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
A:过程与方法
B:知识与技能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学会做人与做事
教师所要具有的艺术修养指的是()。
A:教学语言的艺术
B:课堂节奏的艺术
C:导课的艺术
D:课堂教学的风格艺术
下列属于新课程所追求的理念的有()。
A:教育民主
B:国际理解
C:回归生活
D:关爱自然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综合性学习旨在倡导一种新型的()。
A:教学方式
B:研究性学习
C:学习方式
D:教学理念
岂无膏沐?()!(《诗经·伯兮》)
常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有()。
A:表演体会情境
B:图画再现情境
C:音乐渲染情境
D:实物演示情境
体验学习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索溪峪的野
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水是野的。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溅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砰砰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
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那些大大小小的野猴子,大约是因为和我们人类同祖先的缘故,对我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们来到野生植物园,一大群猴子在树枝间飞腾跳跃,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们年轻女同志从树下面经过时,一只小猴子竞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了过去,而那只调皮的家伙,却快活地叫着,跳到了另一株树上去了。
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遇上突然横在面前的山溪,一队人全都手提皮鞋、丝袜,踩着乱石,从齐膝的水中蹚过去……满山的嘻嘻哈哈,满溪的亲亲热热。人们,全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们,全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中“返璞归真”的含义? (2)请简析本文的表达特点。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1)本文的题目是“索溪峪的野”,请你针对“野”字,设计一个教学方案。 (2)请设计本文的教学目标。
素材性资源,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是我国商周时期以记事为主的资料汇编,文字古奥典雅,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的影响
B: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的全部过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C:东汉时期的赋,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汪洋恣肆,铺排陈叙,是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D:俗文学在明代得到广泛的发展,不仅有长篇小说的创作高峰,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短篇小说集,如冯梦龙的“二拍”和凌濛初的“三言”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当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
A:批评
B:重新分组
C:干预和指导
D:降低学习要求
《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结合你的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数百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B:近期汇市美元对日元的比价有小幅攀升
C:教师节,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D: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一共10条,第3条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

下面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全文。
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lì)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róng)化了,雪水汇(huì)成小溪,淙(cóng)淙地流着。溪里涨(zhǎng)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fǚ)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夏天,树木长得葱(cōng)葱茏(lóng)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dǎng)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jìn)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lǚ)像利剑(jìan)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shè)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zhēn)子,鲜嫩的蘑(mó)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西北风呼呼地刮(guā)过树梢:紫貂(diāo)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tiǎn)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yòu)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第1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设计一则教学板书。

第2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仔细阅读课文,简要说说课文描写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

第3题,共3个问题
(简答题)“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请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片段,写出相应的教学过程。
汉语拼音教学的着眼点是什么?
下面语句强调了“井冈山”并且情感表达最强烈的一项是()。
A:井冈山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
B:井冈山——让我着迷的山,让我难忘的山,让我浮想联翩的山啊!
C: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的就是井冈山。
D:井冈山,就是让我着迷,让我难忘,让我浮想联翩啊!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 ③由于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
B:制定;震撼;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
D:制订;震撼;延迟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西塞山怀古
(唐)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提示]长庆四年年(824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三国以来,金陵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政权更替反复多次。有鉴于此,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人世几回伤往事”,这里感伤的往事是什么?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请从“今逢四海为家日”诗句中,说出这首怀古咏史诗所表达的思想。
在学校工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以教学为主?
下列作品按照写作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②《伐檀》 ③《涉江》 ④《柳毅传》 ⑤《林黛玉进贾府》 ⑥《窦娥冤》 ⑦《孔雀东南飞》
A:⑦①②③④⑥⑤
B:①⑦③②⑤④⑥
C:②①⑦③④⑤⑥
D:②①③⑦④⑥⑤

阅读课文《第八次》,回答问题。
第八次
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英勇地抗击外国侵略军。可是,一连打了七次仗,苏格兰军队都失败了,布鲁斯王子也受了伤。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布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无意中看到一只蜘蛛正在结网。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丝断了,网破了。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就这样结了断,断了结,一连结了七次,都没有结成。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他四处奔走,招集被打散的军队,动员人民起来抵抗。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队。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这是一篇三年级语文教材,请你给本文拟定教学目标。
如何返回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
“凸”和“凹”的笔画数都是5画;“凸”的第4笔的名称是横折折竖。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
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文学作品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因此创作过程包括了作家写作、文本出版发行和读者接受三个过程
B: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说认为:文学创作是作家的“白日梦”,作家以此形式来实现或表达其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
C: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知觉活动中,整体的意义大于部分之和,整体的性质决定了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知觉”与“再现”是文艺创作的两个中心环节
D:“意境”的概念来自于魏晋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佛教、老庄和玄学等各种思想交融并反映到文学艺术上的产物
不经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