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广西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美术作为造型艺术,( )是美术的最基本特征
单选题 (5 分) 5分
A.
造型性

B.
视觉性

C.
静止性

D.
瞬间性
( )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应用最为广泛,居于基础地位。
单选题 (5 分) 5分
A.
雕塑

B.
绘画

C.
工艺美术

D.
建筑
( )是美术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美术元素的“母体”。
单选题 (5 分) 5分
A.
线

B.
色彩

C.


D.
构图
( )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指南针,它能更好地指导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对课程的评价。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教育过程

B.
教育原则

C.
教育评价

D.
教育目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绘画、手工和(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雕塑

B.
美术欣赏

C.
工艺美术

D.
摄影
1887年,第一本关于儿童艺术的书——瑞茨的( )出版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我们的艺术教育与儿童本质》

B.
《绘画形式语言与创作研究》

C.
《艺术·心理·创造力》

D.
《儿童的艺术》
学前儿童手工的材料从外形上大致分为四类 :点状材料、线状材料、面状材料和(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环保材料

B.
泥工材料

C.
块状材料

D.
纸工材料
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工业设计、建筑及摄影、园林、书法、篆刻等。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美术作品瞬间性,也正是因为美术作品的这一特征,考古学家可以通过对出土文物的分析,更真实地了解相对应年代的技术水平、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文化水平等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又被称为“布局”或“经营位置”。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理性的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是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与其他美术样式相比,工艺美术是最兼具实用性的艺术样式,是科学、技术与艺术融合的产物。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美术的形式语言是美术作品外在的形式和结构,是美术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美术作品实现最终视觉效果的途径和方式。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学前儿童手工教育活动是用借助手的技能,通过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对丰富多样的手工材料进行加工,在二维空间或者三维空间塑造艺术形象的造型活动。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学前儿童美术是表达儿童内在情感的一种手段。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轮廓剪是儿童凭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在没有任何痕迹的面状材料上剪出自己所需的形象。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原则包括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和(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独特性原则

B.
适宜性原则

C.
渗透性原则

D.
激励性原则
( )是教师指导幼儿有目的地感知、欣赏周围生活中、大自然中、美术作品中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以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审美体验、积累初步审美经验的方法,是观察和欣赏的结合。
单选题 (5 分) 5分
A.
讲解演示法

B.
观察欣赏法

C.
游戏练习法

D.
情境探究法
( )是幼儿教师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美术教育,促进儿童美术能力与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活动形式,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
单选题 (5 分) 5分
A.
集体美术教育活动

B.
美工区活动

C.
亲子美术活动

D.
美术与其他领域整合的活动
以下,哪一种不是美工区的美术活动类型(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班级内的美工区活动

B.
游戏活动

C.
全园共享的美工室的活动

D.
幼儿园户外美术活动
经过半年的涂鸦练习,大部分儿童在( )阶段能较为自如地握笔。他们偶然发现自己画画的动作和纸上画出的线条之间似乎是有联系的,这对儿童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发现,于是他们想去验证,画出了许多重复的线条。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未控制的涂鸦

B.
有控制的涂鸦

C.
圆形涂鸦

D.
命名涂鸦
以下哪个不属于学前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阶段(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涂鸦阶段(约1.5-3.5岁)

B.
象征阶段(约3.5-5岁)

C.
样式化阶段

D.
图式阶段(约5-7岁)
( )是指幼儿将所要表现的物体进行归类,按照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表现出来。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多层并列式构图

B.
展开式构图

C.
基线式构图

D.
主题式构图
( )阶段的涂鸦作品常常是由一些毫无规律可循且杂乱无章的点、线所构成,各种横线、竖线、斜线、弧线、螺旋线等随机地掺杂在一起。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未控制的涂鸦

B.
有控制的涂鸦

C.
圆形涂鸦

D.
命名涂鸦
到了象征阶段的后期,随着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他们逐渐能够分清物体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开始尝试将所画的人、物都放在基底线上,这一阶段属于( )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基线式构图

B.
并列式构图

C.
凌乱式构图

D.
主题式构图
在造型中,画我的妈妈时,孩子们对妈妈的描画全面和具体,画出了妈妈的发型、眼睫毛、耳环,对服装的描摹也非常细致,这属于( )阶段。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样式化阶段

B.
象征阶段

C.
涂鸦阶段

D.
图式阶段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类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情境探究法是指教师通过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直观展示的同时,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以使幼儿获取经验,提高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幼儿园集体美术教育活动按照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美术创作活动和美术欣赏活动。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当儿童在涂鸦的过程当中开始说故事或者幼儿能给自己的涂鸦作品起名字的时候,可以判断有控制涂鸦阶段的到来。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美术来源于社会,也能全面的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成为美术表现的对象。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蝌蚪人”是在象征阶段早中期儿童对人的造型的典型特点。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教师应该拘泥于自我的权威,而不应放下身段,关注幼儿生活实际,以幼儿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儿童在图式阶段的作品,在画法上逐渐稳定,造型呈现出模式化的特征,喜欢用固定的样式和画法表现不同的对象。可以说,这个阶段是儿童绘画创作的“黄金时期”。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对作品进行命名是幼儿从动觉思考转到想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在图式阶段,幼儿画面中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有较大偏差,而且图像往往缺乏完整性,只是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我们将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玩耍阶段(约2-4岁)、 ( )阶段(约4-5岁)、样式化阶段(约5-7岁)。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图式

B.
直觉表现

C.
想象

D.
象征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主要包含以下五个环节:一、激趣导入,二、感知与体验,三、( ),四、创作与表现,五、欣赏与评议。
单选题 (5 分) 5分
A.
交流与展示

B.
探索与发现

C.
精讲与点拨

D.
合作与探究
探索与发现环节在幼儿园手工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材料种类较少且不适宜幼儿使用,幼儿对手工材料的认识不足;第二( );第三,刻板加入本环节,幼儿无法自主使用材料。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内容与教学主题无关,幼儿兴趣丧失

B.
教师过度指导,幼儿缺乏对材料的主动探究

C.
时间过长,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

D.
与操作主题不匹配
幼儿园在实践创作与表现环节时,常常出现以下问题:第一,;第二,手工表现形式单一,趣味性不足;第三,创作时教师干预过多,幼儿缺乏创意。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时间过长,幼儿无法集中注意力

B.
忽视幼儿构思的引导,缺乏对操作过程的说明

C.
刻板加入本环节,幼儿无法自主使用材料

D.
内容与教学主题无关,幼儿兴趣丧失
根据国内外已有学者的研究,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本能直觉阶段(0-2岁)、( )(2-7岁)两个阶段。
单选题 (5 分) 5分
A.
样式化阶段

B.
象征阶段

C.
主观的审美感知阶段

D.
图式阶段
学前儿童(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激发其审美兴趣,丰富其审美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审美评价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单选题 (5 分) 5分
A.
美术欣赏

B.
绘画

C.
手工

D.
摄影
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化的幼儿园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应该包括整体感受、要素识别与形式分析、( )、心理回忆与构思、创作与表现、作品评议六个基本环节。
单选题 (5 分) 5分
A.
回到整体

B.
技巧点评

C.
美术创作

D.
语言表达
2-4岁的儿童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手部肌肉、骨骼发育尚不完善,他们对于手工工具和材料的性质、功用认识不足,也不能灵活地操作材料,他们对于材料的探索处于“样式化阶段”。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在直觉表现阶段,手工创作不具有目的性,儿童初步掌握拍打、撕拉等创作技法,作品效果较为凌乱。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5-7岁的儿童随着手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的不断提高,熟练掌握了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创作目的性更加明确,合作能力有所提升,愿意付出努力将作品完成到满意为止。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在大班,在操作工具材料上提出的要求是“初步掌握手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学前儿童手工教学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具有可塑性的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
对幼儿作品的欣赏与评议是手工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成功的评议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多创造的喜悦和成就感,也可以增强手工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判断题 (5 分) 5分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