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血液病主治医师

30岁农民,头昏乏力,粪便中查见钩虫卵,血红蛋白65g/L,治疗应是()
A:驱虫
B:驱虫+口服铁剂
C:驱虫+注射右旋糖酐铁
D:输血
E:口服叶酸和维生素B12
女性,11岁,鼻出血,躯干及四肢瘀点、瘀斑。发病前2周有感冒史,脾不大,血小板20×109/L,出血时间12分,凝血时间正常,束臂试验阳性,PT正常,骨髓象示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幼稚巨核细胞0.40,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缺少。诊断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ITP
C:急性白血病
D:MDS
E:过敏性紫癜
男性,56岁。患慢性骨髓炎8个月,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清铁6.21μmol/L,铁蛋白206μg/L,骨髓增生活跃,细胞外铁(+++)。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实验室检查符合该病特点的是()
A: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上升
B:血清铁下降,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C:贫血程度多为重度
D:多呈大细胞低色素贫血
E:骨髓外铁减少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的发病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细胞干细胞凋亡过早
B:红细胞生成素相对不足
C:机体造血储备能力降低
D:单核-巨噬细胞释放内铁障碍
E:细胞利用铁障碍
患者男,47岁。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5小时前饮酒后突然出现剧烈胸痛,伴大汗,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少许胃内容物。查体:BP95/65mmHg,P76次/分,肺底少许湿啰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未及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若心电图显示为Ⅱ、Ⅲ、aVF,V4~V6导联ST段压低0.2~0.4mV,T波倒置明显,实验室检查肌钙蛋白及心肌酶升高,以下治疗不合理的是()
A:积极行急诊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
B:积极行溶栓治疗
C:给予吗啡肌注
D:硝酸酯类静滴
E:美托洛尔口服
自身免疫性贫血治疗的主要措施是()
A:输血
B:泼尼松
C:雄激素
D:脾切除
E: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男性,70岁,高热、咳嗽、咳痰3周,治疗期间出现皮肤青紫,咯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肢端湿冷,少尿,血压70/40mmHg。血培养:阴性杆菌生长。血常规:白细胞13.6×109/L,血小板50×109/L。尿常规潜血(+)。APTT延长,FDP升高 该患者升压药效果不佳的原因是()
A:原发性耐药
B:血阴性杆菌生长
C:广泛微血管血栓形成
D:失血不止
E:以上都是
男性,52岁。腰背疼痛半年,牙龈出血2周就诊。体检:中度贫血貌,肝肋下1cm,脾肋下刚及。化验:Hb80g/L,WBC3.8×109/L,血小板56×109/L。尿蛋白(+++),ESR105mm/1h末,骨骼X线摄片L1,L3有楔形压缩,多根肋骨有虫蚀样破坏。血钙3.25mmol/L,IgG5.0g/L,IgA2.1g/L,IgM0.5s/L,IgD0.003g/L,尿本周蛋白(-)。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本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转移癌
C:慢性肾炎加肾性骨病
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E:多发性骨髓瘤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是()
A:骨髓穿刺涂片
B:肾功能测定
C:碱性磷酸酶测定
D:促甲状旁腺激素测定
E:骨髓干细胞培养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本例检查结果BUN20.5mmol/L,肌酐400μmol/L,AKP50U,骨髓涂片原浆加幼浆细胞0.05(5%),成熟浆细胞0.07(7%),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B: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
C:非分泌性多发性骨髓瘤
D:IgG型多发性骨髓瘤
E:IgD型多发性骨髓瘤
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高峰,3~4天恢复正常()
A:是急性心肌梗死CK变化规律
B:是急性心肌梗死CK-MB变化规律
C:是急性心肌梗死LDH变化规律
D:是急性心肌梗死AST变化规律
E:是急性心肌梗死TnT变化规律
男性,32岁。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治疗,体外肝素抗凝,透析后病人出现伤口渗血。化验:凝血时间30min。此时应采取何种措施为宜()
A:静注维生素K
B:静注鱼精蛋白
C:静注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D:输新鲜血
E:输血小板悬液
对鉴别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有重要价值()
A:血清淀粉酶
B:腹部立位平片
C:ERCP
D:B超引导针吸活检
E:腹部CT
男性,13岁。面色苍白半年来诊。体检:中度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3cm。化验:Hb81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0.13(13%),Coombs试验(-),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初溶为0.58%氯化钠液,全溶为0.46%氯化钠液()
A: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
B: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
C:红细胞磷酸己糖旁路中酶缺乏
D:珠蛋白肽链合成量减少
E:红细胞自身抗体产生
诊断COPD的必备条件是气流的不完全可逆受限,其确定标准是()
A:FEV1<80%预计值,FEV1/FVC%<70%
B:FEV1<70%预计值,FEV1/FVC%<60%
C:FEV1<80%预计值,FEV1/FVC%<60%
D:FEV1<70%预计值,FEV1/FVC%<80%
E:FEV1<90%预计值,FEV1/FVC%<70%
患者,男,20岁,面色苍白、乏力3个月;体格检查:皮肤可见散在性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血象检查RBC2.0×1012/L,Hb60g/L,WBC3.6×109/L,中性粒细胞0.30,淋巴细胞0.70,PLT30×109/L,网织红细胞0.004,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普通型)
E:再生障碍性贫血(重型)
最容易产生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是()
A:心房扑动
B:心房颤动
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E:窦性心动过速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首选()
A:α-干扰素
B:来那度胺
C:马法兰
D:马利兰
E:甲基苄肼
1898年被发现,从而明确了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的细胞是()
A:R-S细胞
B:NK细胞
C:小淋巴细胞细胞
D:B细胞
E:T细胞

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伤口广泛渗血,发绀,血压80/60mmHg。血常规:白细胞12.6×109/L,血小板50×109/L,PT、APTT延长,FDP升高,3P试验(+)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治疗采用肝素治疗,作为依据应检测的指标是()
A:PT
B:BT
C:CT
D:TT
E:APTT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若以APTT作为检测肝素使用指标,宜延长()
A:0.5倍
B:1倍
C:1.5~2倍
D:2.5倍
E:5倍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血小板下降的机制应是()
A:自身抗体攻击破坏
B:血小板生成减少
C:血小板消耗过多
D:血小板相关调节因子活性下降
E:以上都是
女性,31岁。面色苍白,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半年。化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计数15×109/L,分别在髂前及髂后上棘进行骨髓穿刺均有混血,胸骨穿刺显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以晚幼红及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全片未见巨核细胞。最可能诊断是()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骨髓纤维化
C: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巨幼细胞性贫血
我国最常见的异常血红蛋白病是()
A:血红蛋白病
B:镰状红细胞贫血
C:不需治疗
D:血红蛋白M病
E:90%
男性,53岁。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站立和行走不稳半年余就诊。8年前曾因胃出血行全胃切除术。化验:RBC2.1×1012/L,Hb72g/L,WBC3.2×109/L,PLT86×109/L,MCV140fl(140μm3),MCH42pg,血清维生素B12浓度86pg/ml(正常值200~900pg/ml),叶酸正常。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符合本例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A:周围血象为大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B:骨髓涂片可见巨幼红细胞、巨晚幼粒、巨杆状核粒细胞
C:胃液中游离盐酸缺乏,注射组胺后无反应
D:血清间接胆红素常偏高
E:维生素B12吸收试验显示吸收增加,尿排出量正常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关于本例贫血下列哪项治疗是正确的()
A:维生素B12肌肉注射,终身维持
B:口服维生素B12同样有效
C:叶酸治疗亦可改善其贫血及神经系统症状
D:维生素B12治疗有效后,胃液中游离盐酸即可恢复正常
E:维生素B12治疗至血红蛋白正常后减量维持,逐渐停药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本例拟诊为维生素B12缺乏性贫血,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维生素B12摄入不足
B:慢性腹泻致维生素B12吸收减少
C:内因子缺乏症
D:合并节段性回肠炎(克隆病)
E:肠道寄生虫感染
染色体异位检查结果中,套细胞淋巴瘤的标记是()
A:t(14;18)
B:t(8;14)
C:T(11;14)
D:t(2;5)
E:3q27异常
有关出血性疾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缺乏将导致血管壁功能异常
B: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C:血友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
D:血小板增多导致凝血功能亢进
E:严重感染可导致血管壁功能异常
非蛋白性凝血因子()
A:Ⅻ因子
B:Ⅹ因子
C:Ⅷ因子
D:Ⅲ因子
E:Ⅳ因子
以上哪项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常见致病菌()
A:沙门菌
B:葡萄球菌
C:霍乱弧菌
D:副溶血性弧菌
E:铜绿假单胞菌
肺部厌氧菌感染()
A:复方磺胺
B:青霉素
C:头孢氨苄
D:氧氟沙星
E:头孢他啶
女性,42岁,左侧胸痛5个月,胸闷、气短,渐加重,渐消瘦。X线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CT示左侧胸膜凹凸不平,则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结核球
B:阿米巴肺脓肿
C:肺癌
D:细菌性肺脓肿
E:支气管扩张并肺部感染
女性,38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2年,加重1周住院。化验:Hb52g/L,WBC8.9×109/L,PLT129×109/L,网织红细胞0.30(30%),Coombs试验(+),诊断为慢性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在体检时下列哪项体征不可能出现()
A:巩膜轻度黄染
B:心尖部有SM
C:肝脾肿大
D:Murphy征(+)
E:浅表淋巴结肿大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下列贫血分类正确的是()
A: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障碍两大类
B: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
C: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两大类
D:造血原料不足、造血功能障碍和破坏过多三大类
E:造血原料不足、失血、溶血三大类
可发生Ⅱ型呼吸衰竭的是()
A:慢性阻塞性肺病
B:肺炎球菌性肺炎
C:局限性肺不张
D:肺栓塞
E:早期肺癌
患者男性,60岁,发现腹部包块1月入院。入院查体: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脾肋下7cm,质韧。血红蛋白70g/L,血白细胞13.0×109/L,血小板45×109/L,外周血涂片可见幼红-幼粒细胞,红细胞呈泪滴状,骨髓穿刺二次均未抽出骨髓液。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最后可能演变为()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巨脾病
C:高血压脑病
D:应激性红细胞增多症
E:急性白血病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为()
A:急性白血病
B: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原发性骨髓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