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小学教师资格证

如果不吃早餐,血液里缺少(),大脑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A:葡萄糖
B:维生素
C:脂肪
D:微量元素
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工作。
比的前项是30,去过前项增加6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A:增加60
B:减少60
C:扩大2倍
D:除以1/3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A:卢梭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根据对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
A:“明了”
B:“预备”
C:“联想”
D:“系统”
E:“方法”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守恒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班级管理实施指的是()。
A:计划—组织—总结
B:组织—指导—协调
C:检查—总结—激励
D:计划—指挥—检查
《礼记,中庸》中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现代教学论中的()。
A:教学过程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方法
按照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学反思可以分为()。
A: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B:自我反思,集体反思
C:纵向反思,横向反思
D:理论反思,经验反思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在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佛教和印度教手中。
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是()的三大定律。
A:工具说
B:联结说
C:认知说
D:人本主义
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教授《给予是快乐的》时,一位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朗读课文,复述故事,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道理。”下列对这样的设计意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B:训练朗读和口语交际
C: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D: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常能训练,可培养学生的()
A:自爱能力
B:自理能力
C:自治能力
D:自护能力
E:自学能力
价值贫乏感
下面每个词语中的4个词,声调和结构都不同的是()
A:万马奔腾
B:随遇而安
C:字里行间
D:山明水秀
过度学习越多则效果越好且越经济。
电视、电影、活动性商业广告运用的知觉现象是()。
A:诱导运动
B:动景运动
C:运动后效
D:自主运动
小马虎在计算1.39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1.84。正确的得数应是()。
A:5.89
B:4.5
C:0.45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考试焦虑
D:课堂焦虑
小学低年级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意志相对不足,高级的伦理道德尚未形成,因此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A:以道德认知为开端,根据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德育
B:以道德行为的培养为主,尤其是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为开端
C:注意运用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D:利用道德修养法,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A: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B:学生自身是一张白纸
C: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D: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简要说明对“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的认识。
德育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 )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个别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即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A:直言推理
B:类比推理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
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岁~成年
E:成年
“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发生在汉代()时期。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汉元帝刘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