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阿坝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
讲授法的类型( )。 A、 讲述 B、 讲解 C、 讲读 D、 讲演
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 益智功能 B、 健体功能 C、 美育功能 D、 养德功能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 均衡性 B、 双向性 C、 综合性 D、 选择性
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 教师中心 B、 学生中心 C、 书本中心 D、 课堂中心
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 整体结构 B、 中观结构 C、 宏观结构 D、 微观结构
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 导向功能 B、 评价功能 C、 激励功能 D、 调节功能
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
.世界课程改革有哪些发展趋势?据此应如何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
提出“教育主要是为了成人生活,而非为了儿童生活。教育的基本责任是在准备50年的成人生活,而不是为了 0年的童年及青年生活。”的教育家是()1-5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着作是()1-10 A、 《儿童与课程》B.《怎样編制课程》 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
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1-16 A、 布鲁纳B.麦克尼尔 C.施瓦布D.派纳
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教育着作是()1-26 A、 《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 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
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1-3 A、 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 C.斯金纳D.裴斯泰洛齐
“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这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是()1-50 A、 认知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 C.情感理论D.行为主义理论
学习根据类别对各种事物作出反应,学习对事物分门别类的一种能力,这种学习属于()2-113 A、 辨别学习B.问题解决学习 C.规则学习D.概念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与面积计算,这种学习类型是()2-104 A、 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 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普遍性目标”取向的特点是()3-147 A、 普遍性、规范性、模糊性B.学术性、专门性、规范性 C.学术性、普遍性、基本性D.基本性、专门性、理解性
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取向属于()3-154 A、 表现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 C.行为目标取向D.生成性目标取向
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这种观点是()4-186 A、 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 C.调和论D.超越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在教学方法类型上属于()4-199 A、 提示型B.复合型 C.自主型D.共同解决问题型
赫尔巴特提出的关于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1-39 A、 复习 B、 训练 C、 探究 D、 方法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相应的学习观是()2-140 A、 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3-166 A、 普遍主义B.实践理性 C.唯科学主义D.解放理性
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是()5-213 A、 顺序性B.整合性 C.连续性D.逻辑性
经验自然主义的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5-223 A、 使人成为“自然人” B、 个人经验与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 C、 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 D、 使人获得全面发展
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中,“设计”的核心是()5-224 A、 个体已有的经验B.做中学 C.自愿的活动D.交互作用
20世纪倡导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课程哲学是()5-233 A、 实用主义B.自然主义 C.人本主义D.改造主义
提出“附带学习”概念的学者是()5-248 A、 杜威B.克伯屈 C.杰克逊D.阿普尔
“隐性课程是学校暗默地、高效地灌输给学生的‘被合法化了的’文化、价值和规范,它是发挥着‘霸杈’功能的日常意义体系”。这一观点属于()5-251 A、 经验自然主义的隐性课程观B.结构功能主义的隐性课程观 C.再生产性的隐性课程观D.抵制性的隐性课程观
人们为了弥补班级授课组织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对班级授课组织提出了一系列补充措施。其中, 比较有效的是()5-264 A、 留级制度 B、 降低学力水准 C、 能力分组 D、 “班级授课组织内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
从课程计划到课程实施之间有一个过渡环节,这个环节通常称为()6-271 A、 课程评价B.课程标准 C.教学活动D.课程采用
在下列几种评价类型中,最关注结果的是()7-311 A、 形成性评价B.质的评价 C.效果评价D.内在评价
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第三代评价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7-316 A、 测验或测量B.判断 C.心理建构D.描述
我们通常所称的“传统评价模式”是指()7-326 A、 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 C.回应模式D.外貌模式
在课程研究领域,“课程开发范式”把课程视为()8-332 A、 师生经验B.符号表征 C.学校材料D.学校文化
中国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教育热点问题(如“重点中学”存废之争、择校问题、民办教育与私立学校问题等)大都反映了()8-337 A、 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望B.人们对提高教育地位的渴望 C.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渴望D.人们对受教育权利的追求
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要素是()8-352 A、 学习材料、教师与学生、合作、意义B.文本材料、情境、交往、意义 C.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D.教学主体、情境、合作、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特征是()8-35 A、 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 B、 学习者为中心、元认知为中心、意义建构为中心 C、 重视社会交互作用和文化在知识理解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认为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一个个体的过程,还 是一个社会和文化的过程 在不同情境、从不同角度建构知识的意义和理解,由此获得可广泛而灵活迁移的、高级的、非结构性的知识
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简述课程选择的含义及其基本取向
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综合课程的理想范例并不多,为什么?
简述课程与教学过程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
“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对教学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