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神经外科学高级职称

下述关于颅骨成骨细胞瘤治疗的叙述哪些是恰当的()
A:手术时尽可能较广泛地切除肿瘤
B:颅盖部肿瘤可行手术治疗
C:术前需行动脉造影以了解肿瘤的血运情况
D:必要时术前先行颈外动脉结扎
E:对化学治疗不敏感,可行放射治疗
符合高颅压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的是( )
A:头痛、恶心、呕吐
B:头痛在卧位或晨起时较轻
C:恶心、呕吐与头部位置无关
D:展神经神经麻痹可作为定性诊断
E:全头持续性剧痛和颈痛多与小脑扁桃体凸入枕骨大孔有关
面神经的5组分支是( )
A: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B:颞支、眼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C:颞支、颧支、鼻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D: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颏支
E:额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纹状体、内囊的动脉主要来自( )
A:大脑中、前动脉皮质支
B:大脑后动脉中央支
C:前交通动脉中央支
D:大脑中、前动脉中央支
E:后交通动脉中央支

患者男性,37岁,既往肝炎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主因乏力、纳差、性欲减退3个月,发现鞍区占位1周入院,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垂体MR平扫显示鞍内鞍上囊性占位,1.7cm×1.1cm×0.9cm,稍长T1,长T2



第1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患者入院后,应完善的检查项目包括()
A:垂体MR强化
B:视力和视野检查
C:垂体功能检查
D:尿24小时皮质醇
E:甲状腺功能
F:颅底薄扫CT

第2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患者需要鉴别的诊断有()
A:Rathke囊肿
B:垂体脓肿
C:空蝶鞍
D:颅咽管瘤
E:脑膜瘤
F:动脉瘤

第3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患者入院后可能的治疗方向有()
A:脱水治疗
B:激素替代治疗
C:纠正电解质紊乱
D:亚低温治疗
E:经鼻蝶手术治疗
F:抗感染治疗
正常脑血流量维持主要决定于()
A:保持颅内静脉回流畅通
B:颅内压不超过4kPa
C:血压在正常水平
D:保持适当的脑灌注压,最低不小于5.3kPa
E: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5.3kPa
颅内占位病变最安全可靠的辅助诊断方法是()。
A:颅脑超声探测
B:脑电图
C:脑血管造影
D:放射性核素脑扫描
E: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患者女性,29岁。因“头皮撕脱2小时”来诊。患者在工厂工作时,长发卷入机器内,致使头皮撕脱,撕脱皮瓣大小约8cm×10cm,头皮失血较多。伤后出现约20分钟的意识不清,并出现左侧肢体抽搐,间断性发作。查体:意识淡漠,脉搏细速,心率110次/分,血压87/58mmHg(1mmHg=0.133kPa)。双侧瞳孔左∶右=2mm∶2mm,双侧对光反射(+)。急诊颅脑CT示:右顶部粉碎性骨折片陷入颅腔,深度>1cm,伤处周围脑组织存在高低密度的混杂影,硬膜下月牙状高密度影。



第1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患者最可能的诊断包括()
A:急性开放性颅脑损伤
B:颅骨骨折
C:外伤性癫痫
D:脑挫裂伤
E:硬膜下血肿
F:头皮撕脱伤

第2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从解剖层面上分析,该患者撕脱的头皮主要包括()
A:皮层
B:皮下层
C:帽状腱膜层
D:腱膜下层
E:腱膜下间隙及骨膜层
F:骨膜层

第3题,共3个问题
(多选题)下列治疗措施得当的是()
A:积极采取止血等措施,避免失血性休克和疼痛性休克的发生
B:积极补充血容量,避免失血性休克
C:若条件允许可考虑全头皮再植术
D:若无法完成头皮再植,可考虑头皮回植
E:若头皮创面边缘感染存在,则需多次行创面清洁及更换敷料,待肉芽组织生长后再行晚期植皮
F:具备手术指征时,行急性开颅清创术
男,25岁。40天前因锐器刺伤左肘前方,经清创缝合,创口已愈合。但左手逐渐成猿手畸形,不能握笔写字。查体时可发现()。
A:尺侧一半皮肤感觉消失
B:拇指对掌功能障碍
C:手指夹纸试验阳性
D: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被动屈曲障碍
E:1~5指主动屈曲障碍

男性,28岁,头部被爆炸的弹片击伤,昏迷6小时,查体,体温39℃,脉搏100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05/83mmHg,浅昏迷,右额部可见伤口约3cm×4cm大小,有血性液体外流,两瞳孔等大,右上肢活动少。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首先应检查( )
A:头颅X线片
B:头颅CT
C:头颅MRI
D:头颅多普勒超声
E:颅内压测定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可除外的诊断是( )
A:急性硬膜外血肿
B:开放性颅脑损伤
C:颅骨骨折
D:急性颅脑火器伤
E:脑挫裂伤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最适宜的治疗措施是( )
A:抗休克
B:伤口加压包扎
C:抗生素
D:物理降温
E:彻底清创,修补硬脑膜
女性,56岁,间断突发右侧面部闪电样锐痛1个月,疼痛多位于右侧上唇、鼻翼、口角、颊粘膜处,常于进食、洗脸、刷牙时发作,每次持续1~2分钟,发作间期无症状。每日发作约1~2次。 本病最常见的责任血管是( )
A:静脉
B:椎动脉
C:小脑后下动脉
D:小脑前下动脉
E:小脑上动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的时间最长不超过( )
A:1h
B:6h
C:12h
D:24h
E:36h
目前针对颅内脊索瘤的主要治疗方案为()
A:仅手术切除
B:手术切除+放射治疗
C:仅放射治疗
D:放射治疗+常规化疗
E:手术切除+常规化疗
诊断脑蛛网膜下隙出血最常用的方法( )
确定脑蛛网膜下隙出血病因最有效的方法( )
确定脑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否和程度的方法( )
脑蛛网膜下隙出血后应尽可能避免的是( )
可确定脑蛛网膜下隙出血病因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
A:MRA
B:腰椎穿刺
C:CT
D:DASA
E:EEG
蓝斑神经元中的主要递质是( )
A:5-羟色胺
B:去甲肾上腺索
C:肾上腺素
D:谷氨酸
E:多巴胺
枕骨大孔疝常常是由于下列脑组织的哪一部分疝出枕大孔()
A:小脑蚓部
B:大脑扣带回
C:额极
D:颞叶钩回
E:小脑扁桃体
男,50岁,与人争吵后出现头痛,呕吐,意识模糊6天。有高血压病史5年。体查:体温38℃,血压185/90mmHg,神志恍惚,颈稍有抵抗,余神经系统无异常。首选哪项检查( )
如果头颅CT检查仅显示陈旧性脑梗死,下一步应进行何种检查,以明确临床诊断( )
患者病情稳定2~3周后,为病因诊断提供可靠证据的检查是( )
A:腰穿脑脊液检查
B:头颅MRI检查
C:头颅CT查
D:脑电图检查
E: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患者男性,44岁,因“左侧丘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4周行放疗”入院。2个月前患者出现头痛,无规律,持续进行性加重。颅脑MRI示:左侧丘脑、大脑脚见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占位效应明显。1个月前行左颞顶枕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胶质母细胞瘤。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神经病理征(-)。既往史:无外伤,无结核等慢性疾病史。无家族性疾病史。 提示:患者放疗结束后3个月,右侧肢体无力症状加重,行颅脑MRI检查示左侧丘脑术腔周围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增强扫描强化区较前增大,周围水肿带较前加重。MRI提示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假性反应
B:假性进展
C:放射性坏死
D:肿瘤进展
E:早期进展
F:复发
颅骨骨折时出现“熊猫眼”征,主要见于()。
A:前颅窝骨折
B:中颅窝骨折
C:后颅窝骨折
D:凹陷性骨折
E:线形骨折
患者女性,55岁,进行性视力下降8个月,检查:双颞侧偏盲,眼底视乳头萎缩,头颅平片示蝶鞍明显扩大,MRI显示鞍内及鞍上占位,内分泌检查垂体各项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诊断应首先考虑()。
A:垂体腺瘤
B:颅咽管瘤
C:鞍区脑膜瘤
D:空蝶鞍综合征
E:垂体脓肿
大脑前动脉分段()
A:A1段:水平段
B:A2段:上行段
C:A3段:膝段
D:A4段:胼周段
E:A5段:终段
CT在四肢关节损伤与软组织病变中可考虑的不包括()。
A: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B:骨的囊性病变
C:骨干横行骨折
D:骨和软组织肿瘤
E:骨与关节感染
小脑幕上急性硬脑膜外血肿出现钩回疝时有定位意义的瞳孔变化是( )
A:患侧瞳孔逐渐缩小
B:患侧瞳孔逐渐散大
C:双侧瞳孔缩小
D:双侧瞳孔散大
E:双侧瞳孔大小多变
分布于颞区的血管是()
A:上颌动脉的分支
B:颞浅动脉
C:耳后动脉
D:枕动脉
E:面动脉的分支
高血压性脑出血好发部位是( )
A:内囊
B:脑室
C:丘脑
D:脑桥
E:小脑
对海绵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窦内血流较急
B: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
C:后至颅后窝
D:前达颅前窝
E:为两个大的内腔
幕上硬脑膜外血肿病人继发昏迷的主要原因是()。
A:弥散性脑水肿
B:脑血管痉挛或闭塞
C:脑室系统梗阻
D:枕大孔疝
E:小脑幕裂孔疝
颅内压增高时形成脑疝的主要原因是( )
A:脑细胞水肿
B:颅腔内压力梯度明显改变
C: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
D:脑组织体积增大
E:脑干受压
对帽状腱膜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颞筋膜深层相续
B:两侧至颞区变厚
C:前连额肌后连枕肌
D:该层致密
E:是颅顶软组织的第3层
关于分水岭梗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多无意识障碍
B:是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缺血
C:动脉源性栓塞亦可引起该病
D:主要是由于血液流变学异常所致
E:临床上呈卒中样发病,多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