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法律史

神权法思想初步形成在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西汉
“以德配天”说出现在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春秋
“以德配天”说的实质是
A.君权神授
B.神权说
C.重民说
D.天道说
神权思想极盛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礼治的基本原则是
A.亲亲
B.长长
C.尊尊
D.男男
E.女女
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分封制
C.世卿世禄制
D.礼治
提出“明德慎罚”说的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公
D.孔子
周初主持制礼的是
A.周文王
B.周公
C.周武王
D.周穆公
西周时期,故意犯罪被称为
A.眚
B.非眚
C.终
D.惟终
“奸宄杀人,历人宥”中的历人指
A.行凶者
B.同案犯
C.被害人
D.无关的过路人
符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表现的有
A.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
B.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
C.公族无宫刑
D.事断于法
E.刑过不避大夫
春秋战国时期革新家的代表有
A.管仲
B.邓析
C.子产
D.孔子
E.商鞅
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霸主的革新家是
A.子产
B.百里奚
C.管仲
D.邓析
管仲的立法思想特征是
A.重商
B.重农
C.轻商
D.轻农
中国第一个公布成文法的是
A.管仲
B.子产
C.邓析
D.叔向
沟通了礼和法的界限,开创了后来从礼治过渡到法治的先河是
A.管仲
B.子产
C.孔子
D.荀子
私自编订“竹刑”是
A.管仲
B.子产
C.邓析
D.商鞅
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子
D.子产
孟子人生来就有
A.恻隐之心
B.恭敬之心
C.羞恶之心
D.自私自利之心
E.是非之心
墨家认为,尚贤应遵循原则是
A.圣人
B.亲属
C.不当父兄
D.富人
E.不偏富贵
先秦时期儒家的创始人是
A.孔子
B.周公
C.孟子
D.荀子
建立“仁学”体系的是
A.周公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孔子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法
B.礼
C.德
D.仁
孔子认为礼的作用是
A.和谐
B.定分
C.兴功
D.息讼
孔子“仁”的含义是
A.宽惠
B.平等
C.爱人
D.孝悌
孟子的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仁
B.礼治
C.仁政
D.德治
提出“罪人不孥”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贾谊
提出“明分使群”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荀子
D.子产
“隆礼”又重法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有治人,无治法”的先秦思想家是
A.商鞅
B.荀子
C.孟子
D.墨子
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法制
B.礼治
C.仁政
D.兼爱
墨家对义利观的基本看法是
A.重义轻利
B.重利轻义
C.义利是一致的
D.义利相对
墨家提出国家和法律的起源是
A.定纷止争
B.明于天人之分
C.一同天下之义
D.自然
在法家兴起之前,能与儒家相抗衡的学派是
A.道家
B.农家
C.阴阳家
D.墨家
提出“官无恒贵,而民无终贱”的是
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
先秦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A.杨朱
B.列子
C.老子
D.孔子
E.庄子
道家的集大成者是
A.老子
B.庄子
C.杨朱
D.列子
道家主张
A.无为而治
B.礼治
C.德治
D.法治
《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A.礼
B.法
C.道
D.德
庄子对社会的态度比老子
A.消极
B.积极
C.有为
D.中立
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是
A.老子
B.庄子
C.孔子
D.商鞅
法家兴起于
A.春秋中期
B.春秋末期
C.战国早期
D.战国中期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的思想家是
A.李悝
B.商鞅
C.韩非
D.慎到
“法者,国之权衡也。”说的是法的
A.规范性
B.平等性
C.公正性
D.公开性
提出“不法古,不修今”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商鞅
C.韩非
D.慎到
提出“燔《诗》《书》而明法令”的是
A.商鞅
B.韩非
C.慎到
D.申不害
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A.商鞅
B.韩非
C.慎到
D.申不害
E.李悝
以重“势”著称的前期法家是
A.商鞅
B.慎到
C.李悝
D.吴起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
A.韩非
B.李斯
C.慎到
D.秦王嬴政
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思想家是
A.商鞅
B.慎到
C.韩非
D.李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