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心理治疗(师)
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研究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三四十年代
E: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下列排列顺序符合心理测验编制一般程序的是()。
A:确定测验目的-拟定编制计划-设计测试项目-合成测验-试测与分析-测验使用的标准化-搜集信效度资料-编写手册
B:确定测验目的-拟定编制计划-试测与分析-设计测试项目-测验使用的标准-编写手册-合成测验-搜集信效度资料
C:确定测验目的-拟定编制计划-设计测试项目-试测与分析-合成测验-测验使用的标准化-搜集信效度资料-编写手册
D:拟定编制计划-确定测验目的-设计测试项目-试测与分析-测验使用的标准化-搜集信效度资料-合成测验-编写手册
E:确定测验目的-拟定编制计划-设计测试项目-试测与分析-搜集信效度资料-合成测验-测验使用的标准化-编写手册
在脱瘾治疗的初期必须缓慢减量以避免严重戒断反应的精神活性物质是()。
A:阿片类受体
B:酒精
C:大麻
D:镇定安眠类药物
E:抗精神病药物
罗杰斯提出,以下这些是成功心理治疗所必备的条件,但
不包括
()。
A:积极尊重关心
B:通情
C:真诚
D:协调性
E:权威性
在一个人身上体现不甚明显的、缺乏一般性和一致性的特质是()。
A:表面特质
B:根源特质
C:枢纽特质
D:核心特质
E:次要特质
关于测验项目的预备测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
B:预测过程、情境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试时的情况相似
C:预测时限应与正式测试的时限相同
D:在预测中应随时记录被试的反应情形
E:必要时进行两次预测,看两次的分析结果是否一致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的编制方法?()
A:推理法
B:经验法
C:因素法
D:综合法
E:实验法
关于观察法,错误说法是()。
A:观察者的个人偏见影响观察研究的外部效度
B:观察活动改变了目标行为的特征和频率,影响观察研究的外部效度
C:观察数据比较客观全面
D:在观察的基础上,比较有把握做出心理因果关系的推断
E:观察法成本比较高
某幼儿怕狗,治疗开始后,咨询师让他吃糖果的同时,看狗的照片,谈狗的趣事,之后看远处关在笼子里的狗,然后再分次逐渐走近狗笼(或将狗笼移近),直至消除害怕狗的情感反应。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在对儿童的治疗中不能使用的方法是()。
A:绘画治疗
B:满灌疗法
C:谈话治疗
D:沙盘游戏
E:音乐治疗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社会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
A:个体对于事物的恐惧可以是学习重要的他人(重要个体)对此事物的行为反应的结果
B:个体对事物的恐惧与遗传毫无关系
C:儿童所成长的社会环境指的是文化环境
D:学习的对象指的是生命中的重要个体如父母
E:学习的结果使个体更能适应社会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这样的治疗是运用了()。
A:放松训练原理
B:自信训练原理
C:渐进治疗原理
D:系统脱敏原理
E: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
面关于强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强化的数量越小,学习的速度越快
B:在反应之后立即给予奖励与惩罚是无效的
C:强化定义为减弱反应可能性的任何事件
D:阳性强化物在反应之后呈现时能提高反应的概率
E:两次强化的周期不能由无强化反应的次数确定
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的起病条件、诱导方式、症状内容主要与什么密切相关?()
A:文化传播
B:文化迁移
C:文化革新
D:亚文化特征
E:文化教育程度
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所提出的理论是()。
A:人际交往的三维理论
B:人际交往的需求理论
C:人际交往的关系理论
D:人际交往的价值理论
E:人际交往的动机理论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处于相对功利取向阶段道德表现的是()。
A:尚缺乏是非观念,专注于行为的结果
B:为寻求行为上的认可遵守好孩子的标准规范
C: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服从原则
D:服从团体规范,尊重法律权威,判断是非时初具法制观念
E:相信道德法则的普遍价值,认识人性尊严,凭自己的良知去做是非判断根据
某男,26岁,1年前与妻子结婚后即出现夫妻关系紧张,经常为一些小事大吵大闹,近半年出现空腹饥饿时上腹部痉挛样或压榨样疼痛,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溃疡性结肠炎
B: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C:节段性结肠炎
D:胃炎
E:以上都不对
下列关于弗洛伊德防御机制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既可在无意识水平上进行,也可在意识水平上进行
B:防御机制发生作用时,当事者本人一般是不知道的
C:防御机制都通过伪装事实,从而减轻个体的焦虑和罪恶感
D:防御机制都通过歪曲事实,从而减轻个体的焦虑和罪恶感
E:防御机制有两种方式:一是阻挡本我冲动,二是干扰本我冲动
患者男性,25岁。因“孤僻,少语,行为怪异5月余”就诊。体格检查无异常。精神状况检查:患者意识清,接触被动,对问话回答不中肯,说话句与句之间缺乏联系。患者在病房中不时的见人鞠躬,使人不能理解其涵义。
第1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此患者存在下面哪个症状?()
A:思维破裂
B:思维散漫
C:思维迟缓
D:思维奔逸
E:逻辑倒错性思维
第2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此患者最可能是哪种精神障碍?()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症
C:焦虑症
D:躁狂症
E:强迫症
第3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此患者病情稳定后,解释见人鞠躬表示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可断定患者存在的症状为()。
A:思维破裂
B:思维散漫
C:思维迟缓
D:象征性思维
E:逻辑倒错性思维
第4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问诊的时候要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一般资料
不包括
下面哪项?()
A:婚姻
B:职业
C:文化程度
D:住址
E:主诉
下列关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器官缺陷与补偿是人格的首要动力
B:自卑感是所有个人成就背后的主要推动力
C:自卑感只起积极作用
D:在后期理论中,力求优越是人格的原初动力
E:力求优越是在后天环境中逐渐形成的
关于情绪状态的分类,正确的是()。
A: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B:强度、肌张力水平、快感度、复杂度
C:愤怒、快乐、恐惧、悲哀
D:心境、激情、应激
E:积极情绪、消极情绪
关于标准参照测验的编制和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确定测验要测量的知识或技能范围
B:在教学前、教学后两次测试,两次测试中通过率差值大的项目区分度大
C:在教学前、教学后两次测试,教学后成绩显著高于教学前则说明测验有效度
D:测验分数能说明被试在类似人群中的相对位置
E:测验分数表示被试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情况
下列关于情绪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沙赫特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B: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动力核心
C:拉扎勒斯认为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
D:阿诺德认为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E:詹姆斯认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
睡眠障碍包括下列哪项类型?()
A:失眠症
B:嗜睡症
C:睡行症
D:梦魇
E:以上都是
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属于()。
A:精神分析
B:行为治疗
C: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D:认知治疗
E:集体心理治疗
关于丹佛测验,错误的说法是()。
A:由夫兰肯堡与多兹编制
B:测验对象为0~6岁婴幼儿
C:测验有105个项目
D:可以测量应人能、细动作一应物能、言语能和粗动作四个方面
E:可以用来预测将来的智力高低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划分为先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依次是()。
A:道德成规前期、道德循规期
B:道德循规期、道德自律期
C:道德自律期、道德成规期
D:他律期、自律期
E:自律期、他律期
关于婴儿记忆发生发展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类个体在胎儿末期已有了听觉记忆
B:新生儿有了再认表现
C:3个月婴儿对操作条件反射的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
D:6个月以后的婴儿再现、模仿能力迅速发展
E:12个月以后的延迟模仿能力产生
学步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B: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C: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的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
D: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E: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实验研究中理想的被试类型是()。
A:合作型
B:消极型
C:评价担忧型
D:诚实型
E:以上都不是
小丽长得很美丽,见到她的人看见她美丽的相貌就会觉得她的人品也非常好,这是()。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E:财富效应
适应障碍是指在遭遇生活事件后多长时间起病?()
A:2~3个月
B:1个月内
C:超过6个月
D:不超过1年
E:不超过2年
关于焦虑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以焦虑、紧张、恐惧为主要临床表现
B:主要发病于青少年
C:伴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D:患者的焦虑情绪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导致
E:患者自知力存在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