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十分重要,其意义体现为(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起点

B.
感知集合是学前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

C.
感知集合及其元素是计数的前提

D.
感知集合及其包含关系有利于掌握数的组成与加减运算
学前儿童分类的学习路径为(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从外部明显特征到细节外部特征

B.
从细节外部特征到外部明显特征

C.
从外部特征(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特征(内部特征)

D.
从社会属性特征(内部特征)到外部特征(自然属性)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一般可以被描述四个渐进的阶段,分别为(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对集合的泛化笼统知觉阶段

B.
感知有限集合阶段

C.
感知集合元素阶段

D.
对集合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和扩展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和分类涉及的核心经验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物体的属性可以用来对物体进行分类,组成不同的集合

B.
同样一组物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C.
集合可以用来比较,感知其关系

D.
同样一组物体只能按照一种方式进行分类
模式具有两个根本特点,分别为( )和(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重复性

B.
可预测性

C.
无规律性

D.
不可预测性
根据模式的基本单位循环规则的不同,模式的类型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形状模式

B.
颜色模式

C.
发展模式

D.
重复模式
下列属于循环模式的是(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潮起-潮落

B.
日出-日落

C.
春-夏-秋-冬

D.
周一到周日
发展学前儿童模式能力的教育策略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引导学前儿童发现模式结构

B.
引导学前儿童发现生活中的模式

C.
注意模式的多元表征

D.
突出模式教育的游戏性
为了让学前儿童真正理解和掌握模式结构,教师可采取的策略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让学前儿童读模式

B.
用方框圈出模式单元

C.
做大量模式练习题

D.
进行考试测试
学前儿童往往更容易认知重复模式。(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这一要求针对的是( )儿童。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大班

B.
中班

C.
小班

D.
小小班
学前儿童出现手口点数不一致的实质原因是(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老师没教好

B.
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佳

C.
计数能力差

D.
还不能在数词和物体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桌面上摆了四块积木,另一边摆了三块积木,教师问“一共有几块积木?”从学前儿童下列表现来看,

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把前四块积木和后三块积木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点数

B.
看了一眼四块积木,说出“4”,暂停一下,接着数“5,6,7”

C.
左手伸出四根手指,右手伸出三根手指,暂停一下,说出7块

D.
学前儿童先看了4块积木,后看了3块积木,暂停一下,说出7块
学前儿童算5+6的时候运用策略是“5+5+1”,能运用此策略的儿童,一般情况下是什么年龄段?(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大班

B.
中小班

C.
中班

D.
小班
问“图片上有几个小动物?”,小朋友回答“5个”,此时“5”是(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基数

B.
序数

C.
命名数

D.
参照数
学前儿童最容易认识的几何图形是(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正方形

B.
三角形

C.
圆形

D.
梯形
在几何图形教育中,教师向学前儿童提供接触多种变化图形的机会,使儿童在辨认图形时,不再受图形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等无关因素干扰。这运用的方法是(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变式

B.
定势

C.
迁移

D.
守恒
学前儿童比较两只纸鸟大小时,能先找出两只纸鸟相应部分进行比较的年龄段是(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1岁

B.
2岁

C.
3岁

D.
4岁
“认识并区分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这一教育要求适合(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小小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可使学前儿童对平面和立体的图形有所认识的游戏是(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积木游戏

B.
商店游戏

C.
娃娃家游戏

D.
玩沙游戏
富森等人将学前儿童数词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初步获得数词阶段以及数词的完善阶段。(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学前儿童基数概念获得的前提是手口一致地点数。(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对于学前阶段的儿童来说,必须要学会用阿拉伯数字符号系统来记录。(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学前儿童学会唱数意味着学会了计数。(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坐电梯按数字可以很好帮助孩子练习顺数和倒数。(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学前儿童常把平面图形和立体几何相混淆,分辨不清。(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一般来说,小班的孩子还不能形成图形守恒,即同一个三角形,倒过来有可能不知道这还是那个三角形。(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旋转是二维空间的移动,翻转是三维空间的移动。对学前儿童来说,翻转的难度要高于旋转。(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没有中间分割线的图形组合任务比有清晰分割线的图形组合任务要难。(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把一个整体分成四个部分就叫四等分。( )

判断题 (3 分) 3分
A.


B.
数数能力包括(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数词的学习

B.
正确计数单位实体

C.
数词和指示动作之间在时间上的一一对应

D.
指示动作和实体单位之间上的一一对应
学前儿童是否用数数来比较集合,受到哪些活动情境因素的影响?(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集合的大小

B.
材料的种类

C.
材料的出示方式

D.
教育者的引导行为和语言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特点是(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B.
学前儿童学习加减运算从口述应用题开始

C.
学前儿童学习减法要难于加法

D.
学前儿童学习加法要难于减法
下列表征命名数的是(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电话号码

B.
邮编

C.
运动衣上的数字

D.
房间号
发展学前儿童认识数学符号能力的教育策略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引导学前儿童注意生活中的各种数学符号

B.
不要机械写数字

C.
一定要把数学符号和量对应起来

D.
利用绘本进行数学符号教育
几何图形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 )和( ),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多选题 (4 分) 4分
A.
抽象

B.
概括

C.
分析

D.
比较
学前儿童认知几何图形的发展过程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配对

B.
指认

C.
命名

D.
认识
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图形的教育策略有(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感知生活中的各种几何图形

B.
提供丰富化的、多样化的几何图形示例

C.
依靠视觉和触觉共同参与认识几何图形

D.
比较相似几何图形帮助认识新的几何图形
学前儿童学习几何图形组合的意义有哪些?( )

多选题 (4 分) 4分
A.
帮助感知几何图形的特征

B.
帮助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C.
形成几何图形及几何图形组合的心理表征能力

D.
为学习分数和面积等复杂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积木存在( )和( )的特点,积木搭建能更好地帮助学前儿童正确感知空间、几何和形体。

多选题 (4 分) 4分
A.
高开放性

B.
低开放性

C.
高结构性

D.
低结构性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运用一定的数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在体操活动中,要能够准确站位和运动,需要运用的知识是(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空间方位

B.
加减运算

C.
集合

D.
排序
学前儿童最初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参照系统是(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他人身体

B.
自己身体

C.
大家身体

D.
父母身体
如果甲在乙的右边,则乙在甲的左边,这体现出空间方位具有(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相对性

B.
可变性

C.
连续性

D.
绝对性
“我在老师的前面,如果我移动了我的位置,那我有可能是在老师的旁边或后面了”,这说明空间具有(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连续性

B.
可变性

C.
传递性

D.
绝对性
让学前儿童学习向左或向右运动,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小小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学前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为(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先上下,再前后,最后左右

B.
先上下,再左右,最后前后

C.
先前后,再上下,最后左右

D.
先前后,再左右,最后上下
年幼儿童在描述物体的属性特征时,往往用词较为模糊,会统统用( )描述物体的属性特征。
单选题 (3 分) 3分
A.
粗细

B.
高矮

C.
轻重

D.
大小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到了( ),有些学前儿童开始掌握量的守恒。
单选题 (3 分) 3分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小班
儿童用绳子量大树的树围,这属于(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标准测量

B.
非标准测量

C.
比较测量

D.
观察测量
以下表述中,属于小班儿童量的概念教育要求的是( )。

单选题 (3 分) 3分
A.
会用直接比较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

B.
能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

C.
能在比较的基础上给7个物体按照量的差异特征排序

D.
能体验量的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