群
下列哪一项违背了阿克瑟莱恩游戏治疗的原则?( )

A.治疗者始终相信儿童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B.治疗者完全接受儿童的现实表现

C.治疗者试图指导儿童的言行,坚持治疗者领路,儿童跟从

D.治疗者与儿童建立一种热情友好的关系
游戏治疗中,把游戏作为一种直接的语言替代物,其目的不是让儿童通过游戏( )

A.打破自我封闭 B.进行精神发泄

C.“玩”出其问题 D.说出其问题
( )观点,不符合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理论。

A.治疗者应坚持让儿童领路而自己跟从

B.治疗者应以适当方式指导儿童的言行

C.治疗者应承认治疗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D.治疗者要让儿童感觉到能自由表达自己的全部感情
语言矫治中要考虑不同障碍类型儿童的不同心理特点,即贯彻( )

A.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B.个别化指导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可行性原则
下列有关语言矫治的基本观念,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矫治中,应有计划地划分开“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等不同的教学内容,逐步进行

B.语言矫治要因人而异,每个人具体的教育计划决不能有所雷同

C.由于父母不懂得语言矫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不宜参与语言矫治工作

D.语言矫治必须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仅发挥语言矫治工作者的示范作用是不够的
语言矫治中既不能无视语言障碍儿童的需要,也不能过分关注语言障碍儿童而影响正常儿童的利益,这就要求贯彻( )

A.个别化指导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兼顾个人与集体原则
语言矫治工作中,日常交往法强调父母可以通过自我谈话来增进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这里的自我谈话指的是( )

A.父母让儿童自我反省,再谈出自己的感受

B.父母与儿童同时把他们自己正在做的事物说出来

C.父母用儿童最容易听懂的言语,来叙述其所看到或听到的事物

D.父母把他们自己正在做或有感而发的事物说出来
幼儿园语言矫治中最普遍的安置形式是( )

A.专门的语言矫治班
B.在正常班级内特别关注语言障碍儿童

C.定期集中全幼儿园患有语言障碍儿童辅导
D.独立学习项目
语言矫治工作中,日常交往法强调父母可以通过平行谈话来增进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这里的平行谈话指的是( )

A.父母与儿童平等会话,自由交谈

B.父母与儿童同时把他们自己正在做的事物说出来

C.父母用儿童最容易听懂的言语,来叙述其所看到或听到的事物

D.父母把他们自己正在做或有感而发的事物说出来
教师在口头解说时伴随手语、声音、非口语符号、沟通板、简单图片、符号、文字等,这反映了语言矫治工作中的(  )

A.儿歌故事法 B.全面交流法

C.多重刺激法 D.日常交往法
学前儿童的语言矫治(  )

A.主要由专家负责 B.主要由教师负责

C.主要由家长负责 D.由专家、教师、家长等共同完成
下列有关语言矫治的基本观念,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矫治是不断进行的活生生的过程

B.语言矫治要因人而异,应当配合每一个具体的对象而制定个别计划

C.由于父母不懂得语言矫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不宜参与语言矫治工作

D.语言矫治必须是双向互动的过程,仅发挥语言矫治工作者的示范作用是不够的
对儿童进行语言的观察与评估主要有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是(  )

A.分析自然语言和使用量表测查

B.分析自然语言和调查家长

C.调查家长和使用量表测查

D.调查老师和分析自然语言
“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强化,若此时这一行为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这指的是(  )

A.区别强化 B.正强化 C.消退法 D.间歇强化
( )指不是在行为出现后每次都给予强化,而是按照时间或次数标准来衡量行为并给予一定的强化。

A.正强化 B.间歇强化

C.区别强化 D.消退
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看电影、过生日、郊游等属于( )

A.活动性强化物

B.操作性强化物

C.拥有性强化物

D.消费性强化物
提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班杜 D.贝克
对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视的理论是(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D.观察学习理论
教师规定,贝贝洗手时搓够十次,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教师采用的是( )

A.可变比例强化 B.固定比例强化

C.固定时间间隔强化 D.连续强化
在实施强化的过程中,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属于( )

A.活动性强化物 B.操作性强化物

C.拥有性强化物 D.消费性强化物
母亲忙于家务,女儿在哭叫,试图得到母亲的注意,几分钟后孩子停止哭叫并开始与布娃娃玩,这时母亲立即坐下来与女儿一起玩一小会,以后孩子就可能与布娃娃玩而不打搅母亲了,这是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 )方法的具体运用。

A.正强化 B.间歇强化 C.区别强化 D.消退
用来形成某个人目前还没有的行为的程序,从而使个体从不会到一步步学会一个新的行为,这是行为矫正中的( )

A.隔离法 B.塑造法

C.消退法 D.代币制
“让幼儿一方面观察示范者的言行,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参与活动,实施演练有关动作的方法”,这指的是( )

A.现场模仿 B.想象模仿

C.电视模仿 D.参与模仿
当儿童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及时暂停其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并把其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之中。教师采用的是( )

A.消退法 B.代币制

C.隔离法 D.塑造法
孩子在学叫妈妈时,先强化与妈妈相似的声音,然后强化另一个更接近妈妈的声音,这样连续多次,不断强化,最终实现孩子叫妈妈这个行为,这种方法是(   )

A.隔离法 B.行为塑造法

C.消退法 D.代币制
每次强化所要求的反应数目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可预测地变化着,这属于( )

A.区别强化 B.固定比例强化

C.可变比例强化 D.连续强化
我国目前已有的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安置形态主要有( )

A.实施个别教育计划、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

B.实施个别教育计划、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

C.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

D.设立中心、随班就读和个别帮助相结合安置形态、对口活动
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环境中,教育的主要方式是( )

A.分组教学形式 B.集体教学活动

C.个别辅导的形式 D.在集体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形式
学前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不需要参考的基本因素是( )

A.教师的特点 B.特殊儿童的特点

C.安置形态的特点 D.特殊儿童的家庭情况
在学前特殊儿童一体化教育的设立中心安置形态中,“中心”要求设立在( )

A.中小学校 B.社区

C.学前教育机构 D.单独设立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