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下面是一位初中三年级学生在一次模拟考试中的考场作文。阅读并完成下列试题。 我的环球之旅 ①睡梦中,一个飘渺的身影模糊了我梦乡的意境,旅行女神的摩挲掠过我的面颊,我从梦中惊醒,那是一年一度的旅行大会,我在这位天界的使者盛情邀请下,开始了一段独特的环球之旅…… 第一站:悉尼 ②我在炙热的阳光下睁开了好奇的眼睛,哇!旁边的沙滩上满是激情嬉戏的金发美女,她们舞动的身姿仿佛勾勒出澳大利亚人民的奔放与热情。我拍拍身上的沙粒,发现远处尉蓝的天空下湛蓝的海水澎湃出澳洲人的英勇与胆识,几位滑板高手在层层的海浪中尽情展示,游刃有余。当我还沉浸在男孩们的飒爽英姿中时.许多当地人把我邀请进一场沙滩排球赛中…… ③在悉尼,我体会到了生命的韵律与节奏。 第二站:伊拉克 ④这是一个从天堂到地狱的蜕变。我挣扎着从一堆土堆中爬出,但当我刚钻出头时,惊恐地发现四处是黑压压的枪口和武装分子狰狞的面孔,他们的脸上凝聚暴虐、残忍、狼一般凶狠的目光,任何一次与他们不小心的对视都会引发我极度的惊恐!突然,我发现手上湿湿的,伴随着一股刺鼻的腥味,我发现我身旁躺着一位阿拉伯男孩——迥迥有神的大眼睛被脸上的血模糊了轮廓,乞求生存的意念使得他的嘴在死亡的那一刻想要喊出生存的渴望。我震惊了,陷入深深的悲愤中。 ⑤在巴格达,我重新审视了战争邪恶的脸庞,求生的本能加剧了我对和平的向往。 第三站:阿姆斯特丹 ⑥这是一个宁静而优雅的小镇,清新的空气激活了我的意念。我在这儿真正发现,原来地球上还有一块未被污染的圣地。人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忙碌于紧张的工作生活,在街上,我看不见一辆排尾气的小汽车,地上找不出任何令人恶心的污迹。人与人之间,洋溢着快活的笑容。在荷兰,我发现想要拥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需要用行动与爱心去灌溉。 ⑦第四站的里约热内卢,第五站的巴黎……我走马观花地游遍了整个世界。 ⑧这不仅是一次难忘的旅行,更是一次给我启迪与警醒的学习之旅:我相信祖国是一个泱泱大国,它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也拥有其他国所没有的自然资源。它正孕育着一场伟大的变革与崛起,但在这腾飞的过程中,它需要借鉴国外的许多优点:人文的和谐,环境的和谐…… ⑨我感到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接班人,我们更需担负肩上的使命:促进世界的发展,为世界人民带来和平。感谢旅行女神给我一次环球之旅的机会,我在旅途中,发现了美好,采撷了动力。 请结合该生习作的一个亮点进行点评。
教师讲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列举直抒胸臆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执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老师安排以下教学活动: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你组观点。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不恰当的是()。
A:该活动意在让学生领会本文的艺术效果
B:小组活动讨论应该放到课外
C:这个互动设计得很恰当
D: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能力
《谈生命》课后练习题是“反复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B:提高学生整理文章思路的能力
C: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D:通过朗读和背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一道课后练习题:“这两篇短文的论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对该练习的设计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启发学生知道作者的写作风格
B:引导学生学习散文的写法
C:意在引导学生对两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D:引导学生总结理论知识
教学茅盾“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时,教师要求学生归纳一下“中外不同作家的‘三部曲’”,以下不合适的是()。
A:巴金“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B: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C: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
D:巴尔扎克“幻灭”三部曲:《两个诗人》《外省大人物在巴黎》《发明家的苦难》
阅读《桥之美》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画线语句的序号与选项的序号是对应的) (A)师:古今中外有名气的桥可真不少呢!请大家看课本的插页和插图,都出现了哪些桥? 生:(齐声)赵州桥、苏州园林里的桥、苏州宝带桥、《清明上河图》里的桥。 (B)师:同学们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想一想,这些桥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如果你们要写一篇描写和赞美桥的文章,你可能用上哪些词语、诗句?请随时把脑子里闪现的语句快速记录下来。 (展示定格在思维里的一些词句,如“水上长虹”“大渡桥横铁索寒”等) (C)师:作为对比借鉴,现在让我们听听、看看著名画家吴冠中笔下的桥之美吧。请特别关注作者是用哪些词表现桥的美感的。(播放配乐课文朗读,要求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雅词) 生:(在各自筛选的基础上,前后左右桌相互交流,取舍补充;教师巡视,最后归总展示35个词语。) (D)师:好,现在同学们再自读课文,想一想,画家眼里的桥,美在何处?尽量用作者自己的语词来陈述、归纳。 对画线部分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A:利用课本插页和插图引入桥的讨论,有效利用了教材这一教学资源
B:找出赞美桥的词语,调动了学生的词汇积累,但不利于引入正题
C:通过对比借鉴,及时抛出作者笔下的桥之美,导入正题
D: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某教师根据选修课程“文化论著研读系列”开设了《(论语)选读》的选修课程,该教师设定的下列教学目标中,不恰当的是()。
A: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孔子的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
B: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孔子》中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
C:要求背诵在选修课程中所涉及的《孔子》的所有篇章
D:在研读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与他人交流切磋
某教师在上语文写作课时,外面飞进来一只小鸟吸引了学生的大部分注意力,该教师灵机一动,临时决定进行过程为赏鸟、说鸟、写鸟的活动体验课,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对该教师的教学评价不恰当的是()。
A:这堂语文课充分的体现了语文课堂是生成的,与预设无关
B:体现了写作应该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材立意
C:该课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D:体现了教师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兴趣的能力
在文言文总结课上,教师举例讲解“动词使动用法”的用法,下列不合适的是()。
A: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曹刿论战》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生字词。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恰当的是()。
A:目标设计缺少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明确设定
B:作者老舍是学生熟悉的大作家,无需再作介绍
C:自主合作探究会使课堂秩序混乱,不利于攻克难点
D:设计不符合初中学情,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该教学建议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B: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C: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D: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执教《热爱生命》一课,老师安排以下教学活动:把小说中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标出来,谈一谈它们各自的特点?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你组观点。对该教师的教学活动评价不恰当的是()。
A:该活动意在让学生领会本文的艺术特点
B:小组活动应该突出重难点,这个点不应该设计为教学活动
C:教师在讨论时要及时给予指导
D: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能力
阅读《云南的歌会》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同学们,上课!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说了三句话这样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断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对以上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开场即道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直入主题,简捷明晰。
B:教师研读教材的独辟蹊径、高屋建瓴,也表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细节上处理运用的艺术,令人耳目一新。
C:教师一直自己讲课,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D:教师将自己颇具个性化的研读所得,巧妙地传达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涟漪,引起共鸣
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 在讲完《三峡》后,老师设计了两道有创意的语文作业。 师:长江三峡,美不胜收。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不禁也想来一场三峡之旅。 作业一:现在请你担任某旅游局的宣传员,根据郦道元《三峡》的描写,查阅相关的资料,利用你的绘画、书法技能,发挥想象,选择任意一个主题,策划一份关于三峡景点的宣传广告。 作业二:现在请你担任某一旅游局的导游。为到三峡来游玩的游客讲解有关三峡的文化和旅游资源。要求:时长三分钟,解说词要真实、生动、形象。 从教学作业意义的方面进行解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业一:让学生发挥想象,运用各种技能设计宣传广告,把文章抽象的文字描述化为具体、短小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深层次了解三峡,这种作业形式值得提倡
B:作业一:学生完成这一作业,不仅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还要有思考、动手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去了解广告的基本特点,训练了学生撰写广告的能力,侧面提高写作水平
C:作业二:训练学生写解说词的能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要去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但是从教学上面来讲。一定程度上会耽误学生的课业
D:这样的设计非常实用,符合社会的需要,真正体现了生活化语文的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仅要注重国家课程的建设。还要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②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 ③要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 ④要有稳定又灵活的课程实施机制,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热爱生命》一课,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2、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阐述的哲理。3、领会文章丰富的精神内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该教师的教学设计评价恰当的是()。
A:目标设计缺少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明确设定
B:作者杰克伦敦是学生熟悉的大作家,无需再作介绍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不够合理。
D:设计不符合初中学情,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教学《山居秋暝》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教师列举使用该手法的其他诗词来说明。下列诗词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
A:唐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B:唐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C:唐孟郊《游子吟》
D: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教师在讲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时,让同学们说出其他的描写春天的诗句,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教学冰心的《谈生命》,教师推荐另外几篇有关体味生命,对生命有独特感受的作品,建议学生比较阅读,下列作品不适合推荐的是()。
A:王鼎钧《那树》
B: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C:勃兰兑斯《人生》
D:法布尔《绿色蝈蝈》
阅读《陋室铭》课堂导入,按要求回答问题。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读过这样一本书,叫《古文观止》,这是清康熙年间编撰的供学塾用的文章读本,此处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用“观止”作书名,表明编者的态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选入了,你已经观赏到最好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啦,这当然有点夸张。这本书选了从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仅仅81个字,这篇文章叫——《陋室铭》,为什么仅仅81个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精品的一席之地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思考一起来学习唐代刘禹锡的散文小品——《陋室铭》。(师板书课题、作者。)下列选项对上述导入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导入自然。从古代学堂读本谈起,引出本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学生读书内容的兴趣
B:点明本文在古代散文精品中的地位和文学价值,一箭双雕
C:教师的举例反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D:教师的讲述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片段),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师:同学们,初学了本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梗概,这里涉及几个人物? 生:(异口同声)邹忌、妻、妾、客、齐王。 师:除了主人公,这些人物言语不多,但是由于身份不同,他们的言行表现就肯定有区别。比如,妻和妾说话的口气会有什么不同呢? (生七嘴八舌,有男生开始嗲声嗲气地模拟,大家哄笑) 师:好,有同学开始不分性别跃跃欲试了?(学生笑,几个同学也不好意思了,停止了怪腔怪调,安静下来)现在各小组可以讨论一下这些人物说话时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一下,注意把握微妙的感情差异。然后小组合作,推荐六位同学分别饰演五个人物和朗读旁白,也可以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我们看看表演的效果如何。 (学生活跃起来,开始琢磨人物心理,用各种口气对话,饶有兴趣。老师参与各组讨论,指导朗读。并注意维持全班学生的整体纪律) 师:大家都很认真,也很有表演能力,刚才已经发现了很多“影视新秀”啊!(学生笑)现在呢,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精彩表演吧。 (几位学生煞有介事地表演开来,尤其是表演齐王的大个男生,表演到位。几分钟的表演不时赢得掌声和笑声) 师:大家说演得好不好? 同学们:(齐喊)好! 师:好在哪里?要说出理由,当个有水平的评论家。这几位演员哪些地方表演得特别好.哪些地方怎样表演会更恰当,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生1:我认为扮演妻妾的两个同学表演很好,把妻子对丈夫的宠爱之情和妾的畏惧拘谨的神情都表现出来了。 生2(扮演邹忌者):我说说我扮演邹忌的感觉吧,如果让我再演一次,我觉得应该再严肃一点。因为说的毕竟是国家大事,虽然他采用了委婉的方法,但态度是很认真,很严肃的。 师:有道理!邹忌果然非同一般,不仅敢于进谏,而且能将齐王说得心悦诚服,现在我们仔细体味一下说话的艺术。
A: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考积极,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B:新颖的教学设计,跳出了文言文教学逐字逐句翻译的老套子。让学生在表演中熟悉了课文
C: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原则
D:虽然教学形式新颖,课堂氛围活跃,但是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也不利于课堂纪律、课堂时问的控制,弊大于利,最好换一个形式授课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猨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 2.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3.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二、单元导语 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在大致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人写景、叙事、议论的艺术,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增强语感。 三、课文导语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 四、学生情况 八年级48人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条件 多媒体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学习了布封的《马》这篇文章,老师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反复阅读课文,说说这两种生存状态中的马各有什么特性,你更欣赏哪种马?为什么? ②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许多其他的动物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试用同样的方法描述一个自己养过或见过的小动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题进行回答。 对该教学环节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业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理念
B: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语文学习方式
C:第二题的设置,可以从侧面来了解学生,可以作为写作课的素材
D: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营造了民主的学习氛围

下面是一位初中二年级学生的习作,阅读并完成下题。
一杯温温的牛奶让我心动
①我的生命中有这样的温情,这样的爱,我不由的心动了。——题记
②天色越来越暗,微风轻拂在你的身边,陪着你。
③“咚——咚——”沉重的钟声响起了,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夜晚。我抬起疲倦不堪的眼皮,看着窗外那一排排霓虹灯,来来往往的车辆,在我的眼前闪过,眼花撩乱啊!“算了,不想了,还是赶紧写作业吧!”灯光下的我,又在忙碌了。又陷进与数学的“攻坚战”中。
④“女儿,喝杯牛奶吧!”我忽的抬起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呀!“咦,妈妈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有睡呀?妈妈轻轻地捏了捏我的鼻子说:“我的宝贝女儿都没有睡呢,我怎么能睡得着呢。”一边说着还一边对我笑着,在灯光的昭射下,我突然惊奇地发现,妈妈乌黑的头发丛中闪铄着油亮油亮的白光.皱纹大叔不知啥时跑到了妈妈的眼角下,我的心不由得一颤。
⑤“快喝吧!凉了就不好喝了。”
⑥“咕咕咕”我端起就喝下,顿时觉得暖意传遍全身。我的心“咚”的跳动了一下。难道这是爱的力量吗?这就是母爱的温度吗?这就是母爱的力量吗?这样的爱其实很多不是吗?只不过……思绪被拉了回来。我再次抬起头望着妈妈,她依然给了我一个爱的微笑。“宝贝,快点写,好早些休息。”妈妈弯着腰微笑着,抬眼望着我,为我而展开的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
⑦虽然已经是夜晚,虽然我已经疲惫不堪了,但妈妈的一杯温温的牛奶,一个爱的微笑让我从新振作起来,累得睁不开的眼皮突然固定开了,微微的睡意也消失了。所有的激情和动力又一次凝聚到我的血液里,滚烫而执着。
⑧再次打开窗户,风儿把花瓣带向天空,我任由清风吹乱我的发丝,“宝贝,不要累坏身体”“女儿,加油哦!……”这些话语也再次围绕在我的身边,那一刻,我真的心动了,同时,我也长大了不是吗?我想这落花已像母爱一样,传遍了大街小巷。
⑨幸福,就像母亲亲手把温温的牛奶送到你手上的那一刻,白茫茫的,让人忍不住的一口喝下去.却又怕装不下那满满的关心,溢出嘴角,便一口一口地品尝,那里有母亲无私的爱!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请从第③④段中找出两字错别字,从第⑥段中找出一个病句,并分别进行修改。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请指出本文存在哪些不足,并为作者提出修改建议。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水调歌头》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水调歌头》。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思念的情境; (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思念的画; (3)喜欢音乐的学生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思念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以月亮写思念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以下对这个教学过程的综合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有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B:读完诗歌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个性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C: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水调歌头》,体现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理念
D:该堂课采用形式多样的内容进行教学,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无一弊端
导读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后,教师给学生推荐同样的明清白话小说作品,引导学生认识这类小说的风格特点。下列小说不适合推荐的是()。
A:施耐庵《智取生辰纲》
B:罗贯中《杨修之死》
C:曹雪芹《香菱学诗》
D:魏学洢《核舟记》
在某次“阅读教学”的主体研讨活动中,教师们特别讨论了“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教师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B: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C:阅读教学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D: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阅读《陋室铭》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 师:这下,问题来了,紧接下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如果改成与上下句式一致的句子不是更好吗?我们大家改改看。(学生试着改写。) 生1:房不在好,有我则行。 生2:室不在陋,有德则馨。 师:室不在“陋”吗?对,说反了,应是室不在——华,我们可以改成:室不在华,有德则馨。行吗?意见不一致。那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它的后面几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如果按两两相对的结构,可以改为“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无……”。同学们试着再加一加。(学生试改:无房子之华丽,无闲人来打扰;无奇花异草,无群蜂群蝶……师逐一评点。) 师:老师也试着加一句: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改后感觉怎么样啊?老师来读一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室不在华,有德则馨。有苔痕上阶绿,有草色入帘青。无名花攀影,无贵木帮衬。 生:缺少美的语感。 师:噢,他感觉出来了,结构太一致了,没有变化,一个调子,让人生厌。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才会抑扬顿挫、摇曳生姿。 对以上实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让学生参与改写课文有一定难度。不过,李老师这一方面处理得很好:适时点拨、教师参与!
B:改写课文激发学生作诗潜能,也让学生对对偶、排比等修辞加深了解
C:教师的改写活动不够成功,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D:教师设置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古代散文整散、长短交错的参差美,这是诗文教学的有益尝试
阅读《陈涉世家》的教学实录(节选),按要求答题。师:有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生:(齐答,有的笑)反抗。师:不知道笑的同学是出于什么原因。可以告诉我吗?生:(迟疑后终于开口)平时觉得学习压力太大了,想发泄一下时就这样给自己找理由的。师:(微笑)这个理由也没错啊。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啊。不过,说出这句哲言的人本意可不在此。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么的吗?生:听历史老师经常讲。说的是被压迫者总是会奋起反抗的,而斗争的原因不在别人,就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师: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大家能举出你熟悉的历史事实吗?对上述教学实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导入贴合文意,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B:通过恰当的导入,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中
C:由历史规律发散开来,帮助学生积累人文修养,发展发散思维
D:这个导入花费时间较长,喧宾夺主,不利于课文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