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心理治疗(师)

学龄期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验
B: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C: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D: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E:建立自我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的混乱
某男,25岁,近10年来渐起孤僻被动,与人长期格格不入,生活懒散,个人卫生料理差,不修边幅,情感淡漠,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偏执型分裂症
B:青春型分裂症
C:单纯型分裂症
D:紧张型分裂症
E:抑郁症
下列关于气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气质是先天的
B:气质受神经系统活动特性的制约
C:气质无好坏之分
D:不稳定而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是胆汁质
E:气质是可以改变的
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有()。
A:下腹部痉挛样、压榨样或刀割样疼痛
B:常在饱腹时发生
C:疼痛一般为快速发生
D:疼痛可因进食、呕吐、制酸剂的使用而缓解
E:典型发作为下午2点至4点
认知疗法的最终治疗目标是()。
A:使来访者能带着最少的焦虑、抑郁和敌意去生活
B:使来访者拥有比较现实、理性、宽容的生活哲学
C:降低来访者不良情绪体验
D:使来访者克服负性生活事件的困扰
E:使来访者克服情绪波动的影响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治疗学派趋向整合的原因()。
A:各种疗法剧增
B:单一理论模型的不足
C: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心理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各种疗法效果相近
E:通力寻求影响治疗效果的共同因素
“创新一罪恶”危机得以积极解决的结果是()。
A:能被生产性的工作吸引,因完成工作而自豪
B:能投入工作和建立亲密人际关系的能力
C:秩序感和意义感,对自已和自己的成就感到满足
D:成功的欢乐,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
E:意志训练,能做决定
下列不是皮亚杰所认为的2~7岁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的是()。
A:过渡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刻板性
E:相对具体性
关于心理健康评估,错误说法是()。
A:评估内容包括心理的各个方面,而与生理功能和社会适应无关
B:心理健康评估可能调阅个人档案
C:心理健康评估可能要求被评估人报告健康史、进行生物医学检查
D:观察、晤谈和心理测验是心理健康评估的重要手段
E:心理健康量表是用来量化观察所得印象的测验工具
患者听到有人斥责、讽刺、辱骂他,有人为他辩护、同情、赞扬他,查四处无人()。
A:争论性幻听
B:评论性幻听
C:命令性幻听
D:运动性幻觉
E:读心症
失眠症患者最常见的主诉是()。
A:入睡困难
B:容易惊醒
C:早醒
D:白天想睡
E:梦魇
某男,35岁,已婚10年,近6年来缺乏性兴趣,性生活被动且频率低、对妻子缺乏性要求,今在妻子要求下就诊,临床检测发现其勃起功能正常,精神状况检查未发现焦虑、抑郁或精神病性症状,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性欲亢进
B:性欲减退
C:分裂症
D:阳痿
E:躯体化障碍
小华在班级中感受到同学的热情、关怀,并愿意为集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这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的创立者是()。
A:多伊奇
B:柏恩
C:舒茨
D:凯尔曼
E:霍曼斯
下列关于弗洛伊德人格动力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人的一切活动都由本能决定,但对行为的影响都是间接的或乔装改扮的
B:性本能包括一切追求快乐的行为和情感活动
C:精神投入指阻碍本能愿望使之得不到满足,反精神投入指本能和满足本能的对象之间的一种联系
D:本能及其满足方式具有稳定不变的性质
E:反精神投入的移置作用是精神分析关于行为机制的普遍原则
下列主诉中不属于躯体形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是()。
A:胸痛
B:大便次数增加
C:皮肤瘙痒
D:排尿困难
E:身体沉重
谵妄状态最常见的幻觉是()。
A:听幻觉
B:内脏幻觉
C:视幻觉
D:触幻觉
E:运动性幻觉
以下不属于自我意识障碍的是()。
A:人格解体
B:交替人格
C:多重人格
D:人格转换
E:精神错乱
临床心理学家在进行个案研究时,常常在简单的阶段变化中进行一次或多次的两种条件(如基线和治疗)的比较,那么这种实验设计类型是()。
A:系列内设计
B:系列间设计
C:组合系列设计
D:观察法
E:实验法
本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A:麦孤独和华生
B:弗洛伊德和勒温
C:罗杰斯和马斯洛
D:布鲁姆和霍兰夫
E:麦孤独和弗洛伊德
情感性质的改变不包括()。
A:情感高涨
B:情感低落
C:焦虑
D:情感淡漠
E:恐惧
弗洛伊德认为威胁的根源来自本我的本能性冲动,这种焦虑属于()。
A:现实性
B:客观性
C:神经症性
D:道德性
E:心理性
在儿童逐渐发展建立的同伴关系的主导特征中,不包括()。
A:帮助
B:分担
C:合作
D:关爱
E:对他人的同情心
解决问题()。
A:初级目标
B:中级目标
C:高级目标
D:具体目标
E:过程性目标
艾利康宁和达维多夫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直接的情绪性交往活动(0~1岁);摆弄实物活动(1~3岁);游戏活动(3~7岁);基本的学习活动(7~11岁);社会有益活动(11~15岁);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这一划分标准属于()。
A:生理发展标准
B:种系演化标准
C:智力发展标准
D:人格发展特征标准
E:活动特点标准
患者,女,17岁,学生。因厌食、消瘦、毛发脱落、闭经9个月住院。入院前9个月患者参加学校舞蹈队,自认为肥胖(身高160cm,体重48kg)影响体型而主动节制饮食,先是不吃主食及肉类,以后只吃蔬菜及零食,还常食后刺激咽部引吐,体重由48kg降至38kg,家人劝阻无效,仍觉太胖,常以大量饮水及几块饼干充饥,逐渐出现进食后腹胀,恶心,厌食,食量减少,且停经,阴毛、腋毛及头发脱落,怕冷,便秘,就诊于数家医院,治疗1个月稍有好转,仍然进食很少。常易生气,情感抑郁,身体极虚弱,消瘦明显,多次出现轻生念头。该疾病一般起病于()。
A:儿童期
B:青春期
C:成年后
D:老年期
E:以上都有可能
以下不属于导致精神疾病的生物学因素的是()。
A:遗传
B:感染
C:躯体疾病
D:营养不良
E:应激事件
最符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是()。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E:③④⑥
试图以行为主义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是()。
A:侵犯-挫折假说
B:态度改变的劝说情景模式
C:本能论
D:模仿与社会学习理论
E:平衡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认为人们心理障碍的原因在于()。
A:潜意识矛盾冲突
B:意识矛盾冲突
C:认知矛盾冲突
D:本我矛盾冲突
E:性矛盾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