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精神病学高级职称
某男,32岁,公务员。因反复多想,做事犹豫不决,总是想做并不必要做的事10年来诊。患者刚开始工作时经常被上司批评,渐对做事情无信心,害怕出错,做事之前总要反复考虑,犹豫不决,后渐对细枝末节不放过,自觉没必要但停不下来。上交的文件反复检查后仍不放心,有时和别人说话后自觉不妥,忍不住反复想是否需要再次解释。自感痛苦,主动求医
第1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对该患者的治疗,以下哪项说法不对()
A:可选择SSRIs治疗
B: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大
C:治疗疗程十分重要
D:心理治疗可单独或合并药物进行
E:对难治患者建议抗精神病药首选
第2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最可能的诊断是()
A:抑郁障碍
B:强迫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神经衰弱
E:恐惧症
第3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者自觉无必要并感痛苦而求医,此点是该病与下列哪种疾病鉴别的要点()
A:焦虑障碍
B:强迫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神经衰弱
E:恐惧症
第4题,共4个问题
(单选题)最可能的诊断是()
A:抑郁障碍
B:强迫障碍
C:精神分裂症
D:神经衰弱
E:恐惧症
当大学生选修某门课程时,面临课程有趣喜欢,但又讨厌作业报告太多的心理冲突时,是属于多重趋避冲突。
某患者在看见或听到"和平"二字时,马上想到"战争"二字;看到或听到"安全"时,便想到"危险",自知没有必要,但控制不住。此症状称为()
A:强迫性穷思竭虑
B:牵连观念
C:强迫意向
D:强迫性对立思维
E:强迫回忆
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治疗一般分两步走,即急性期的________治疗和脱毒后的________及_________。关于阿片类物质依赖的替代治疗,常用的替代药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_。
急性苯丙胺类药物中毒患者的处理原则包括()
A:足量补液
B: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C:利尿、促进排泄
D:特效拮抗剂的使用
E:导泻
在工作学习过程中,适当的给予一定的压力,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成绩,而过高的期待则不利于工作的完成,这是由于( )
A: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
B:过强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
C: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降低个体的应对能力
D:较弱的心理应激可以保持个体的应对能力
E:过强的心理应激可以保持个体的应对能力
关于精神障碍第二级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精神疾病
B:对有或疑有精神障碍的者,指导其及时就诊,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C:积极、深入并有计划地向群众宣传精神障碍的有关知识,提高人们早期识别精神障碍的能力
D:在综合医院内设立精神科和心理咨询科,帮助非精神科医师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精神障碍患者
E:注重从儿童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卫生教育,针对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精神卫生指导和社会技能训练
心身疾病研究成果包括( )
A: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
B:Holmes等编制的社会再适应量表
C:Ader证明条件反射会引起动物免疫系统的变化
D:以上都对
E:以上都不对
易性癖者着异性服装是为了()
A:吸引同性
B:吸引异性
C:产生性兴奋
D:认同性身份
E:改变衣着习惯
在儿童后期,哪一项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A:白血病
B:中毒、创伤或者意外跌倒
C:车祸
D:癌症
关于妄想的定义,正确的是()
A:是与事实不相符的信念
B: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C:是一种坚信不疑的信念
D:是可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的信念
E:通常与患者文化水平、社会背景相称
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 )
如何处理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的精神症状?
假性幻觉指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 )
病人处于谵妄状态时,常有下列哪些症状( )
A:可以呈现思维破裂
B:不协调性兴奋
C:往往呈现昼轻夜重的变化
D:带有恐怖内容的幻视觉
E:多数患者的自我定向力保存而对周围环境定向力丧失
自杀意念(suicideidea)是指( )
A: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B:有意毁灭自我的行动,但并未导致死亡
C:采取有意毁灭自我的行为,并导致了死亡
D:有意或故意伤害自己生命的行为
E:反映死亡愿望并不强烈的一种行为
患者回答问题不够中肯、不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使别人感到与之交谈很困难,弄不清楚病人说话的主题与目的,此症状为()
A:智力低下
B:思维松弛
C:意识障碍
D:思维迟缓
E:思维不连贯
处于压力狀态下,若个人在认知与能力、资源上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控制感,则感受的压力会降低。
首次取消了精神病与神经症的严格划分,取消了神经衰弱的诊断类别,肢解了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是( )
A:DSM-Ⅲ
B:CCMD-2-R
C:DSM-Ⅳ
D:ICD
E:CCMD-3
回避型人格障碍
下列哪种状况能使个体感觉到最大的应激强度?()
A:躯体功能受限、外貌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B:对将来的恐惧和不确定性
C:处理疼痛
D:行为逃避
患者能从治疗性医患关系中感到受重视、真诚、理解、信赖,患者在直接经验、平等协作,促进成长的治疗方式中实现态度和行为的转变。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
A:精神分析法
B:患者中心法
C:放松训练法
D:合理情绪法
E:自由联想法
评估自杀病人所要进行的第1步是()
A:完整的精神现状检查
B:获得详细的病史
C:收集间接的信息
D:采取措施确保患者和检查者的安全
E:确定危险/获救比率
神经性厌食可能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遗传因素
B:NE和5-HT功能异常
C:性格拘谨、刻板、强迫
D:社会环境因素
E:正常进食节律
恋童癖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
患者男性,22岁,诉全身骨骼、肌肉疼痛伴恶心1天前来就诊。病人表现烦躁不安,体查见心率加快、流涕流泪、震颤、鸡皮疙瘩、瞳孔扩大,病人乞求医生注射哌替啶止痛。
第1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一旦确诊为阿片类药物依赖,以下处理哪项合适()
A:观察
B:哌替啶注射
C:氯丙嗪口服
D:安定口服
E:美沙酮口服
第2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此时为明确诊断需要做()
A:再次询问用药史
B:予以吗啡注射,看是否出现欣快感
C:给予哌替啶注射
D:给予止呕药物
E:尿毒品检测
第3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此病人的长期治疗计划中,哪项不合适()
A:逐渐增加替代治疗药物剂量
B:认知行为治疗
C:群体治疗
D:应定期随访,防止复吸
E:家庭治疗
第4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采集病史时应特别注意询问()
A:心理社会应激史
B:药物滥用史
C:家族史
D:生长发育史
E:有无脑外伤病史
第5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假设信息]对患者进行查体发现患者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上肢静脉有多处陈旧性针痕,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大便常规、血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否认有药物滥用史。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胃肠炎
B:上呼吸道感染
C:焦虑症
D:物质依赖
E:应激性精神障碍
第6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此病人的长期治疗计划中,哪项不合适()
A:逐渐增加替代治疗药物剂量
B:认知行为治疗
C:群体治疗
D:应定期随访,防止复吸
E:家庭治疗
第7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采集病史时应特别注意询问()
A:心理社会应激史
B:药物滥用史
C:家族史
D:生长发育史
E:有无脑外伤病史
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应当评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①行为人确实患有精神疾病且处于发病期;②行为当时确因严重的精神病性精神症状而“不能辨认”。( )
在人体试验中应坚持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
A:试验对照与双盲原则
B:以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为重
C:以维护受试者利益为前提和出发点
D:始终把医学科学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E:不能以弱势群体作为受试者
具有()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
首页
<上一页
203
204
205
206
20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