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参与体液免疫的细胞是()
A:NK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T淋巴细胞
E:B淋巴细胞
红细胞糖代谢
某患者送检标本为手臂感染脓汁,接科后孵育过夜,见血平板上生长柠檬黄色,中等大菌落,菌落边缘有透明溶血环,中国蓝平板不生长,革兰染色阳性,触酶阳性。鉴定的同时选用葡萄球菌药敏测试卡进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该菌青霉素耐药,苯唑西林敏感,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阿莫西林敏感
B:头孢克洛耐药
C:哌拉西林耐药
D:头孢西丁耐药
E:替卡西林敏感
以下哪种情况可引起结合珠蛋白含量明显下降()。
A:血管内溶血
B:恶性肿瘤
C:严重感染
D:严重肝病
E:组织损伤
放线菌在机体组织中形成的菌落是()
A:硫磺样颗粒
B:细菌L型
C:荷包蛋样菌落
D:黑色菌落
E:绒毛样菌落
HPV是一种()
A:双链DNA病毒
B:单链DNA病毒
C:单链负股RNA病毒
D:单链正股RNA病毒
E:双链RNA病毒
用于培养肠道致病菌的强选择性培养基是()
A:SS平板
B:中国蓝平板
C:双糖铁培养基
D:乳糖发酵管
E:巧克力色平板
高钾血症见于()。
A:禁食
B:静脉输注葡萄糖+胰岛素
C: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长期使用利尿剂
巨噬细胞溶酶体酶的测定采用的方法不包括()
A:硝酸铅法
B:偶氮法
C:溶菌酶测定
D:NBT还原法
E:α-萘醋酸法
在BCG法测定血清清蛋白时,________和________蛋白也能与BCG起反应,消除此非特异性反应的方法是________。
在理想而恒定的条件下,对同一质控血清进行多天反复测定,所得的差异称为()
A:OOV
B:RCV
C:RCVK
D:RCVU
E:ROV
真菌细胞的结构或成分,不具有()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内质网
E:叶绿体
关于IgG的叙述,哪一些是正确的( )
A:有四个亚类
B:大多数抗毒素抗体属于IgG
C:与相应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
D:能与SPA结合
E:是半衰期最长的Ig
Levey-Jennings质控图中失控线为()
A:±线
B:±S线
C:±2S线
D:±3S线
E:±4S线

患者女性,25岁,分娩时大量出血,失血约1000ml,测血压90/60kPa,病情危重。



第1题,共1个问题
(单选题)需紧急输血此时患者最好用下列哪种输血方法()
A:常规输血
B:加氧输血
C:加压输血
D:置换输血
E:血浆输注
定量PCR扩增仪的关机次序一般为()
A:关软件→关PCR仪→关电脑
B:关软件→关电脑→关PCR仪
C:关PCR仪→关软件→关电脑
D:关PCR仪→关电脑→关软件
E:关电脑→关PCR仪→关软件
肾小球病变的尿液中,不易见到( )
A:红细胞
B:红细胞管型
C:白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E:透明管型
速冻能保持微生物活力的原因()
A:菌体蛋白改变其性状
B:菌体内水分形成结晶
C:菌体内水分不形成结晶只形成玻璃状
D:细胞壁保护
E:原生质胶体受到干扰
器官移植失败的原因,除了排斥反应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A:手术失败
B:药物的毒副作用
C: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
D:术后大出血
E:超敏反应
初步鉴定B群链球菌的试验是( )
A:马尿酸钠水解试验
B:CAMP试验
C:Optochin敏感试验
D:杆菌肽敏感试验
E:胆汁七叶苷水解试验
大多数Rh不合的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都是由于()引起的。
血吸虫在机体发生免疫逃避的机制是( )
A:抗原伪装
B:刺激封闭抗体产生
C:引起免疫抑制
D:寄生于肌肉中
E:以宿主同源性
沸点分布范围宽的多组分有机化合物样品的分离应选取的条件有()
A:填充柱
B:毛细管柱
C:恒温分析
D:程序升温
E:FID检测器
骨髓中找到什么细胞对诊断恶性组织细胞病意义最大()
A:原始细胞增多
B:淋巴瘤细胞
C:异形淋巴细胞
D:小巨核细胞
E:异常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
不属于球蛋白的是()
A:IgG
B:IgM
C:补体C3
D:因子Ⅷ
E:抗人球蛋白
获得性免疫应答()
A:在机体遇病原体后首先并迅速起防卫作用
B:其执行者是T细胞和B细胞
C:又被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D:能遗传给后代
E:指在种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免疫功能
大肠菌群为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下列哪种细菌不包括在内()
A:柠檬酸杆菌
B:大肠埃希菌
C:奇异变形杆菌
D:产气克雷伯杆菌
E:阴沟肠杆菌等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途径主要为()
A:自体感染
B:经皮肤感染
C:经胎盘感染
D:经口感染
E:经媒介昆虫感染
向三羧酸循环的反应中加入草酰乙酸、乙酰CoA和丙二酸,可导致下列哪种产物的堆积()
A:苹果酸
B:柠檬酸
C:α-酮戊二酸
D:琥珀酸
E:延胡索酸
IP3受体位于()
A:核膜
B:线粒体内膜
C:细胞膜
D:内质网
E:溶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