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神经内科高级职称

下列哪个属于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
A:非甾体抗炎药
B:麦角类制剂
C:曲普坦类药物
D:阿片类药物
E:钙离子拮抗剂
女性患者,45岁,突然出现右口角抽搐,后出现右侧上、下肢抽动,继而出现四肢抽搐,其病变部位是()
A:左侧中央前回下部
B:左侧中央前回上部
C:右侧中央前回上部
D:右侧中央前回下部
E:右侧中央后回
硬膜外血贴疗法适用于()
A:无先兆的偏头痛
B:有先兆的偏头痛
C:低颅压性头痛
D:特殊类型偏头痛
E:紧张性头痛
眶尖综合征无下列哪组脑神经损害()
A:Ⅱ
B:Ⅲ
C:Ⅳ
D:Ⅵ
E:Ⅶ
癫痫的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癫痫是一组疾病或综合征
B:大发作醒后对抽搐全无记忆
C:患者多数有精神创伤
D:Jackson癫痫发作后可出现Todd麻痹
E:部分性发作有时可继发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关于动脉瘤,叙述正确的有()
A: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准确的方法
B:增强CT有助于鉴别动脉瘤内是否有血栓形成
C:怀疑动脉瘤时首选脑血管造影检查
D:完全血栓形成型动脉瘤T1WI、T2WI可见血管流空影
E:动脉瘤破裂最常见的表现为硬膜下出血
只受对侧大脑运动皮层支配的脑神经运动核为()
A:三叉神经运动核
B:迷走神经背运动核
C:疑核
D:舌下神经核
E:动眼神经核
桡神经的组成是()
A:C4-7
B:C2-3
C:C5-7
D:C5-8
E:C1-2
不完全性脊髓损害导致病变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其损害部位是()
A:前角损害
B:前索损害
C:后角损害
D:侧索损害
E:后索损害
脊髓半侧损害(Brown-Sequardsyndrome)所出现的感觉障碍,表现为受损节段平面以下()
A:双侧深感觉障碍
B:对侧深感觉障碍
C:同侧触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D:同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深感觉障碍
E:同侧深感觉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以下不属于CMT临床表现的是()
A:儿童及青春期起病,缓慢进展
B:“鹤”腿
C:弓形足
D:脊柱侧弯
E:多无感觉障碍
男性,60岁,近2个月来时有头痛,并有2次发作性左手抽搐,每次2~5min停止,有高血压病史多年,体检均正常。需进一步检查()
A:头颅平片
B:颈动脉多普勒检查
C:左手肌电图
D:脑电图
E:头颅CT加强
下列关于PD震颤症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常在PD的后期出现,为典型的静止性震颤
B:震颤节律为4~6Hz,特点是拇指与屈曲的示指呈扑翼样动作
C:震颤在随意运动时减轻或停止,休息或睡眠时出现或明显,紧张时加剧
D:震颤不受意识控制,当一侧肢体握拳和松拳时,可使另一侧肢体震颤明显
E:少数患者,尤其是70岁以上发病的老年患者可不出现震颤
颞叶病变不出现()
A:记忆缺损
B:象限性盲
C:大、小便功能障碍
D:感觉性失语
E:钩回发作
男,60岁,近几个月来出现明显的站立不稳,手脚麻木也逐渐加重,现上肢反射及膝反射亢进,跟腱反射消失,双侧Babinski征阳性,双下肢震动觉、位置觉减退,痛、温觉呈末梢型减退。该患者做哪项检查有助于诊断()
A:脊髓碘油造影
B:脊椎X线平片
C:肌电图
D:CT和MRI
E:糖耐量试验
男性,20岁,反复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2年。脑电图示有癫痫样波发放。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应立即开始治疗
B:用药从小剂量开始
C:用药后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D:开始先单独应用一种药物治疗
E:开始即足量给予苯巴比妥钠治疗
锥体交叉和内侧丘系交叉()
A:位于延髓内,丘系交叉位置较高
B:位于延髓内,锥体交叉位置较高
C:在延髓内位于同一平面
D:分别位于脑桥延髓内
E:都是感觉传导束的纤维交叉
关于视觉传导通路,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视网膜节细胞轴突构成视神经
B:光感受器是视锥细胞和双极细胞
C:一侧视束含同侧视网膜颞侧半节细胞轴突
D:视束的少数纤维止于上丘和顶盖前区
E:第3级神经元是外侧膝状体
一位67岁的男性2年来出现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其他方面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Alzheimer病。下列哪种药物可以减少患者进住老入院的可能()
A:维生素B12
B:维生素E
C:雌激素治疗
D:金刚烷胺
E:氟哌啶醇
预防发作性睡病应排除()
A:避免倒班工作
B:可进行高精度具有危险性职业
C:保证夜间充足睡眠
D:给予心理支持,增强治疗信心
E:定期安排时间打盹
下面哪项不属于不良睡眠卫生习惯()
A:噪音过大
B:卧室光线太暗
C:室温过高或过低
D:睡眠时间无规律
E:睡前从事易兴奋活动
诊断脊髓压迫症的正确步骤应为()
A:确定存在脊髓压迫,然后确定病因
B:确定脊髓受压部位和平面,最后CT/MRI的脊髓检查
C:确定存在脊髓压迫,确定脊髓受压部位和平面,最后确定病因
D:确定存在脊髓压迫,然后确定脊髓受压部位和平面,最后CT/MRI的脊髓检查
E:确定脊髓受压部位和平面,最后确定病因
基底型偏头痛与癫痫的鉴别包括()
A:可以脑干症状为先兆
B:先兆持续20~30分钟
C:以枕颈部疼痛为主
D:可有意识模糊、跌倒发作
E:EEG上无棘慢波
下列关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多为慢性起病
B:双侧受累多见
C:多伴有舌后1/3味觉丧失
D:Bell征阳性
E:多数患者不能恢复
最常见的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的临床类型是()
A:散发型
B:医源型
C:获得型
D:家族型
E:变异型
负责伸大腿和屈小腿的神经为()
A:腓总神经
B:坐骨神经
C:股外皮神经
D:胫神经
E:腓神经
患者男,6岁,因“上楼困难1年”来诊。查体:双下肢无力,近端为主,腓肠肌肥大。

第1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患者饮食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低脂饮食
B:少量多餐
C:高糖饮食
D:多食水果、蔬菜
E:保证维生素D及钙的摄入

第2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最可能的诊断是()
A:皮肌炎
B:抗肌萎缩蛋白病
C: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D:重症肌无力
E:脂质贮积病

第3题,共3个问题
(单选题)肌肉活检不可能见到()
A:间质增生
B:肌纤维肥大
C:炎细胞浸润
D:破碎红纤维
E:核内移
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IgG时,对于该病毒感染具有确定诊断价值的是()
A:病程中2次或2次以上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高
B:病程中1次抗体滴度呈6倍以上增加
C:病程中4次抗体滴度呈2倍以下增加
D:病程中4次抗体滴度呈3倍增加
E:病程中6次以上抗体滴度呈3倍以下增加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0岁。于5年前的冬天,先在左肩部无故起泡,破溃后发红,面积大如鸡蛋,曾在外院外科治疗,上药2个月后逐渐好转,留有大面积瘢痕。以后感觉左手发凉,逐渐伸不直,伴下肢活动不灵,以左侧为重。容易摔倒,走路如踩棉花,经常穿鞋上床。3个月前右肩膀又生一泡,破溃后发红,现已结痂,左侧面部多汗。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左眼裂变小,左瞳孔变小,光反射正常。左面部多汗。左面部口唇以后痛觉减退。左手握力差,左手骨间肌轻度萎缩,两手皮肤粗糙。C1-L5痛觉减退,右C3-L5痛觉减退,左侧比右侧感觉障碍重。左上肢深感觉消失,右上肢深感觉减退,左侧比右侧重。双膝、踝反射活跃,左侧Hoffmann(+),双侧Babinski(+),双侧Rossolimo(+)。胸椎轻度凸向左。

第1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下列哪些符合脊髓半切综合症的表现()
A: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B:对侧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平面比病侧节段低2个节段
C: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D:病变节段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
E:病变节段以下同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F:对侧痛温觉障碍,触觉保留

第2题,共7个问题
(单选题)初步诊断为()
A:脊萎缩侧索硬化
B:脊髓内肿瘤
C:脊髓出血
D:颈椎病
E: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F:脊髓空洞症

第3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有关脊髓压迫症的硬膜外病变的特点是()
A:早期常有根性痛
B:传导束型感觉障碍
C:痛温觉障碍从上往下发展
D:脊髓半切综合症少见
E:节段性肌无力和肌萎缩少见
F:脑脊液蛋白明显增高

第4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有关脊髓压迫症的脊髓髓内病变的特点是()
A:早期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
B:分离性感觉障碍
C:痛温觉障碍从上往下发展
D:脊髓半切综合症少见
E:早期出现节段性肌无力和肌萎缩
F:锥体束征不明显

第5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有关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依据是提示:最后经脊髓磁共振确诊为脊髓空洞症,从高颈段至L5水平()
A:青壮年发病
B:起病隐袭
C:进展缓慢
D: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E:肌无力,肌萎缩
F:MRI或CT延迟扫描有不规则中央管扩大、皮肤和关节营养障碍、合并其它先天畸形

第6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病变定位于()
A:双侧楔束
B:C8-T1的侧角
C:左三叉神经脊束及脊束核
D:双侧脊髓丘脑束
E:前连合
F:双侧锥体束

第7题,共7个问题
(多选题)脊髓空洞症常合并以下畸形()
A:脊柱侧弯
B:脊柱后凸
C:隐性脊柱裂
D:颈枕区畸形
E:小脑扁桃体下疝
F:弓形足
患者60岁,走路时双脚踩棉花感,睁眼站立稍不稳,Romberg征极明显,双下肢音叉振动觉缺失,病变在()
A:小脑
B:脊髓侧索
C:脊髓后索
D:脊髓丘脑束
E:大脑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