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教育目的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是是教育的起点和依据,也是教育的前提。
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以他的强化理论为依据提出(),对当时各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请联系实际,分析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校的整个教育制度。
广义知识的概念,什么是陈述性知识?什么是程序性知识?
我国正式设立大学开始于汉朝的()。
A:太学
B:京师同文馆
C:京师大学堂
D:稷下之学
课堂小结可有可无,授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课堂小结。
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等教育形式的是()
A:夜大学
B:函授大学
C:电视大学
D:老年大学
在教育领域的权威地位,()是最高裁判者。
A: 法律
B: 教育
C: 法治意识
D: 法治精神
备课的基本要求:()。
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适当形式,支持学校的建设,参与学校管理。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得反应概率降低,称为()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泛化
D:分化
教师道德的哪种构成要素既调整了教育领域中的诸多伦理关系和道德矛盾,又是客观要求与主观认识的结合?() 
A:教师道德意识
B:教师道德关系
C:教师道德规范
D:教师道德活动
()是培养师资的专业教育。
A: 师范教育
B: 研究生教育
C: 职前学历教育
D: 职后学历教育
学科制度化的优点有()
A:使学术体制成为偏见的生产地
B:以服务自己的利益为尚
C:能够建立完整而贯通的理论传统和严格的方法学训练
D:建立虚假的权威
高校教师为人师表的要求有德、言、()、行
A:貌
B:形
C:学
D:授
教育形式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是通才教育的主要特征。
现代教育观念是:每个人、每个阶层都有()。
A:公正、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B:接受教育的权利
C:获得教育的权利
学生李亦看到同学在体育课随便离开操场并没有遇到麻烦,他也就参与到了其中。这种同学行为对他的影响属于()。
A:直接学习
B:替代学习
C:亲历学习
D:试误学习
以教师为本是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必要保证。
某教师坚信自己对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并将其看作自己行动的指南。这说明该教师处于的角色形成阶段是()。
A:角色认知
B:角色认同
C:角色信念
D:角色实践
动机这一教师道德评价依据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动机和效果是人的行为的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
B:动机论者认为行为动机是道德评价的根本
C:动机论的代表是康德
D:动机是人们行为所产生的客观结果或后果
在师生关系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
A:学生
B:教师
C:家长
D:社会
高校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课堂教学
C:检查评定
D:课后辅导
一旦确定,学生不能随意脱离所在班级。这体现的大学生班集体的特点是()。
A:强制性
B:同一性
C:独立性
D:开放性
研究者参与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或组织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这属于()。
A:非参与观察
B:参与观察
C:定性观察
D:定量观察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高等教育评价理论的主要特征是()。
A:评价主体与价值主体分离
B: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同一
C:评价主体价值中立
D:提倡终结性评价
认为教书就等于育人,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本身就是育人,这一错误观点可谓是()。
A:分家论
B:自发论
C:代替论
D:混淆论
为了提高动作技能的练习成效,教师应注意()
A:提高学习者的期望
B:提高学习者的动机
C:提高练习的难度水平
D:将动作示范和有效的指导结合起来
E:将练习与反馈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