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经过交工验收各标段均达到合格以上的工程
B:对未完工程或交工验收时提出的修复、补救工程已处理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和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
C:按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和相关要求已编制完成竣工文件
D:施工单位机械设备全部退场
E:施工、监理、设计、建设、监督等单位已编写完成汇报材料
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病害的原因有()。
A:准线拉力偏大
B:混合料局部集中离析
C:摊铺机自动找平装置失灵
D:压路机碾压时急停急转
E:摊铺过程中载料车卸时撞击摊铺机
隧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功能是()。
A:避免隧道黑洞产生热效应
B:火灾发生时利于排烟处理
C:疏导已在洞内车辆避免事故恶化
D:提高能见度保证行车安全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基宽度12m。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度9.5m;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合料指定由某拌和站建定点供应,现场配备了摊铺机、运输车辆。基层采用两侧装模,摊铺机铺筑。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端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部分要求如下:
(1)下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法;
(2)摊铺机每次开铺前,将熨平板加热至80℃;
(3)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不粘轮;
(4)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试验室确定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比例如表2所示,水泥剂量为4.5%(外掺),最大干容重为2.4t/m3,压实度98%。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列式计算事件三中1km基层需1#料和水泥的用量。(不考虑材料损耗,以t为单位,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不属于隧道水害的成因有( )。
A:衬砌变形后,产生的裂缝渗透水
B:防水层施工质量差使用数年后失效
C:施工过程中炸药量过大造成岩体破碎与泉眼贯通
D: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
关于隧道爆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刚打好的炮眼不得立即装药
B:爆破后经5min排烟人员才可进入工作面
C:装炮时应用木质炮棍装药
D:为防止点炮时中断照明应随身带手电筒
引起承包人索赔的众多因素中,比较普遍的因素有()。
A:赶工
B:开工受阻
C:气候影响
D:施工机械故障的停工
E:工程量的增减
不属于拱桥支架施工控制要点的有()。
A:支架基础承载力控制
B:支架沉降量控制
C:墩顶实心段混凝土裂缝控制
D:卸架工艺控制
E:支座预埋件的位置控制
当采用预裂爆破时,炮眼的布置方式为()。
A:梅花型
B:方格型
C:一字型
D:丁字型
对公路工程中发生的质量问题,负责调查处理的单位应该是()。
A: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
B: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
C:建设单位或企业
D:省级交通主管部门
某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20km/h,路面面层为三层式沥青混凝土结构。施工单位为某一大型公路专业施工企业,设施精良,技术力量雄厚。为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时作了如下控制: (1)选用合格的石料进行备料,严格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并在开工前进行试验段铺筑; (2)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站设置试验室,对沥青混合料及原材料及时进行检验,拌和中严格控制集料加热温度和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3)根据拌和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合料的质量; (4)设置两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的高精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梯进式施工,严格控制相邻两机的间距,以保证接缝的相关要求; (5)主要压路机械采用两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两台l6t胶轮压路机组成,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及碾压重叠宽度; (6)纵缝采用热接缝,梯进式摊铺,后摊铺部分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除缝迹,并对接缝作了严格控制。 沥青混合料铺筑试验段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一段易风化、裂隙和节理发育、坡面不平整的岩石挖方边坡采用喷射混凝土防护,除此之外还宜采用防护工程()。
A:抹面
B:捶面
C:护面墙
D:喷浆
按照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在悬臂拼装梁施工过程中,桥梁的轴线偏位检查频率是()。
A:每跨5处
B:每跨6处
C:每跨4处
D:每跨3处
下列()不是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防治措施。
A: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B:增加水泥含量
C: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
D:适量掺加粉煤灰
公路工程流水施工按施工段在空间分布形式可分为()。
A:等节拍流水
B:流水线法流水施工
C:流水段法流水施工
D:异节拍流水
E:无节拍流水
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对软基进行处理外,还应()。
A:避免填筑速度过快
B:严格分层厚度及压实度
C:在原地面上1~2m内不填筑细粒土
D:做好排水工程
后继法规变更引起合同价格调整概念错误的是()。
A:后继法规变更造成合同中费用增加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B:后继法规变更造成合同中费用减少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
C:后继法规变更是投标截止日后国家或省颁发的法律法规修改
D:后继法规变更是投标截止日前28天后国家或省颁发的法律法规修改
对合格以上的建设项目签发《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应由( )签发。
A:质量监督站
B:建设单位
C:竣工验收委员会
D:监理单位
隧道开挖方法中的分部开挖法有()。
A:单侧壁导坑法
B:双侧壁导坑法
C:多台阶法
D:长台阶法
E:留核心土
在石方填筑路堤八道工艺流程中,"检测签认"之前的工序是()
A:施工准备
B:分层填筑
C:振动碾压
D:路基整修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可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指标有()。
A:稳定度
B:水稳性
C:低温性能
D:流值
E:高温性能
属于嵌锁型粒料路面基层或底基层的是()。
A:填隙碎石
B:级配碎石
C:石灰碎石
D:水泥碎石
在爆破工程的安全管理中,对人的管理不包括( )。
A:培训考核
B:技术交底
C:安全警示
D:考试取证
监理工程师在收到承包人书面建议后,应与发包人共同研究,确认存在变更的,应在收到承包人书面建议后的()天内作出变更指示。
A:7
B:10
C:14
D:15
关于软土的工程特性错误的有()。
A:天然含水量高
B:孔隙比小
C:透水性差
D:压缩性低
E:有触变性
属于致密性试验的是()。
A:液体盛装试验
B:通球试验
C:真空箱试验
D:磁粉探伤
E:氨气试验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对该隧道的围岩进行了分级。按安全、经济原则从
①全断面法、
②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
③双侧壁导坑法中比选出了一种浅埋段隧道施工方法。
事件二: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单位计划对K68+398~K68+489段隧道实施监控,量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地表下沉、钢架内力和外力、围岩压力、周边位移、拱顶下沉、锚杆轴力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在K68+690~K68+693段初期支护施工时,首先采用激光断面仪对该段隧道开挖断面的超欠挖情况进行测量,检验合格后,采用干喷技术,利用挂模的方式喷射混凝士,并对喷射混凝土强度等实测项目进行了实测。
事件四:在二次初砌施工前,施工单位发现K68+328~K68+368段多处出现了喷射混凝土掉落的现象,掉落处原岩表面残留有黄泥。施工单位提出了掉落段的处治方法,并进行了复喷施工。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指出事件三施工中的错误,补充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实测项目的漏项。

某桥梁工程,合同工期15个月,总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

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监理机构对G工作进行验收时发现该工程质量达不到合格标准,需加固补强,导致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
事件二:在第5个月初到第8个月末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单位提出工程变更,使施工进度受到较大影响。
截至第8个月末,未完工作尚需作业时间见下表。施工单位按索赔程序向项目监理机构提出了工程延期的要求。



第1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该工程施工进度计划中关键工作和非关键工作分别有哪些?C工作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分别为多少?

第2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事件一为哪一类质量事故?对于该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单位该怎么处理?

第3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质量事故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第4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事件二中,逐项分析第8个月末E、F工作的拖后时间及对工期和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并说明理由。
粒料基层级配碎石路拌法施工中用平地机进行拌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宜翻拌5~6遍,使石屑均匀分布于碎石料中
B:翻拌1遍,使石屑大部分分布于碎石料中
C:平地机拌和的作业长度,每段宜为300~500m
D:平地机拌和的作业长度,每段宜为30~50m
E:平地机刀片的安装角度宜符合要求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南方一座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施工,隧道穿越的地层有:石灰岩、页岩、泥灰岩,局部夹有煤层,该隧道穿越一向斜构造。隧道进出口围岩为Ⅴ级,洞内Ⅲ级和Ⅳ级呈间隔分布,局部为Ⅴ级。其中左线隧道进口桩号为K15+27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隧道出口标号为K16+050,设计控制标高为240.0m。
施工单位结合该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其中:
(1)采用新奥法施工,尤其是在围岩软弱地段,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紧封闭”的原则稳步推进。
(2)为防止地表水危及隧道施工安全,进洞50m左右后,开始做洞口工程,洞口支护时,支护面至开挖面的距离拟定为10m。
(3)若遇不良地质情况,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第1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条中,还应补充哪些基本原则?

第2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改正施工组织设计中第二条的错误做法。

第3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本隧道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及危害有哪些?

第4题,共4个问题
(简答题)左线隧道按长度划分属于哪一种?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