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

精神分析学派的兴起被称为第一次革命。
知道某人是东北人,人们会推断出他酒量好、豪爽、幽默。这是()效应的作用。
A:定势
B:归因
C:功能固着
D:光环
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以下是一位实习教师的教学日记,请根据材料回答内容: 小黎是初二的女生,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的个性很特殊,她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生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映强烈,存在明显抵触情绪。有次自习,她戴耳机听音乐,被班干部值日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的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候连课本都不愿意打开;甚至有时候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等的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到:“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 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 以小黎等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例,你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引导、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卖淫的,应依法()。
A:处罚
B:从重处罚
C:加重处罚
一个儿童能够辨别自己的左右手,但是不能辨别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段
B:形式运算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好职工”这个概念结合各种属性,如“工作努力,业绩好”、“热爱集体、关心同事”等等。“好职工”这个概念是一个()。
A:合取概念
B:析取概念
C:关系概念
D:自然概念
会骑自行车有助于骑摩托车是()
A:系列位置效应
B:正迁移
C:负迁移
D:技能学习
德育的实践锻炼法主要包括()和实践锻炼两种形式。
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的影响是()。
A:较弱
B:决定性的
C:直接的
D:间接的
教师良好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李在练习国标中老师告诉小李右手抬起的高度不到位这种反馈属于()
A:非建议反馈
B:内在反馈
C:延缓的反馈
D:外在的反馈
依随于是否作出某个反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为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可分为()。
A:奖赏训练
B:取消训练
C:惩罚训练
D:回避训练
如何理解《义务教育法》第四条所称适龄儿童、少年?
以似动现象实验起家的心理学派是()。
A:完形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技能主义心理学
D:构造主义心理学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哪些?其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是什么?
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的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使学习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自身的专业素质相对较高是高校教师承担责任的()依据。
A:重要
B:首要
C:外在
D:内在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
A:命题
B:命题网络
C:图式
D:产生式
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青春初期的孩子身高体重的增长已达到较高水平,而骨化过程远远没有完成。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公办学校的性质。
A:变更
B:调整
C: 改变或者变相改变
D: 改变
在学习“鸟”的概念时,老师用蝙蝠来说明“会飞”是鸟概念的无关特征。这使用的是()。
A:正例
B:反例
C:变式
D:概括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年义务教育制度。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
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做笔记”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编码组织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