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0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中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简述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教养态度
高中生自我意识结构的发展特点:(1)自我概念趋于稳定;(2)()。
A:自我评价更加深化
B:社会自我形成
C: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趋向和谐
D:不平衡
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需要外在监督和自己意志努力即可实现的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中内部因素有()
A:人格类型
B:智力水平
C:学习能力
D:受教育水平
E:道德认知水平
品德测评
初中生的品德具有()的特点。
A:动荡性
B:反复性
C:稳定性
D:可靠性
E:敏感性
()是自我意识的主要部分,是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A:自我体验
B:自我控制
C:自我认识
D:自我评价
试论道德观念形成的过程。
受一定道德意识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的行为,称为()。
A:道德行为
B:利他行为
C:攻击行为
D:问题行为
下列属于道德情感的功能的是()。
A:移情功能
B:评价反应功能
C:调控,维系功能
D:动力导向功能
E:人格塑造功能
按交往的方式和对象多少来说,同伴关系主要可分为两种,同伴群体关系和()。
A:朋友关系
B:玩伴关系
C:学习关系
D:友谊
()是衡量青少年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
A:道德概念的掌握
B:道德信念的确立
C:道德评价、判断能力的发展
D:道德情感的出现
E:道德习惯的形成
影响道德认识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和()。
A:学校环境
B:经济状况
C:教学水平
D:同伴群体
我国心理学界对青少年的道德行为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从研究资料来看,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攻击性行为的水平上。
认知观点采择
小学儿童道德行为的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型。
A:马鞍
B:抛物线
C:倒U
D:直线
动机决定论
定性测评法
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观念。
写实法
道德情感只是具有移情功能。并不具备评价反应功能。
简述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关系。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关键,能影响自我认识和评价,是自我调控的动力,制约着个体行为的方向和特征。
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类、自然及社会现象产生兴趣和疑问,开始形成价值观。
自我体验
初中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可以从()等几方面着手进行。
A:客观评价引导正确自我认识
B:平等尊重引导自我监督
C:促进全面认识,完善理想自我
D:鼓励交往促进自我意识
E:充分尊重,健全自主管理
衡量()与否的重要标志就是看个体能否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A:自我意识分化
B:自我意识协调
C:自我意识平衡
D:自我意识水平提高
成年初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初步确立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