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小学教师资格证
通过教师的课堂管理素质,基本途径是加强教师的()。
A:在职培训
B:离职培训
C:自我培训
教师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
A:指导者
B:观察者
C:作用者
D:学习者
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
A:身体、精神
B:道德、学识
C:德、智、体
D:知、情、意
调查法是通过间接地收集资料以了解和分析现象与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华生
B:格塞尔
C:洛克
D:弗洛伊德
下面字形和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qīng)盆大雨
B:磨(mî)房
C:一担(dàn)
D:眼眶(kuāng)
坚持性善论,主张儿童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发展需求。这一理论特征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模仿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行动模式
小明在智力测验中的得分为95,而与小明同年龄组的平均得分为80,那么小明的离差智商是()
A:85
B:95
C:105
D:115
E:125
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其中有一个成分是()。
A:好奇心
B:能力
C:给定的条件
D: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鲁纳
课堂常规制定的怎么样,直接影响到()。
A:课堂管理的效果
B:课堂管理的执行
C:课堂管理的收放
D:课堂管理的过程
在教“鸟”的概念时,分别以麻雀、鸡和蝙蝠为例,是为学生提供()
A:比较
B:变式
C:正例与反例
D:概括
某学生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该死—煤气”。该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
A:传递功能
B:创造功能
C:更新功能
D:传播功能
﹣101ºC与﹣100ºC温度比较()。
A:﹣101ºC>﹣100ºC
B:﹣101ºC<﹣100ºC
C:无法比较
到目前为止,人类成功发射了4000多颗卫星,这些卫星大多数用于()。
A:军事目的
B:通信目的
C:科研目的
D:气象观测
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 )。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水果糖t元/千克,奶糖m元/千克。妈妈各买了6千克,一共花了()元。
A:6t+m
B:6m+t
C:6³(m+t)
下列选项
不属于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是()。
A:发展性
B:预防性
C:社会化
D:矫治性
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容认识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B:《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C:《规范》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可以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
D:《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学习贯彻时应注意和教育法规的学习结合进行
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今天我们可以: ①乘坐轮船漂洋过海; ②乘公共汽车上学; ③乘飞机在天空翱翔; ④通过电脑上网查资料。 其中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小学教师告诉学生:“人(单人旁)”累了,就靠在“树(木)”上“休息”,对“休息”的“休”字的处理,就是采用了()。
A:复述策略
B:精制策略
C:组织策略
下列能够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是(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招生、编班、排课表、学籍管理与成绩统计、管理图书仪器和编制教务表册等工作属于()管理。
A:思想品德教育
B:教学工作
C:教务行政
D:总务工作
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目标应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应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师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这段话说明该课程具有()。
A:活动性
B:生活性
C:开放性
D:综合性
将学习过程视为“闻一见一知一行”的学者是( )。
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伯尔
某小学学生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娇惯成性,组织纪律性差。某周三下午,在综合实践课教师王老师上课期间,学生朴某在课堂上大声说话,无理取闹,王老师对其进行制止时,朴某又与老师蛮缠,下课后王老师将朴某叫到自己所住宿舍内批评朴某(只有两人在场)。学生不服,与其争辩。王老师便给了朴某两记耳光,并说要与学生玩命,以此表示自己将学生“管好”的决心,直至下午5:50分才让朴某回去,致使朴某第七节英语课(上课时间为5:30)没赶上。
第1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该案例中学生朴某和王老师各违反了哪些法规?
第2题,共2个问题
(简答题)该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
古人所说的“学不躐等”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B:启发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D:巩固性教学原则
首页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