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阳师范学院中学生心理辅导

上课时有的学生总爱做点怪异的动作以引起老师的注意,老师故意对此不予理睬,其做法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冷处理
中小学生的适应性认知问题具体表现为() (A) 过分概括化 (B) 绝对化要求 (C) 极端化 (D) 合理化
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表现为() (A) 情绪的内容日益丰富 (B) 情绪体验日益深刻 (C) 情绪日益稳定、可控性增强 (D) 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A) 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 (B) 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逐渐增强 (C) 自觉纪律和群体意识不断发展 (D) 自我意识的发展呈直线
常用的价值观辨析法主要有() (A) 小组讨论法 (B) 两难问题法 (C) 脑力激荡法 (D) 媒体教学
常用的行为强化法有() (A) 奖励 (B) 小组讨论法 (C) 惩罚 (D) 角色互换
初中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表现在() (A) 情绪活动的丰富性 (B) 情绪活动的冲动性 (C) 情绪活动的心境化 (D) 情绪活动的两极性
对由不良个性引起的对抗行为,采取()方法调整。 (A) 纠正不良认知 (B) 自尊要恰到好处 (C) 行为重塑 (D) 角色互换
改变孤僻特点,应有意识做到() (A) 主动与人交往 (B) 深交几个朋友 (C) 多参加活动 (D) 主动关心别人
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有() (A) 自我意识良好 (B) 社会功能良好 (C) 良好的人际关系 (D) 积极劳动实践
现代健康概念包括()方面的内涵。 (A) 生理健康 (B) 心理健康 (C) 社会适应 (D) 人际关系
影响心理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 (A) 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 (B) 冲突、挫折及防御机制 (C) 生活事件与心理应激 (D) 人格类型特征
心理辅导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A) 心理辅导工作是建立在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基础上的工作。 (B) 心理辅导工作是运用心理学知识、方法和技术的一种专门工作。 (C) 心理辅导工作时辅导人员通过言语等手段对当事人给予指导、帮助的过程。 (D) 心理辅导工作是代替他人做出决定的过程。
可用于遗尿症的辅导方法有() (A) 分析原因 (B) 行为控制法 (C) 功能训练法 (D) 定时唤醒法
青春期的身体发育表现在() (A) 形态发育 (B) 机能发育 (C) 性发育 (D) 身高增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复杂性
可用于自私的辅导方法有() (A) 分析原因 (B) 交友法 (C) 认知改良法 (D) 行为疗法
可用于师生交往困难的辅导方法有() (A) 要真正信任老师 (B) 培养尊师的真挚感情 (C) 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 (D) 行为疗法
中小学生应遵循的交往原则有() (A) 平等的原则 (B) 尊重的原则 (C) 真诚的原则 (D) 互助互利的原则 (E) 信用原则 (F) 宽容原则
简述自负个性的产生原因及此种个性的辅导要点。
一些同学有这样的想法: “我是差生,考试成绩总不好,不是学习的料。”“我学习也很刻苦,但成绩总提高不大,可能是我天生比别人差,我现在总觉得别人瞧不起我。”请分析这些同学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常用的辅导方法。
什么是人格障碍?有什么基本特征?如何预防人格障碍?
什么是心理障碍?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提高听课效率,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
常用的复习方法有哪些?
如何调整学习时的心理状态?
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采用的方法的有哪些?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心理健康应具备哪些标准?
在各种心理评估法中,最亲切、最能深入探讨问题的方法是() (A) 问卷法 (B) 测验法 (C) 谈话法 (D) 观察法
心理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意识、注意等属于() (A) 心理状态 (B) 心理过程 (C) 个性心理 (D) 社会性
人格结构理论认为,“自我”奉行的是() (A) 快乐原则 (B) 现实原则 (C) 道德原则 (D) 理想原则
下列治疗技术中不属于认知重建法的是() (A) 三栏目技术 (B)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术 (C) 放松法 (D)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小刚学习用功时,他的妈妈就不再数落他,使他更加努力,这属于行为强化法的()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个人中心法认为() . (A) 辅导关系胜于辅导技巧 (B) 辅导技巧胜于辅导关系 (C) 二者同等重要 (D) 二者均不重要
在梦中将潜意识的欲望或者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是() (A) 象征化 (B) 移置 (C) 投射 (D) 变形
()是充分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一般人能做到的事, 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A) 自信心 (B) 自尊心 (C) 自知之明 (D) 自强心
情感是情绪的概括化、稳定化的表现,较情绪稳定和深刻,往往与()需要密切联系。 (A) 生理 (B) 心理性 (C) 社会性 (D) 个人性
在小学阶段, ()交往日益在儿童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A) 与父母的 (B) 与老师的 (C) 与同伴的 (D) 与自己偶像的
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 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 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 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这种行为转变法是() (A) 暴露法 (B) 系统脱敏法 (C) 厌恶法 (D) 放松法
关于体质与疾病的关系, 国外有学者提出了气质的体型说, 并说一定的精神病症与一定的体型相联系。根据此种学说, 可知精神分裂症多见于() (A) 瘦长型 (B) 肥胖型 (C) 力士型 (D) 发育异常型
学生筛选学习入出过程中的优劣, 不断调节改进、 提高学习入与出的质量, 使学习动态结构优化, 属于学习过程中的() (A) 输入 (B) 输出 (C) 反馈调节 (D) 消化
青少年在思想上、性格上还未定型,外界的各种因素对他们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可塑性大, 即“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这就使他们的心理带有很大的() (A) 过渡性 (B) 闭锁性 (C) 社会性 (D) 动荡性
在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者中, 用“摆脱自卑感的补偿作用”来代替性本能的心理学家是() (A) 荣格 (B) 阿德勒 (C) 弗洛姆 (D) 艾里克森
有的学生把苦闷和痛苦统统写在纸上, 写完后不管是不是拿给老师看, 总感到内心轻松多了。这是() (A) 自我催眠 (B) 合理宣泄法 (C) 自主训练法 (D) 呼吸调节法
不适用于水准较高、 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A) 精神分析法 (B) 行为转变法 (C) 个人中心法 (D) 认知重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