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历史学科教学论

真正的课程是老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这是课程实施的( ) A.拒绝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忠实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称为( ) A.目标本位评价 B.目标游离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称为( ) 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质的评价 D.量的评价
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境中归纳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这种课程研究的方法称为( ) A.量的研究方法 B.质的研究方法 C.纵向研究方法 D.横向研究方法
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种评价称为( ) 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质的评价 D.量的评价 答案
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称为() A.科学世界 B.儿童世界 C.生活世界 D.成人世界
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 A.校本课程 B.校本课程开发 C.国家课程 D.国家课程开发
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 ) A.实际发展区 B.潜在发展区 C.过渡发展区 D.最近发展区
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而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于该概念框架学习者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建立建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 A.随机访问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灌输教学 D.情境教学
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与以派纳、格鲁梅特、格林、阿普尔等为代表的经验课程论,合起来统称为( ) A.当代人本主义经验课程论 B.批判经验课程论 C.经验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D.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
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 洛克 C.凯洛夫 D. 赫尔巴特
“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 解放兴趣 C.泰罗主义 D.八年研究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 维果茨基 B.列昂节夫 C. 赞科夫 D.巴班斯基
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 A.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 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 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 D.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
(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方法 B.教学设计 C.教学过程 D.教学原则
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 A.黑格尔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 B.奥利沃 C.泰勒 D.塔巴
“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 克伯屈 B. 杜威 C.巴罗 D.杰克逊
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课程编制 C.怎样编制课程 D.课程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 A.职业分析 B. 课程审议 C.活动分析 D. 工作分析
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 行为主义教学论 B.人本主义教学论 C.尝试教学论 D.发展性教学论
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 A.主动作业 B.问题教学 C.反省思维 D.从做中学
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 A.批判模式 B.目标模式 C.情境模式 D.过程模式
(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过程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目标原则 D.量力性原则
“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瓦根舍因 B.帕克赫斯特 C.布卢姆 D.巴班斯基
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 A. 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 C.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 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
“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全面发展 B.一般发展 C.自我实现 D.情感发展
(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课时目标 B.教育目标 C.课程与教学目标 D.教育目的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 A.解放理性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普遍主义
(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选择 C.课程实施 D.课程开发
“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 A. 主动适应论 B.超越论 C.滞后论 D.被动适应论
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 A.超体性 B.整合性 C.个别性 D.逻辑性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斯宾塞 C. 夸美纽斯 D.杜威
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 A.斯金纳 B.查特斯 C.古德莱德 D.杜威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 A.技术理性 B.解放理性 C. 理论理性 D.实践理性
(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 A.形成性评价 B. 内在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 ) A.利维 B.莱斯 C.布卢姆 D.泰勒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A.随机访问教学 B.情境教学 C.问题教学 D.支架式教学
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 A.儿童活动中心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 C.社会问题中心课程 D.人格中心课程
] 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管理者 C.指导者 D.先知者
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B.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 C.泰勒原理 D.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
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 ) A.结构性 B.实践性 C.学术性 D.专门性
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 A.实践的艺术 B.准实践的艺术 C.折中的艺术 D.整合的艺术
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 A.实验教学论 B.发展性教学论 C.范例教学论 D.发现教学论
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 B.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 D.被看作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
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 ) A.图像表征 B.言语表征 C.符号表征 D.行为表征
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学习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 B.前一层级的学习为后一层级的学习做好准备 C.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以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D.教师设计教学时,通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 ) 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B.教学范例的编制和先行概念的使用 C.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范例的使用 D.即时强化的策略和教学机器的使用
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 A.发现学习 B.程序教学 C.最近发展区 D.先行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