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传染病学高级职称

试述莱姆病的诊断依据。
水痘病原体可以通过以下哪些途径传播( )
A:空气飞沫传播
B:输血传播
C:皮疹液传播
D:垂直传播
E:饮食传播
无尿是指24小时尿量小于()
A:100ml
B:200ml
C:50ml
D:10ml
E:250ml
阿米巴病的肠道并发症有()
A:肠出血
B:肠穿孔
C:阑尾炎
D:肠梗阻
E:肛周瘘管
关于胆道蛔虫的治疗( )
A:早期驱虫
B:解痉止痛
C:以外科治疗为主
D:抗感染
E:以内科治疗为主
确诊流脑最重要的依据是()
A:突起高热,中毒症状,血WBC升高
B: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神志变化
C:皮肤黏膜出血点,脑膜刺激征
D:脑脊液压力升高及化脓性改变
E:血及脑脊液细菌学检查阳性
患者男,20岁,因“发热伴腹痛、腹泻3d”来诊。排粪10余次/d,初为稀粪,后为黏液脓血粪,伴里急后重。粪常规:RBC5~10/HP,WBC20~25/HP。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被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发病机制为()
A:痢疾杆菌毒素对结肠黏膜的直接损害
B: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黏膜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引起炎症溃疡
C:痢疾杆菌在肠腔内大量繁殖引起肠溃疡病变
D: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及溃疡
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变态反应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粪培养:志贺菌生长,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头孢曲松钠中度敏感。该患者病情迁延,病程超过2个月,其肠道病理改变的特点是()
A:直肠和乙状结肠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B: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水肿和肠壁增厚,肠黏膜溃疡不断形成和修复,导致瘢痕和息肉形成
C:盲肠和升结肠有散在深溃疡,周围有红晕,肠黏膜大多正常
D:直肠和乙状结肠病变轻微,仅可见充血水肿
E:病变位于结肠黏膜层,有浅溃疡、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经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2d,症状无好转,更换为头孢曲松钠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该患者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原因可能是()
A:疗程不够
B:可能存在编码细菌DNA旋转酶的A或B亚单位基因发生突变
C:由耐药性质粒(R因子)所引起,使痢疾杆菌产生或加强破坏抗生素的酶系
D:庆大霉素修饰酶与AA(16)I共同作用导致耐药
E:合并败血症
女,28岁,发热一周,伴头痛、呕吐、出汗。体查:T38.5℃,皮肤黏膜无出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压力250mmH2O,WBC450×106/L,多核0.75,单核0.25,蛋白2.0g/L,氯化物99mmol/L,糖2.3mmol/L。及时确诊有赖于()
A:血培养
B:脑脊液培养
C:脑脊液免疫学检查
D:脑脊液沉淀涂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检查
E:血清学检查

廖×,女,25岁,汉族,未婚,农民,江西信丰人。因腹泻、腹胀2天于2004年12月10日入院。
12月8日起腹泻每日7~10次不等,为黄水样或米汤样便,无脓血,腹部有胀感,入院体查:体温37℃,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巩膜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无皮疹、咽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腹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未及。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44,淋巴细胞0.56,血色素134g/L,血小板238×109/L。大便检查未见脓血细胞。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请提出主要诊断及依据与主要鉴别诊断。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应进一步作哪些检查,明确诊断?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治疗原则。
男孩,8岁,因畏寒、发热8天,伴纳差、腹胀、腹痛,大便每天1—2次,略稀,当地医院用青霉素治疗热不退转来。体检:体温39.2℃神志清,精神萎靡,表情淡漠,舌苔厚,心肺无异常,腹略胀,肝肋下2cm,脾肋下3cm,质软,经血培养证实为伤寒。假设信息该病人治疗后症状消失,病后4个月大便仍排菌。健康带菌者体内伤寒杆菌隐藏最多的器官是()
A:肝脏
B:脾
C:肠道淋巴结
D:骨髓
E:胆囊
HIV主要感染的细胞有()
A:CD4+T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B淋巴细胞
D:骨成纤维细胞
E:小神经胶质细胞
医疗队赴非洲高疟区工作,自身的保护性预防工作,以哪项最重要( )
A:使用蚊帐,蚊烟,驱蚊剂
B:口服伯氨喹
C:口服乙胺嘧啶或氯喹
D:注射青蒿素
E:治疗当地现症疟疾病人
伤寒确诊阳性率最高的检查为下列哪项( )
A:粪培养
B:尿培养
C:胆汁培养
D:骨髓培养
E:血培养
伤寒病人的确诊依据是( )
A:发热1~2周,伴有消化道症状、肝脾大
B:肥达反应阳性
C:白细胞计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D:大便培养阳性
E:血或骨髓培养阳性
关于水痘的流行病学特点哪项是正确的( )
A:传染性强,婴幼儿易感
B:病后免疫力大多不强
C:带状疱疹病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D: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E:夏秋季节常见
男,16岁,中学生,8月2日急性起病,高热4小时,大便水泻2次来院急诊。体查: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冷,脉细速,神志模糊,血压75/60mmHg,血象:WBC25.0×109/L,N0.85,L0.15。 此例患者应立即进行的处理是()
A:积极物理降温
B:吸氧
C:扩容+抗菌药的应用
D: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E:激素解毒
关于登革热的治疗,错误的是( )
A:恢复期应加强锻炼
B:加用止血药
C: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D:短期使用少量皮质激素
E: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至完全热退
男,70岁,高热,表情淡漠腹胀,便秘,相对缓脉,发病第10天,于胸腹等处淡红色小斑丘疹,压之褪色,肥达反应O抗体效价1:100。首选病原治疗药物()
A:喹诺酮类
B:氯霉素
C:青霉素
D:头孢哌酮
E:氨苄西林
下列疾病中属于监测管理的传染病是()
A:鼠疫
B:艾滋病
C:麻疹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血吸虫病
刘×,女,15岁,汉族,学生,未婚,江西鹰潭市人,因发热、咽痛10天,全身皮疹7天入院。 9月24日起发热,体温最高41℃,伴畏寒,27日起出现皮疹,先躯干,后四肢,初红点,后突出皮面,融合成片。既往患“霉菌性肠炎”,长期服“丙戊酸钠、卡马西平”,50天前改为“治癫灵、吡拉西坦、丙戊酸钠”。体查:体温38.5℃,面潮红,有眼屑。全身大片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压之褪色,无瘙痒。耳后、腋窝、腹股沟可见肿大淋巴结,咽红,扁桃体不大,心肺无异常,肝未及,脾肋下5cm。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2.0×109/L,中性粒细胞0.45,淋巴细胞0.43,单核细胞0.07,异常淋巴细胞0.05,红细胞4×1012/L,血小板95×109/L 治疗原则与注意点有哪些?
乙脑极期患者瘫痪的特点应除外( )
A:必有意识障碍
B:呈强直性瘫痪
C:肌张力减退
D:浅反射消失或减弱
E: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患者,男,36岁,民工,因畏寒,发热1个多月入院。
1月前患者因受凉后出现不规则发热,盗汗,体温最高达40℃,在当地按“感冒”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1天突发鼻衄,量约600ml。于2005年5月10日急诊入院。
患者1月前曾有白蛉叮咬史。
查体:T39.3℃,精神较差,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脾左乳头线肋下10cm,平脐下2cm,质中,移动性浊音(-)。四肢活动好,无浮肿。神经系统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109/LRBC2.8×1012/L,Hb78g/L,PLT60×109/L。骨髓涂片检查:查见利什曼无鞭毛体。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患者的诊断是什么?写出该病的诊断依据。
肝部为卫氏并殖吸虫最常寄生的部位。
斯氏并殖吸虫病最有意义的诊断方法是( )
A:免疫学检查
B:皮下包块找虫卵或成虫
C:体液中找虫卵
D:痰液中找虫卵
E:粪便中查虫卵
恶性疟原虫感染者在外周血中可查到的虫体阶段为().
A:环状体、大滋养体
B:大滋养体、裂殖体
C:裂殖体、配子体
D:环状体、配子体
下列哪种不是艾滋病常见机会感染和合并症( )
A:丙肝
B:钩体病
C:结核病
D:鸟分枝杆菌病
E:乳头瘤病毒感染

患者,李某,女,四川人,24岁,因胸痛,咳嗽一月来院。患者近1月来反复胸痛,伴咳嗽,并咳出粉皮样物质。X线胸片示大小不一,多个圆形阴影,边缘清晰。患者家中有较多宠物狗。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
A:肺结核
B:肺囊型包虫病
C:肺癌
D:肺血管瘤
E:肺脓肿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首选的治疗药物是( )
A:阿苯达唑
B:甲苯达唑
C:吡喹酮
D:呋喃嘧酮
E:乙胺嘧啶
7岁,女孩,急起发热3日,体温39~40℃,伴有剧烈头痛、呕吐,体查:脉搏100次/分,乏力,皮肤散在瘀斑,神志模糊,谵妄,脑膜刺激征阳性,已按流脑治疗。根据以上资料,应属于该病的哪一型( )
A:普通型
B:暴发型休克型
C:暴发脑膜脑炎型
D:暴发混合型
E:慢性败血症型
下列哪项不是如图所示的生物的驱虫药物( )
A:阿苯达唑
B:左旋咪唑
C:乙胺嗪(海群生)
D:甲苯咪唑
E:伊维菌素
炭疽病人宜采取_________;病原治疗首选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