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新乡学院教育学原理
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2.0分)
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2.0分)
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2.0分)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叫做学校教育。(2.0分)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2.0分)
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2.0分)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2.0分)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的爱,它具体体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2.0分)
《教育法》规定: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2.0分)
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2.0分)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是人的发展的现实根基与资源。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2.0分)
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1.2分)1.2 分 A、 朱熹 B、 孔子 C、 孟子 D、 斯宾塞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1.2分)1.2 分 A、 成熟 B、 个体主观能动性 C、 遗传 D、 环境
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1.2分)1.2 分 A、 赫尔巴特 B、 洛克 C、 杜威 D、 裴斯泰洛齐
某学校开发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1.2分)1.2 分 A、 地方课程 B、 校本课程 C、 隐性课程 D、 分科课程
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表示了教师在( )方面的权力。(1.2分)1.2 分 A、 科研学术活动权 B、 教育教学权 C、 管理学生权 D、 进修培训权
“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1.2分)1.2 分 A、 顺序性 B、 间断性 C、 稳定性 D、 可变性
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是指( )(1.2分)1.2 分 A、 身心健康权 B、 人身自由权 C、 人格尊严权 D、 隐私权
持有外铄论观点的学者是 (1.2分)1.2 分 A、 格塞尔 B、 卢梭 C、 洛克 D、 孟子
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1.2分)1.2 分 A、 生产力 B、 政治经济制度 C、 传统文化 D、 科学技术
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 )。 (1.2分)1.2 分 A、 学生的主体性 B、 学生的差异性 C、 学生的创造性 D、 学生的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1.2分)1.2 分 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 开展网络教育 D、 高等学校扩招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1.2分)0.0 分 A、 1902年的“壬寅学制” B、 1904年“癸卯学制” C、 1922年“壬戌学制 D、 1922年“六三三”学制
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1.2分)1.2 分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夸美纽斯 D、 洛克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 )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1.2分)1.2 分 A、 杜威 B、 卢梭 C、 拉尔夫·泰勒 D、 裴斯泰洛齐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1.2分)1.2 分 A、 教育理论知识 B、 崇高的职业道德 C、 文化学科知识 D、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是指研究者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的方案和实践方法。(1.2分)1.2 分 A、 应用研究 B、 基础研究 C、 行动研究 D、 实证研究
个体生理发展的头尾法则和中心边缘法则体现了身心发展的 (1.2分)1.2 分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独特性 D、 不平衡性
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1.2分)1.2 分 A、 了( )教学原则。 B、 启发诱导 C、 循序渐进 D、 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E、 因材施教
实行单轨学制比较典型的国家是( )(1.2分)1.2 分 A、 英国 B、 苏联 C、 美国 D、 中国
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1.2分)1.2 分 A、 名誉权 B、 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 隐私权
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1.2分)1.2 分 A、 孟子 B、 荀子 C、 墨子 D、 孔子
在教育史上,有所谓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2分)1.2 分 A、 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 B、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 C、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D、 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要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体适应社会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选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1.2分)1.2 分 A、 形成性评价 B、 总结性评价 C、 甄别性评价 D、 配置性评价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 )。(1.2分)1.2 分 A、 专门职业 B、 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C、 独立的社会职业 D、 非专门职业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1.2分)1.2 分 A、 协调功能 B、 文化功能 C、 理性功能 D、 服务功能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教育的要求是 (1.2分)1.2 分 A、 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B、 教育要有针对性,在人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施以相应的教育。 C、 教育必须重视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D、 教育必须做好“因材施教”。
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1.2分)1.2 分 A、 柏拉图的《理想国》 B、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C、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一般来说,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1.2分)1.2 分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人口数量和质量 D、 社会意识形态
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 )(1.2分)1.2 分 A、 凯洛夫 B、 苏霍姆林斯基 C、 久加诺夫 D、 赞可夫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1.2分)1.2 分 A、 素质教育理论 B、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 创新教育理论 D、 生活教育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1.2分)1.2 分 A、 斯金纳 B、 罗杰斯 C、 布鲁纳 D、 布卢姆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 )。 (1.2分)1.2 分 A、 实践活动 B、 交往活动 C、 课堂活动 D、 认识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1.2分)1.2 分 A、 教育问题 B、 教育价值 C、 教育事实 D、 教育规律
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职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1.2分)1.2 分 A、 双轨学制 B、 单轨学制 C、 中间型学制 D、 分支型学制
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叫( )。(1.2分)1.2 分 A、 学制 B、 学校教育 C、 正规教育 D、 制度化教育
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1.2分)1.2 分 A、 美德可教 B、 教学的教育性 C、 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1.2分)1.2 分 A、 讲授法 B、 发现法 C、 掌握学习法 D、 讨论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