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南阳师范学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1903年湖北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其科学教育科目是?( ) (A) 手技 (B) 劳动 (C) 自然 (D) 常识
1989年,我国哪份文件中首次将幼儿园科学课程改为《科学领域》。( ) (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B) 《幼儿园管理条例》 (C) 《幼儿园规程》 (D) 《有关幼儿园教育的几点说明》
引导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个别自然物(动植物和无生命物质)的特征,获取初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与周围环境的具体关系,该目标适合?( ) (A) 托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究周围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自然物和人造物,愿意参加制作活动,该目标适合于?( ) (A) 托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引导儿童观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触的个别人造产品的特征及用途,获取初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该目标适合于?( ) (A) 托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引导儿童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愿望,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以及能够表达发现的愉快,能够和他人交流和分享,该目标适合于?( ) (A) 托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小明在科学活动“玩水”中,发现积木可以漂在水面上,他就不停地将积木往下按,但是积木总是会漂在水面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明在活动中 () (A) 既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获得了科学探究的经验 (B) 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但没有获得科学探究的经验 (C) 既没有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没有获得科学探究的经验 (D) 产生了科学探究的问题,但并没有获得发展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观点是() (A) 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比家庭和社会开展科学教育更为重要 (B) 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学科学的好场所,因此在社会中开展科学教育比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更重要 (C) 儿童上了幼儿园以后,家庭中的科学教育就不再重要了 (D) 幼儿园科学教育应该在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中开展
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四个层次目标的是()。 (A)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B) 年龄阶段目标 (C) 单元目标 (D) 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帮助学前儿童学习把物体按两套标准进行分类,宜放在哪个年龄阶段进行()。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科学如果作为一种客观的系统化的知识,一般不具有哪种特性( ) (A) 真理性 (B) 经验性 (C) 可重复性 (D) 否定性
“能按照对事物内在的、物理特性分类”,是哪一个年龄的科学教育目标( )。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下列不属于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是( ) (A) 社会的需要 (B) 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 (C) 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 (D) 教育本身的需要
关于科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科学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B) 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C) 科学是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D) 科学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
老师对小朋友说:“在草地上走,会把小草踩疼的。”儿童就信以为真,都不去踩小草了。这反映了儿童学科学具有( ) (A) 好奇的特点 (B) 好探索的特点 (C) 自我中心的特点 (D) 好动的特点
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是在清代( )年间。 (A) 乾隆 (B) 同治 (C) 嘉庆 (D) 光绪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起源于( )。 (A) 法国 (B) 美国 (C) 中国 (D) 德国
教师在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 )。 (A) 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参与者、反思者、研究者。 (B) 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组织者、反思者、研究者。 (C) 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引导者、反思者、研究者。 (D) 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
谁认为知识是头脑中经验模式和认知图式( ) (A) 皮亚杰 (B) 维果斯基 (C) 赞科夫 (D) ?斯金纳
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是( )。 (A) 加涅 (B) 皮亚杰 (C) 布鲁纳 (D) 布鲁姆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 ) (A) 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B) 面向全体幼儿,立足幼儿发展 (C) 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 (D) 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加强STS教育
国际加强科学教育的新举措() (A) 开设科学课程 (B) 进行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C) 加强实验教学 (D) 加强科学知识的教学
科学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 (A) 科学知识与技能 (B) 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C) 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D) 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启蒙性应体现在:() (A) 选择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 (B) 结合儿童的生活向儿童介绍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 (C) 让儿童通过自己直接的探索活动 (D) 选择儿童可以理解的内容
幼儿表达技能的目标主要包括:() (A) 学习用准确、有效的语言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做法 (B)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在科学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C) 学习用各种手段展示自己的科学活动结果 (D) 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
幼儿科学教育情感目标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鼓励幼儿对于自然和科学现象有好奇心 (B) 启发幼儿热爱自然,爱护环境 (C) 培养儿童对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的作用的关注 (D) 完善儿童的知识体系
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是:() (A) 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B) 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C) 教师的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D) 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分为( )领域。 (A) 健康 (B) 语言 (C) 社会 (D) 科学和艺术
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科学是一种创造 (B) 科学回答“做什么”的问题 (C) 科学是知识和信息资料 (D) 科学是探索的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A)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B) 年龄阶段目标 (C) 单元目标 (D) 活动目标
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有() (A) 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好奇、好问的特点 (B) 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好探索的特点 (C) 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好活动的特点 (D) 学前儿童学科学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教师的科技素养包括() (A) 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 (B) 运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C)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 (D) 健康的身心
我国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包括()。 (A)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B) 科学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标 (C) 健康的身心方面的目标 (D) 科学知识方面的目标
下列选项中,属于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基本环节的是:()。 (A) 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B) 提出问题、推测和假设、设计实验 (C) 寻求实证、信息和数据的处理 (D) 获得结论和表达、联系生活实践,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 (A) 支持者 (B) 引导者 (C) 指导者 (D) 合作者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 ) (A) 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兴趣和求知欲 (B) 培养儿童建立正确人生态度 (C) 培养幼儿真善美的完美个性 (D) 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儿童思维的一般特点( ) (A) 儿童的思维都是自我中心化的 (B) 儿童的思维都是直观形象的 (C) 儿童的思维都是从实物(图片)到表象到抽象的 (D) 儿童天生都是好奇的
“儿童的科学”的特点( ) (A) 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B) 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C) 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D) 是间接的、抽象的。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 (A) 社会发展需要 (B) 家长的诉求 (C) 学科特点 (D) 儿童发展需要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儿童发展的需要是整体的需要,包括( )等方面的发展。 (A) 身体 (B) 社会性 (C) 情感、品德 (D) 认知
科学是什么?
“儿童的科学”有什么特点?
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有什么意义?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方法?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儿童的思维有哪些特点?
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
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幼儿园科学教育目标小中大班目标分化有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