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平顶山学院-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专升本)

1. (单选题)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分类,美术是一种( )(本题2.0分) A. 实用艺术 B. 动态艺术 C. 静态艺术 D. 动静艺术
2. (单选题) “能掌握一定的秩序和变化规律,发展构思、构图能力”体现了儿童美术教育中的( )(本题2.0分) A. 审美情感目标 B. 审美创造目标 C. 审美认知目标 D. 审美表现目标
3. (单选题) 适合染纸的材料是( )(本题2.0分) A. 油画颜料 B. 国画颜料 C. 丙烯颜料 D. 油彩
4. (单选题) 幼儿绘画发展的图式期出现的大致年龄段是园( )(本题2.0分) A. 托班 B. 小班 C. 中班 D. 大班
5. (单选题) 大班幼儿手工发展大致处于( )(本题2.0分) A. 无目的的活动期 B. 基本形状期 C. 样式化期 D. 意图期
6. (单选题) 在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哪个阶段,其泥塑作品主要体现为浮雕式?( )(本题2.0分) A. 无目的的活动期 B. 基本形状期 C. 样式化期 D. 象征期
7. (单选题) “能使用主观色彩,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幻想”是美术教育中( )(本题2.0分) A. 审美情感目标的要求 B. 审美感知目标的要求 C. 审美创造目标的要求 D. 年龄目标的要求
8. (单选题) 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 )(本题2.0分) A. 三个时期 B. 四个时期 C. 五个时期 D. 七个时期
9. (单选题) 以下材料属于块状材料的是( )(本题2.0分) A. 草棒和高粱秆 B. 牙膏盖和谷物 C. 泥和纸盒 D. 羽毛和树叫
10. (单选题) 属于立体手工活动的是( )(本题2.0分) A. 折纸 B. 剪贴 C. 染纸 D. 粘贴
11. (单选题) 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分类,美术是一种( )(本题2.0分) A. 视觉艺术 B. 听觉艺术 C. 视听艺术 D. 综合艺术
12. (单选题) 福禄倍尔认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是( )(本题2.0分) A. 观察 B. 游戏 C. 语言 D. 造型
13. (单选题) 中班幼儿手工发展大致处于( )(本题2.0分) A. 无目的的活动期 B. 基本形状期 C. 样式化期 D. 意图期
14. (单选题) 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心理过程的基本顺序是( )(本题2.0分) A. 构思与意图——设计与制作——装饰 B. 设计——制作与构思——装饰 C. 制作——设计与构思——装饰 D. 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
15. (单选题) 15个月的孩子会进行( )(本题2.0分) A. 无意识涂鸦 B. 有控制的涂鸦 C. 圆形涂鸦 D. 命名涂鸦
16. (单选题)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分类,美术是一种( )(本题2.0分) A. 时间艺术 B. 空间艺术 C. 综合艺术 D. 时空艺术
17. (单选题) 被誉为“儿童绘画之父”的儿童美术教育先驱者是( )(本题2.0分) A. 福禄倍尔 B. 西泽克 C. 陈鹤琴 D. 山本鼎
18. (单选题) 教师用散文来引导绘画“瞧这两片新叶,多象是两只蝴蝶在花丛中开心地飞舞”,体现了美术教学中的( )(本题2.0分) A. 作品临摹法 B. 情景观察法 C. 联想迁移法 D. 语言描述法
20. (单选题) 儿童叙述视觉形式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叙述方式加以培养,它们是( )(本题2.0分) A. 描述、讨论、解释 B. 讨论、解释、说明 C. 描述、解释、评价 D. 对话、解释、评价
21. (单选题) 你认为对儿童绘画的评价应更重视以下哪一方面?( )(本题2.0分) A. 画得象真的一样 B. 画得和老师的范画一样 C. 画面干净,涂色均匀 D. 作画自由、大胆,有感情
22. (单选题) 对视觉艺术的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是美术教育中( )(本题2.0分) A. 审美感知目标的要求 B. 审美情感目标的要求 C. 审美创造目标的要求 D. 年龄目标的要求
23. (单选题) 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 )(本题2.0分) A. 三个阶段 B. 四个阶段 C. 五个阶段 D. 七个阶段
24. (单选题) 属于面料材料的一组为( )(本题2.0分) A. 草棒和高粱秆 B. 牙膏盖和谷物 C. 泥和纸盒 D. 羽毛和树叶
25. (单选题) 不属于学前儿童立体手工活动的是( )(本题2.0分) A. 折纸 B. 染纸 C. 废旧材料制作 D. 果蔬制作
26. (单选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美育目标规范为:“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 )的情趣和能力。”(本题2.0分) A. 热爱美 B. 发现美 C. 表现美 D. 理解美
27. (单选题) 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要培养的人格类型是( )(本题2.0分) A. 审美型人格 B. 冲突型人格 C. 独立型人格 D. 功利型人格
28. (单选题) 在一些农村幼儿园,老师常用树枝、麦秆等物品引导幼儿制作各种有趣的造型,这类材料属于( )(本题2.0分) A. 点状材料 B. 线状材料 C. 面状材料 D. 块状材料
29. (单选题) 运用线条、色彩等要素,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式的艺术形式是( )(本题2.0分) A. 绘画 B. 雕塑 C. 工艺美术 D. 建筑艺术
30. (单选题) 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目标的表述,错误的是( )(本题2.0分) A. 应让幼儿对某些名画有初步的印象 B. 应培养具有知觉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 C. 应让幼儿有叙述和谈论艺术作品的能力 D. 应让幼儿能开展高质量的艺术批评
31. (问答题) 在引导儿童进行泥工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本题8.0分)
32. (问答题) 运用情景观察法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本题8.0分)
33. (问答题) 从象征期到图式期,儿童画的特殊表现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本题8.0分)
1. (单选题) 皮亚杰独创的一种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方法是( )(本题2.0分) A. 观察法 B. 临床法 C. 测试法 D. 作业分析法
2. (单选题) 儿童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是( )(本题2.0分) A. 口头数数 B. 按物点数 C. 说出总数 D. 按数取物
3. (单选题) 下列属于学前儿童小班认识几何形体教育要求的是( )(本题2.0分) A. 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B.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 C. 学习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D. 学习不受颜色、大小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
4. (单选题) 哪种教学方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本题2.0分) A. 操作法 B. 演示讲解法 C. 谈话法 D. 观察法
5. (单选题) 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和获得始于( )(本题2.0分) A. 反复教儿童数数 B. 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 C. 对集合笼统感知 D. 对几何形体的感知
6. (单选题) 幼儿的测量活动一般是( )(本题2.0分) A. 目测 B. 估测 C. 自然测量 D. 标准测量
7. (单选题) 实验中,儿童能完成一个杯子配一个杯盖的人数分别为:3岁半时有50%,4岁时高达80%,说明3-4岁时获得迅速发展的能力是( )(本题2.0分) A. 集合能力 B. 对应能力 C. 包含能力 D. 比较能力
8. (单选题) 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表述中,较为合适的行为主体应是( )(本题2.0分) A. 教师 B. 幼儿 C. 院所领导 D. 家长
9. (单选题) 幼儿能口说数词,手点实物,会用数词来表示数的结果,体现这一现象的数学教育内容是( )(本题2.0分) A. 认识序数 B. 计数 C. 数的组成 D. 数的运算
10. (单选题) “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宽窄等,能正确表达测量的结果。”这一教育要求适合于( )(本题2.0分) A. 幼儿园小班 B. 幼儿园中班 C. 幼儿园大班 D. 学前班
11. (单选题) 顺口溜数数是为( )教学打基础。(本题2.0分) A. 数序 B. 序数 C. 基数 D. 计数
12. (单选题)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本题2.0分) A. 按物计数→口头数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B.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数取物→说出总数 C.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 D. 口头数数→按物计数→按物取数→说出总数
13. (单选题) 教师可采用( )的方法来了解、分析幼儿经验准备情况(本题2.0分) A. 任务分析 B. 问卷调查 C. 观察 D. 谈话
14. (单选题) 下列属于自然测量的是( )(本题2.0分) A. 用手点数物体的数目 B. 用手掂量、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C. 用筷子量桌子的长度 D. 用体重计称量体重
15. (单选题) 儿童能按物体的两个以上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分类一般从( )开始(本题2.0分) A. 小班 B. 中班 C. 大班 D. 小学
16. (单选题) 数学问题是一个( )(本题2.0分) A. 逻辑问题 B. 事实问题 C. 理论问题 D. 实践问题
17. (单选题)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 )(本题2.0分) A. 归纳 B. 概括 C. 抽象 D. 分析
18. (单选题)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幼儿没有( )(本题2.0分) A. 操作 B. 游戏 C. 作业 D.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