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精神病学高级职称

知识性的认知偏差即错误使用概念,对事物缺乏深刻了解。
辅助语言包括( )
A:朝向与距离
B:体势语言
C:语调、语速
D:面部表情
E:目光接触
精神病人中,冲动最常见于()
A:抑郁症
B:强迫症
C:心因性精神障碍
D:精神发育迟滞
E:精神分裂症
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用因素分析方法确定的根源特质或人格因素共有几种( )
A:15
B:16
C:17
D:18
E:20
遗忘综合征是由脑器质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
现代心理学认为少年期的年龄在( )
A:12~15岁
B:10~14岁
C:12~15岁
D:11~14岁
E:13~16岁
关于CCMD-2-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加了某些器质性精神障碍、感染中毒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患所致精神障碍的分类与分型内容
B:保留“与文化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即恐缩症,气功与迷信巫术所致精神障碍的暂时独立的分类学位置
C:去除神经衰弱
D:保留癔症
E:多数疾病的命名、分类、诊断标准与ICD-10保持一致
科学的心理治疗应具备哪些要素?
患者男,59岁。因急起兴奋,乱语,情绪不稳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原因突起兴奋话多,胡言乱语,自言自语,不停的说话,诉有人要害他,看见汽车就认为是要来抓他的,有时说听见有人在喊他让他认罪。情绪不稳定,紧张恐惧,躲在床上蒙着头,易激惹,无故骂人。夜不眠。体格检查:伸舌稍左偏,四肢腱反射减退。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处小片低密度区。针对患者此时的情况应该使用的药物是()
A:脑血管扩张剂
B:促脑代谢药
C:抗精神病药
D:抗抑郁药
E:情感稳定剂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意义
关于强制性思维与强迫性思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强制性思维是指脑内突然涌现出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
B:强迫性思维是指脑内反复想同一个问题,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
C:强迫症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可出现强迫性思维
D:强制性思维是强迫症的特征性症状
E:强制性思维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患儿男,7岁。幼时生长发育正常,3岁上幼儿园,现上一年级,成绩好,只是和老师同学关系不佳。有时在课堂上大声指出老师的口误,并要求老师向同学们道歉,害得老师很尴尬;同学们也不愿跟他玩,原因是他总要按自己的玩法来玩,并且要求别人也按他的做。有些同学觉得他其实很愿意跟别人交往,但是他不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而令大家很不愉快。精神状况检查:交谈接触好,伶牙俐齿,表达能力强,话也较多,并不理解老师被他要求道歉时会是什么感受,自觉做得没错,不能理解隐喻。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精神分裂症
B:儿童情绪障碍
C:Asperger综合征
D:对立违抗障碍
E:品行障碍
一般将引起心理问题的认知因素分为()。
A:知识性的认知偏差
B:逻辑认知偏差
C:个性认知偏差
D:空间认知偏差
简述心境障碍的概念。
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包括()、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需要。
A:自我实现需要
B:本能需要
C:情感需要
D:利益需要
治疗失眠症比较有效、使用最多的药物是( )
A:抗精神病药
B:促脑代谢药
C:抗抑郁药
D:镇静催眠药
E:情绪稳定剂
下列有关系统脱敏疗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它所依据的原理是对抗性条件作用
B:是人类医学史上第一个规范化了的行为疗法
C:按照焦虑等级表,从大到小依次呈现刺激脱敏
D:由南非医生沃帕所创
E:患者首先要学会放松训练
男性患者,49岁,高血压病史10年。近3年来失眠,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下降,近一年来上述症状加重,言语不清,双手震颤,情绪低落,自责自罪,有时不认识周围人,裸体外跑。查:眼底动脉细呈铜丝状,双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CT扫描可见数个小的梗死灶,其诊断最可能是()
A:早老性痴呆
B:抑郁症
C: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D:人格障碍
E:精神分裂症
下列关于肾透析所伴发的精神障碍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血脑屏障无关
B:心脏和肝脏疾病可以促进精神障碍发生
C:铝积蓄与透析性脑病可能有关
D:与心理因素相关
E:与电解质失衡有关
脑外伤后遗忘(PTA)的长度可作为临床评估脑外伤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即PTA愈长,脑损伤便愈轻。( )
改良电痉挛治疗时通常被用作肌肉松弛剂的药物是()
A:三碘季胺酚
B:泮库溴铵
C:氯琥珀胆碱
D:氨酰胆碱
E:新斯的明
态度是人们对人或事做出判断的一个认知过程,它由三个部分组成()、感受和行为意图。
A:信念
B:认识
C:经验
D:情绪
透析治疗病人出现悲观、绝望的心理反应常常在( )
A:透析治疗前
B:透析治疗中期
C:透析治疗开始1~3周内
D:透析治疗后3~6个月
E:透析治疗1年后
评价是指( )
A:个体觉察应激源后产生心理、生理反应
B:个体觉察到情景对自身影响的认知过程
C:个体处理应激情景的认知行为的努力
D:个体觉察到环境对机体威胁时作出反应的过程
E:个体面对环境的挑战,为减轻痛苦而作的解释
女性,18岁,经历一场重大火灾被人救起以后,时有提心吊胆,噩梦缠身,容易激惹,当听到消防车的呼啸声时就恐慌不安。最恰当的说法是()
A:该病人很可能逐渐演变为精神分裂症
B:该病人很可能逐渐演变为抑郁症
C:该病人症状能够缓解,但会残留一些症状如幻听
D:该病人症状虽可缓解,但会转为神经衰弱
E:E.可能的诊断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
用来描述不同因素影响人们应对危机过程的危机理论是哪位学者提出的?()
A:Laerum
B:Hoffman
C:Moos
D:Wortman
患者男性,16岁。3个月前考上省城重点高中读寄宿(离家较远),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不及格,期间几次打电话给父母诉述心情不好、头胀并要求终止学业,后经家长、老师开导后勉强继续学习。最近一次物理考试考了班上倒数第一而由家人带来就诊。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此病人的长期治疗计划中,哪项不合适()
A:抗精神药物治疗至少一年以上
B:应合并心理治疗
C: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半年
D:应定期随访
E: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

第2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此病人目前最佳治疗方案是()
A:利培酮
B:氯氮平
C:电抽搐
D:舍曲林
E:心理治疗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进行精神状况时除要注意患者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外,还要重点检查有无()
A:躁狂症状群
B:抑郁症状群
C:疑病症状
D:强迫症状
E:怪异行为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采集病史时应特别重视()
A:心理社会应激史
B:同学、老师的观察
C:家族史
D:生长发育史
E:有无脑外伤病史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假设信息]经仔细询问病史,同学和老师反映患者两个月前与班上两个同学发生争吵打斗,起因是患者认为他们在背后说了他的坏话,此后,患者经常发呆,喜欢伏在桌子上,行为孤僻,不与人来往,有时独自发笑,有时似在倾听沉思,不讲卫生,饮食无规律,有时一天只吃2顿饭。家人诉患者病前无任何躯体疾病。其姑姑有精神异常史,诊断不详,6年前自杀死亡。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抑郁症
B:精神分裂症
C:适应性障碍
D:神经症
E:应激性精神障碍
以下哪项是关于病人愤怒反应所伴有的“应激反应”式的生理变化( )
A:血压下降、呼吸增快、血糖增高、心率加快和血中儿茶酚胺分泌减少
B:血压下降、呼吸加快、血糖降低、心率加快和血中儿茶酚胺分泌减少
C:血压增高、呼吸加快、血糖降低、心率加快和血中儿茶酚胺分泌减少
D:血压增高、呼吸加快、血糖增高、心率加快和血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E:血压增高、呼吸加快、血糖降低、心率加快和血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加
以下那项说法正确()
A:普通感冒是一种轻度、可自限的上呼吸道感染
B:普通感冒病原体为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C:普通感冒发病时,多数是低热,很少高热
D:以上说法都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