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疾病控制高级职称

在现况研究中,被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得到应答而产生的偏倚为()。
A:信息偏倚
B:混杂偏倚
C:失访偏倚
D:报告偏倚
E:无应答偏倚
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内一所小学发生传染病疫情的报告,学生共有585名,教师和工勤人员20名,患者均为学生,共有31例,首发病例于4月22日出现发热皮疹,当天最高体温达38.5℃,1天后热退,皮疹波及面部躯干和四肢,最严重部位是背部,皮疹持续2周,康复后5月8日上学。大多数患者集中在5月23~28日发病。提示:经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水痘。水痘的传播途径有()。
A:空气、飞沫传播
B: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
C:虫媒传播
D:消化道传播
E:接触传播
F:处于潜伏期的供血者可通过输血传播
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输血
B:食物、饮水
C:间接接触
D:媒介昆虫
E: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
在临床试验中,避免主观偏倚的最主要方法是()。
A:统一检测标准
B:由一个人完成所有的结果观察
C:盲法
D:只使用客观指标
E:随机抽样
大豆具有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作用是因为含有()。
A:植酸
B:β–硫代葡萄糖苷
C:酚糖苷
D:植物红细胞凝集素
E:皂苷
指出A群链球菌引起的严重综合征的重要症状()。
A:脓血便
B:引起化脓
C:低血压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
D:广泛性肌肉坏死,脓液有粪臭味
E:一旦挤压脓肿,细菌入血引起败血症
小儿伤寒的临床特点是()。
A: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B:起病急,热型以稽留热为主
C:胃肠道症状明
D: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E:肝脾肿大不显著
下列哪条不是续发率的用途?()
A:比较不同传染病相对传染力的大小
B:比较家庭大小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C:比较不同经济卫生条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
D: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
E:病因不明疾病的病因调查
死亡率是指()。
A: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B: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C: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患病人口数之比
D: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发病人口数之比
E: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期末人口数之比
以下哪项不属于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混杂偏倚的措施?()
A:采用匹配方式选择对照
B:使调查员不知道研究的假设
C:选择对照组时尽量使其年龄、性别的构成与病例组保持一致
D:分层分析法计算OR值
E: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一小卖部用硫黄熏蒸蜜饯、鲜笋,使其颜色保持鲜艳,后被食品卫生监督人员查处。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使用硫黄的主要作用是()。
A:防腐
B:抗氧化
C:漂白
D:着色
E:发色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具有该作用的物质是()。
A:二氧化硫
B:三氧化二硫
C:硫
D:硫酸
E:硫化氢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行为被查处的原因是()。
A:硫黄为有毒物质,不能在食品中使用
B:硫黄作为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蜜饯
C:硫黄作为食品添加剂不能用于鲜笋
D:硫黄不能使上述食品颜色保持鲜艳
E:硫黄使用量过多
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其检验假设是()。
A:假设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相等
B:假设样本的总体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相等
C:样本的总体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不相等
D:两个总体均数不相等
E:以上均不正确
男性,41岁,上海市人。8月份去广西某地出差1周,回来后2周突然畏寒,剧烈寒战,30分钟后体温上升达41℃,伴头痛,持续4~5小时,热退后大汗淋漓,如此反复发作3次后就诊,血涂片找到疟原虫。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病人剧烈寒战、高热、大汗是由于()。
A:疟原虫侵入肝细胞
B:疟原虫、疟色素及各种代谢产物引起异体蛋白反应
C:疟原虫释放毒素
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E:大量疟原虫阻塞内脏毛细血管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病人发病与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哪一阶段有关()。
A: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内增殖,裂殖子胀破肝细胞
B: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发育成小滋养体
C: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裂体增殖,释放成熟裂殖子使红细胞破坏
D: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发育成大滋养体
E: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形成雌雄配子体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给予病人口服氯喹及伯氨喹2天后热退,第4天停氯喹,继续服伯氨喹,第5天,再次寒战高热,腰痛,小便呈酱油色。化验∶Hb60g/L,WBC11×109/L,网织红细胞0.12(12%)。其最可能原因是()。
A:伯氨喹引起血管内溶血
B:感染性贫血
C:氯喹引起血管内溶血
D:疟原虫分解产物引起溶血
E:疟疾感染诱发PNH综合征发作
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t表示()。
A:总体中有95%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B:样本中有95%个体值在该区间内
C:平均每100个总体均数,有95个总体均数在该区间内
D:平均每100个样本(含量相同)均数,有95个样本均数在该区间内
E:平均每100个样本(含量相同)有95个样本所得出的该区间包括总体均数
某传染病医院收治一名痢疾患儿,该患儿在入院后的第4天被发现同时还患有腮腺炎。若导致了同病房其他患儿感染腮腺炎,则该痢疾患儿的腮腺炎感染应为()。
A:自身感染
B:内源性感染
C:交叉感染
D:带入感染
E:医源性感染
女性,15岁。因持续发热10天A院。患者10天前起发热,T38℃左右,3天后升至40℃,持续高热,曾自服“消炎药”2~3天未退热。查体:T40℃,P102次/min,R20次/min,神清,精神差,未见皮疹、出血点,心肺无特殊,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各及1cm,质软。此时培养阳性率最高的是()。
A:血培养
B:尿培养
C:大便培养
D:骨髓培养
E:痰培养
在体内与巯基系统有联系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发现炭疽病畜后,应在多长时间内采取措施隔离消毒()。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6小时
E:8小时
某食物视黄醇当量为350/μgRE/100g,能量570kJ。成年男性轻体力劳动者能量RNI为10MJ,视黄醇的RNI为800μgRE,该食物的: 营养素(视黄醇)密度为()。
A:4.375
B:2.285
C:0.228
D:0.023
E:0.4375
属于促进行为改变的促成因素是()。
A:使干预对象懂得健康知识
B:提高干预对象的保健技术能力
C:改变干预对象的信念
D:在社区设立"自动售套机"
E:表彰戒烟成功者
检验适用于比较()。
A:两个率差别的显著性
B:多个率差别的显著性
C:两个或多个构成比差别的显著性
D:以上都可以
E:以上都错
抗感染性休克的液体疗法应首选()。
A:541溶液
B:5%葡萄糖盐水
C:林格液
D:右旋糖酐40
E:血浆
男性,16岁,1天来发热,半天来腹痛、腹泻于10月20日来诊,腹泻10多次,系脓血便,T39.4℃,BP110/70mmHg,左下腹压痛。诊断应首先考虑()。
A:胃肠型食物中毒
B:霍乱
C:急性阿米巴痢疾
D:急性菌痢
E:急性肠炎
一位70岁老人,因一次食用大量存放过久的蔬菜而引起以青紫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送医院后,立即采用19/5的美蓝溶液以25%葡萄糖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病情好转。该食物中毒是()。
A:砷中毒
B:有机磷中毒
C:亚硝酸盐中毒
D:拟除虫菊酯类中毒
E:氨基甲酸酯类中毒
预防肠道传染病,采用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措施()。
A:隔离病人及带菌者
B:粪便管理
C:预防给药,疫苗注射
D:保护水源
E:饮食卫生,除四害
某医生在进行科室病例资料统计时,拟用算术平均数表示平均水平,应当选用什么样的资料()。
A:个体差异较小的变量值
B:个体差异较大的变量值
C:性质相同的变量值
D:性质不同的变量值
E:差异相同的变量值
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C
D:维生素B6
E:维生素B12
氟骨症最常见的自觉症状为()。
A:疼痛
B:肢体变形
C:骨折
D:运动障碍
E:神经衰弱
目前对麻风病最主要的防治技术措施是()。
A:开展防治健康教育
B:早期发现病人和用MDT治疗病人
C:发现并登记病人
D: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E:心理-社会-经济康复
在比较两个率时,进行标准化的目的是()。
A:使两个率之间的差异减小
B: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实际水平
C:使两个率更能代表二人群的相对水平
D:任两个率进行比较都必须先进行标准化
E:代替假设检验发现两个率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