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
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有()。
A:同一测点每天的测量结果按昼间、夜间进行评价
B: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加权后评价
C:最大声级L
max
直接评价
D: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一级评价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量应采用()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
A:数值法
B:数值法或解析法
C:时序分析
D:趋势外推
3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dB。
A:55,45
B:65,55
C:50,40
D:60,50
规划3个拟建项目在4年内兴建完成并向同一地面水环境排污,河流有断流超标现象,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评价基本资料表述正确的有()。
A:可以利用已有的监测资料
B:断流河道应由环保部门规定功能,并据以选择标准
C:环保部门规定排污要求
D:建设单位自行规定各建设项目排污总量指标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全国()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A:垃圾堆放场的排放管理
B:所有向大气排放恶臭气体的单位
C: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D: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
E:建设项目的设计
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在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布设多个测点时,其中应包括()的位置。
A: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
B: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远
C:受被测声源影响大
D:受被测声源影响小
按声环境影响预测点的确定原则,()应作为预测点。
A:建设项目厂界(或场界、边界)
B:评价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
C:建设项目中心点
D: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
药剂稳定化
根据《大气污染物合排放标准》,对于排气筒中连续性排放的废气,如在1h内等时间间隔采样,应至少采集()个样品,计平均值。
A:2
B:3
C:4
D:5
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测量结果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有()。
A:同一测点每天的测量结果按昼间、夜间进行评价
B: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加权后评价
C:最小声级L
min
直接评价
D:各个测点的测量结果应单独评价
以商业金融为主的区域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dB。
A:50,35
B:50,40
C:50,45
D:60,50
当河流的断面宽深比≥()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A:15
B:20
C:25
D:30
按照《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的控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不得超过"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B:可以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C:不得超过"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D:可以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面源调查内容的是()。
A: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m
2
)],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B:排气筒高度和出口内径(m)
C:面源初始排放高度(m)
D:面源起始点坐标,以及面源所在位置的海拔高度(m)
E:面源分类
固体废物管理的“三化”原则是指(),(),()。
对《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第一类污染物,()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要求。
A:不分性质
B:不分行业
C: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
D:不分污水排放方式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A:确定所涉及区域各功能区环境质量目标及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B:开发区与所在区域的经济承受能力
C:当地地形与气象条件
D:适当的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一般获得噪声源数据的途径有()。
A:类比测量法
B:引用已有数据法
C:对比测量法
D:类比调查法
标准状态指温度在273.15K,压力在101.325kPa时的气体状态。《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规定的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均指在标准状态下以()O
2
(干空气)作为换算基准换算后的浓度。
A:10%
B:11%
C:12%
D:13%
根据《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在焚烧设施于正常状态下运行1h后,开始以1次/h的频次采集气样,每次采样时间不得低于(),连续采样三次,分别测定。
A:30min
B:45min
C:40min
D:50min
对于污水第一类污染物,一律在()排放口采样。
A:车间
B:车间处理设施
C: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
D:排污单位
有害有机废物,经焚烧处理后要求主要有害有机组成物的破坏去除率(DRE)应达到()以上。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论证时,其中()
不属于
综合论证的重点。
A:功能区划
B:产业结构与布局
C:环保设施建设
D:监测布点方案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对各种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后,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
A:生态影响最小
B:投资估算最少的方案
C:工程量最少的方案
D: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
在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单中()。
A:取消氮氧化物指标
B:修改NO
2
一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C:修改NO
2
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D:修改NO
2
三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E:修改臭氧的一级、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向某小型封闭海湾排放水的工业项目,在确定环境现状调查范围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污水排放量
B:海湾面积
C:海岸线长度
D:污水排放周期
环境敏感区域敏感目标包括()。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湿地
D:天然海岸
区域固体废物现状调查和评价的内容包括()。
A: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B:废物处理处置方式
C:固体废物的理化性质
D: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现状
大气环境预测时,计算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影响时,一般取(),项目位于预测范围的中心区域。
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
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
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
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SO
2
的二级标准的年平均浓度限值是()mg/m
3
。
A:0.20
B:0.02
C:0.05
D:0.06
首页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