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疾病控制高级职称
以下不是卡方检验的用途()。
A: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之间有无差别
B:交叉分类资料两属性间有无相关关系
C:检验频数分布与理论分布的拟合优度
D: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
E: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
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最重要临床诊断体征是()。
A:黏膜上皮细胞的角化
B:Bitot斑
C:暗适应能力下降
D:干眼病
E:夜盲症
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实验组的观察值为0,0,7,14,32,40,对照组的观察值为0,1,2,4,4,8.编秩中零值的秩应分别编为()。
A:2,3;1
B:1.5,1.5;3
C:2,2;2
D:2.5,2.5;1
E:不参加编秩
伤寒副伤寒主要预防措施是()。
A:加强饮水饮食卫生
B:防蝇灭蝇
C:粪便管理
D:防蚊灭蚊
E:A+B+C
下列关于灵敏度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灵敏度也称真阳性率
B:灵敏度也称真阴性率
C:灵敏度也称假阳性率
D:灵敏度也称假阴性率
E:灵敏度也称符合率
治疗炭疽首选的药物是()。
A:青霉素G
B:链霉素
C:利福平
D:磺胺类
E:毒毛旋毛子苷
分析了某年某地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情况,共诊断120例患者,年龄在20~39岁者的发病数是50~65岁者的4倍,其他年龄组很少,从而认为该病20~39岁年龄组的人容易感染该病。这一说法()。
A:正确
B:不正确,因未作显著性检验
C:不正确,因未按各年龄组发病率来比较
D:不正确,其他年龄组数据不详
E:不能评价,因各年龄组情况不详
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是()。
A:平均需求量
B:推荐摄入量
C:适宜摄入量
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E:生理需要量
对生态平衡描述正确的是()。
A:是生物生存、活动、繁衍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
B:人类的健康有赖于生态平衡
C:自然和人为因素均可影响生态平衡
D:生态平衡一旦形成,就不易破坏
E:人类必须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和环节保持动态平衡
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结果为P<0.05,有统计意义。P愈小则()。
A:说明两样本均数差别愈大
B:说明两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C: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差别愈大
D:愈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愈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可以用作除氟剂使用,且具有除氟容量高、安全、稳定、易操作和再生简便的特点的是()。
A:羟基磷灰石
B:金属复合材料
C:二巯基丙磺酸钠
D:锌硼
E:SOD
以下关于维生素B
1
理化性质的特点,叙述
不正确
的是()。
A:溶于水
B:酸性溶液中稳定
C:碱性溶液中不稳定
D:烹调过程中易被破坏
E:对亚硫酸特别敏感
计划免疫中,在平均潜伏期,某小学百日咳发生8例。
第1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发病情况属于()。
A:散发
B:流行
C:大流行
D:暴发
E:地方性
第2题,共2个问题
(单选题)暴发的控制应采取()。
A:对病例及密切接触的儿童隔离治疗和观察
B:对病原周围环境消毒
C:社区、学校宣传动员
D:A+B
E:A+B+C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理特点()。
A:点状坏死
B:桥接坏死
C:溶解坏死
D:凝固坏死
E:羽毛状坏死
男性,34岁,农民。频繁腹泻及呕吐1天来诊。约20余次,水样便,伴腓肠肌抽痛,无明显腹痛。体检:神志清,明显脱水征,BP8/5.3kPa(0/40mmHg),血浆比重1.035,红细胞压积0.60(60%),WBC18×10
9
/L,大便光镜检WBC0~2/HP,经大便悬滴及涂片检查初步诊断为副霍乱。根据病人症状及血浆比重,24小时内应计划补液量是()。
A:2000~4000ml
B:12000~14000ml
C:8000~10000ml
D:10000~12000ml
E:4000~8000ml
有关结核杆菌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属分枝杆菌
B:不包括牛分枝杆菌
C:抗酸染色阳性
D:生长缓慢
E: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
某传染病医院收入一名痢疾患儿,但该患儿在入院后的第四天被发现同时还患有腮腺炎,请问该患儿在此次住院期间被诊断的腮腺炎若导致病房其他患儿感染的话,这种感染应属于()。
A:交叉感染
B:带入感染
C:医源性感染
D:自身感染
E:内源性感染
目前我国恶性疟主要在()。
A:广东、海南
B:海南、云南两省
C:云南、贵州两省
D:云南、广西、广东三省
E:海南、云南两省,其余各省有输入性病例
患者,男,40岁,渔民,居于血吸虫流行区,常有饮生水不良习惯,持续高热3周,体温在38.3~39.4℃之间,食欲减退,伴腹胀,有黏液性稀便,每日2~3次,查体:T39.2℃,BP128/87mmHg,P125次/min,肝肋下2cm,脾1cm,化验:WBC3×10
9
/L,中性55%,淋巴细胞45%,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零。入院1周后突发生右下腹痛,大汗淋漓,此时应先做下列哪项检查()。
A:腹部X线摄片
B:B超
C:血常规
D:腹部CT
E:腹腔穿刺
F:血培养
不同观察者或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期利用生物标志所得观察结果一致是指()。
A:一致性
B:可行性
C:真实性
D:可重复性
E:可信性
关于破伤风抗毒素的叙述下述哪些是正确的()。
A:可用类毒素免疫的动物血清制备
B:可用于特异性治疗破伤风
C:可抑制破伤风梭菌生长
D: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E:可中和与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计算孕产妇死亡率的分母是()。
A:某年新生儿总数
B:某年活产总数
C:妊娠28周以上的妇女数
D:当年怀孕的妇女数
E:妊娠28周以上出生并存活的新生儿
我国流行的人体血吸虫为哪一种()。
A:曼氏血吸虫
B:埃及血吸虫
C:日本血吸虫
D:中华血吸虫
E:渭公血吸虫
女性,25岁,农民。怀孕3个月,突然寒战,高热,大汗,间日发作2周就诊。血涂片找到疟原虫。
第1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在进行体检时,最常见体征是()。
A:贫血貌
B:巩膜黄染
C:脾肿大
D:肝肿大
E:唇周单纯疱疹
第2题,共5个问题
(多选题)对红细胞内裂殖体有强大杀灭作用的药物为()。
A:奎宁
B:氯喹
C:青蒿素
D:甲氟喹
E:伯胺喹啉
第3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此时最好选用哪种药物()。
A:乙胺嘧啶
B:氯喹
C:阿的平
D:氯喹加伯氨喹
E:奎宁
第4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病人再次疟疾发作的发病机制是()。
A:疟原虫感染后不产生持久免疫
B:第一次抗疟治疗未消灭红细胞内期疟原虫
C: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产生耐药
D:输血输入疟原虫
E:第一次抗疟治疗未杀灭肝脏内红细胞外疟原虫
第5题,共5个问题
(单选题)病人通过上述治疗,症状消失,足月行剖宫产,手术中出血较多,输血200ml,3个月后再次突然寒战,高热大汗,仍然间日发作,其可能原因是()。
A:重新感染
B:复发
C:再燃
D:输血疟疾
E:不同型疟原虫混合感染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措施是()。
A:医院治疗、社区管理、个人预防
B:健康教育、高危筛查、病人管理
C:积极锻炼、定期检查、注意休息
D:定期检查、平衡膳食、健康教育
E:平衡膳食、积极锻炼、心理调适
某地区有10万人口,1960年总死亡人数为1000名,已发现的结核病患者有300名,其中男性200名,女性100名。1960年死于结核病者60名,其中男性50名。该地区结核病的死亡率为()。
A:300/10万
B:60/10万
C:200‰
D:20‰
E:10/万
膳食纤维是指()。
A:可溶性的多糖
B:不可溶性的多糖
C:可被消化吸收的多糖
D:不可被消化吸收的多糖
E:不具有生理功能的多糖
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涉及范围称()。
A:疫区
B:疫点
C:传染地
D:疫源地
E:污染区
两样本方差齐性检验的特点()。
A:F<1
B:F可大于1,也可以小于l
C:F值愈大,P值愈小
D:值愈大,P值愈大
E:以上都不正确
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对人的生命危胁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首页
<上一页
154
155
156
157
158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