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儿科主治医师
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除新生儿学外,还包括()
A:心脏内科学
B:肾脏病学
C:内分泌学
D:神经病学
E:儿童保健学
对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效果不好的川崎病患者大约有()
A:<0.5%
B:3%~5%
C:1%~2%
D:>5%
E:2%~3%
饱满及过大
A:营养不良
B:脑积水
C:脱水
D:甲状腺功能低下
E:侏儒症
F:贫血
G:头小畸形通过前囟的检查,其发现可以反映疾病的情况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远期预后主要取决于()
A:发热时间长短
B:皮疹时间长短
C:肺部损害程度
D:肾脏受损程度
E:贫血程度
关于NSAIDs类药物的副作用
不包括
()
A:胃出血
B:胃穿孔
C:肾间质性损害
D:肌肉溶解
E:胃溃疡
关于新生儿先天梅毒的皮肤表现,说法错误的是()
A:皮疹表现为暗红色斑丘疹或大疱疹及红斑
B:皮肤损害常先见于手掌、足跖,渐及全身
C:口周、鼻孔及肛周可发生线状糜烂,愈合后呈放射状瘢痕
D:生后2~3周可有梅毒性天疱疮
E:皮肤损害常反复发作数年,无传染性
关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下列正确的是()
A:胸腺肥大
B:有先天性喉喘鸣
C:微量元素缺乏
D:急性病灶,如鼻窦炎、扁桃体炎
E:肺动脉狭窄
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时主要临床表现,下述哪点不恰当()
A:呼吸突然加快>60次/min
B:心率突然>180次/min
C:肝脏迅速增大
D:突然极度烦躁不安,青紫
E:咯粉红色泡沫痰
非特异性细胞变性和小血管透明变性()
A:多关节炎
B:心脏炎
C:皮下小结
D:环形红斑
E:舞蹈病
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特点是()
A:已被致敏的个体接触后才会发病
B:致敏诱导期通常需要5~21天
C:由致敏CD4T细胞介导
D:接触物本身有很强的刺激性,如强酸、强碱
E:发病机制为Ⅳ型变态反应
患儿男,5岁,双耳垂下肿痛3天,伴发热,精神食欲欠佳。体检:体温38.4℃,神志清,双侧腮腺3cm×4cm,有压痛,咽红,腮腺管口有红肿。在外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如果患儿入院后出现高热、头痛、呕吐。高度提示患儿同时合并()
A:脑膜脑炎
B:心肌炎
C:胰腺炎
D:睾丸炎
E:中耳炎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对诊断需要补充的重要病史()
A:有无腹泻患者接触史
B:有无结核接触史及卡介苗接种史
C:近期有无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
D:在院外抗生素使用详细情况
E:呕吐物中有无胆汁及蛔虫
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毒是()
A:HBV
B:CMV
C:EBV
D:HEV
E:HAV
锌主要来源于()
A:大米
B:水果
C:肝脏
D:白菜
E:面
抽动障碍最常合并以下哪类症状()
A:幻觉
B:惊恐发作
C:强迫症状
D:智力低下
E:妄想
以下新生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
不正确
的是()
A:肾小球滤过率低
B:易发生酸中毒
C:易出现低钠血症
D:易出现低钾血症
E:易出现水肿
3岁女孩,1周前曾患感冒,1天前发现全身散发淤点和淤斑,以双下肢多见。病后不发热。查体:肝脾不大。门诊查PLT40×10
9
/L,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型。其发生出血的机制
不包括
()
A:VonWillbrand因子缺乏
B:抗体损伤血管壁
C:血小板数量减少
D:血小板聚集力、黏附力减弱
E: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减低
小儿机体哪个系统发育最晚()
A:生殖系统
B:呼吸系统
C:神经系统
D:消化系统
E:循环系统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是()
A:新生儿肺炎
B:新生儿窒息
C:新生儿呼吸暂停
D:低血糖症
E:以上都不对
患儿男,4岁,发热3周、伴头痛呕吐2周、视力障碍1周,为中度发热。体检:心肺无异常,颈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怀疑新隐球菌脑膜炎。为明确诊断,最简单、快捷的实验室检查为()
A:血培养
B:血常规
C:脑脊液印度墨汁染色
D:脑脊液培养
E:血涂片
患儿男,12岁。出生时身长及体重正常,智力良好,家庭环境尚好,家长发现自幼生长慢于其他同龄儿童。母亲身高146cm,父亲身高167cm。查体:身高-2.1SD,体重-1.8SD,心、肺、腹(-),双睾丸体积8ml,少许阴毛,骨龄12.5岁,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结果正常。预计这种异常最可能的疾病是()
A: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
B:家族性矮身材
C:宫内发育迟缓
D:生长激素缺乏症
E:甲状腺功能低下
2岁患儿,因腹泻3天入院,考虑为轮状病毒性肠炎,查电解质血钠为180mmol/L,患儿神志清楚,眼眶凹陷,哭时无泪,四肢凉,无尿。给予快速扩容后出现神志不清,该患儿可能为()
A:脑水肿
B:低钠血症
C:高钠血症
D:低血糖
E:酸中毒
关于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依据是()
A:角膜K-F环
B:特征性CT改变
C:肝铜>300μg/g(肝干重)
D:典型症状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
E:24小时尿排铜>300μg
患儿男,4岁8个月,因发热2天,左上下肢瘫痪1天入院。2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40.3℃,伴头痛、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于外院输液对症治疗,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1天,患儿出现左侧上下肢无力,不能站立,无发热及抽搐。查体:双下肢对称分布针尖大小紫红色皮疹,不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5级,四肢痛温觉存在。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MRI提示右基底节、右侧脑室旁小点片影,血沉、脑脊液检查正常。考虑其病因为()
A:腔隙性梗死
B:脑缺血
C: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D:病毒性脑炎
E:脑白质病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入院后最需要进行的检查为()
A:脑电图
B:肌电图
C:神经传导速度
D:头颅MRI
E:体感诱发电位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该患儿的初步诊断是()
A:过敏性紫癜
B:过敏性紫癜、小儿偏瘫
C:小儿偏瘫
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偏瘫
Loffler综合征是()
A:蛔虫性嗜酸性细胞性肺炎
B:腺病毒性肺炎
C:支原体性肺炎
D:细菌性肺炎
E:病毒性肺炎
患儿男,2岁,发热伴咳嗽2~3天,疑似上呼吸道炎。次日体温更高,咳嗽加剧,耳后及颈部皮肤可见红色斑丘疹。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为预防该病流行,对密切接触者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注射青霉素以预防感染
B:立即注射丙种球蛋白
C:口服核酪糖浆以增加抵抗力
D:立即注射麻疹疫苗
E:立即注射干扰素
患儿,男,6岁。一个月前曾感冒,3天后面部开始水肿,并逐渐波及全身,伴尿少。近3天发热39℃,腹痛,呕吐1次。查体:血压120/90mmHg,面部明显水肿,两肺有干啰音,心音有力,律齐,腹部膨隆,移动浊音阳性,全腹有压痛,左下腹轻度反跳痛。化验:尿蛋白(+++),红细胞2~3/HP,血白细胞19.6×10/L.N0.87,L0.13。下列诊断哪项可能性最大()
A:急性肾小球肾炎合并腹膜炎
B: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炎
C:肾病综合征合并原发性腹膜炎
D:肾病综合征合并阑尾炎穿孔
E:肾病综合征合并结核性腹膜炎
婴儿碘的推荐摄入量(RNI)为()
A:90μg/d
B:40μg/d
C:60μg/d
D:30μg/d
E:50μg/d
11个月男孩,近3天腹泻,稀水样便每日5~8次,无黏液脓血。病初曾呕吐,1天后吐止。无发热,昨晚起大便次数减少,但出现阵发性剧烈哭闹,又呕吐3次,今晨大便一次,带暗红色物而来诊。查体见患儿营养发育佳,但精神不振,痛苦面容,屈膝缩腹。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对于该患儿马上需要做的是()
A:请感染科会诊除外菌痢
B:腹部超声检查
C:腰穿脑脊液化验除外颅内感染
D:头颅CT检查除外颅内出血
E:核素扫描查异位胃黏膜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影像学检查发现该患儿右腹部有一靶环状肿块图像,沿肠管纵断扫描可见"套筒征"。应该立即采取的治疗方法首选为()
A:口服阿托品缓解肠管痉挛
B:腹部热敷按摩缓解腹痛
C: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
D:急诊手术切除肿块
E:急诊手术行肠套叠手法复位
已婚女性,40岁,10年前生育一子后闭经、体力差,每因感染而脱水,血压偏低,需住院输液治疗,有时需要用糖皮质激素方可恢复,此次情况同前,目前查体:神清合作,心、肺、腹未见异常。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以下检查中最可能出现异常的是()。
A:血脂分析
B:尿17-羟皮质类固醇
C: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D:心电图
E:肝肾功能
脊髓灰质炎患者瘫痪前期的临床特点是()
A:发热、咽痛、流涕、腱反射减弱
B:发热、皮疹、呕吐、感觉障碍
C:发热、咽痛、呕吐、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
D:发热、头痛、烦躁、全身肌肉酸痛、脑脊液白细胞增多
E:发热、头痛、烦躁不安或嗜睡、惊厥或昏迷
首页
<上一页
190
191
192
193
19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