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信阳师范学院-中国社会史

[单选题,10分] 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 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 ) 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 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
[单选题,10分] 《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 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有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 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
[单选题,10分] 下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报纸 ②电视 ③电影 ④互联网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单选题,10分] 2009 年10 月1 日,建国60 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①报纸 ②电视 ③电影 ④互联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单选题,10分] 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 B.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C.《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D.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
[单选题,10分] 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 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多选题,10分] 下列礼仪体现民主共和精神的是( ) A.三跪九叩 B.长拜作揖 C.鞠躬 D.握手
[多选题,10分]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易服 B.反清革命 C.废止缠足 D.全盘西化
[多选题,10分] 宋代时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力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力。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A.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B.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C.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D.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多选题,10分] 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州当时该地 A.农业经济衰退 B.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单选题,10分] 开创中国近代陆上、海上、空中交通(国防)革命 性变化的奠基者是( ) A.詹天佑、曾国藩、冯如 B.詹天佑、李鸿章、李善兰 C.詹天佑、曾国藩、李善兰 D.詹天佑、李鸿章、冯如
[单选题,10分]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 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 下面哪些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 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 D.列宁服
[单选题,10分]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说明( )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C.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单选题,10分] “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单选题,10分] 近代中国人物质生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衣食 住行等方面,社会习俗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婚丧嫁娶和社交礼仪等方面。下列哪一因素对其变化影响不大( ) A.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B.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 C.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D.政府顺应时代潮流的倡导
[单选题,10分] 近代史上西方文化不断传入,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张有才的爷爷张富贵1915年结婚,由于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结婚典礼上他的穿着应该是( ) A.对襟褂子 B.唐装 C.西装 D.长袍马褂
[多选题,10分] 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 A.商品经济繁荣 B.市民文学兴盛 C.印刷工艺提高 D.专制政治强化
[多选题,10分] 被喻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的福建土楼,是典型的客家民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楼以圆楼为主,也有一些是方楼 B.在古代同一幢土楼里居住着不同宗族的人 C.圆筒状的土楼象征着合家团圆、万事和合 D.土楼体现了江南水乡私家园林的建筑风格
[多选题,10分] 2010年11月12日,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 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 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 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
[多选题,10分]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相似之处是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C.实现了无壁垒的自由贸易 D.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单选题,10分] 清朝末年,广东潮阳人张一川离开中国到东南亚谋生,由于烧得一手家乡菜,他选择以开餐馆为业,生意很是红火。如果从菜系来划分,他所烧的菜应该是属于( ) A.鲁菜 B.川菜 C.粤菜 D.淮扬菜
[单选题,10分] “来是康母(come)去是狗(go)”,“一个铜板叫文到来(one dollar)”曾经是近代风靡上海的“洋泾浜”英语。这种现象是 ( ) A.崇洋媚外心态的反应 B.殖民同化政策的反映 C.中外交流的需要 D.当时的上海英语教育水平很高
[单选题,10分] 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单选题,10分] “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中国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明朝后期 B.鸦片战争后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单选题,10分] 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单选题,10分] 《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多选题,10分] 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 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如今穿着入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促成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城市经济生活空前活跃 C.与西欧国家建交 D.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
[多选题,10分] 2009 年10 月1 日,建国60 周年庆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盛况的主要途径是 A.电影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多选题,10分] 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不可能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 B.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C.《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D.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
[多选题,10分]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 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 下面哪些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 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 D.列宁服
[单选题,10分] 中央电视台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单选题,10分] 电影《喇叭裤飘荡在1983年》以山青水秀的小镇为背景,反映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剧中的男主角希望能穿着流行的喇叭裤和暗恋的女孩跳着流行的迪斯科。当时喇叭裤、迪斯科的流行说明了( ) A.当时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西方国家对中国和平演变获得成功 C.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受到西方影响 D.西方国家对中国展开文化侵略
[单选题,10分]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单选题,10分] 《长江之歌》中唱道:“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下列能够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江流域繁衍生息的农耕时代的文化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
[单选题,10分] 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诗句。毛泽东也写了“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纪念此人,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单选题,10分] “通大川,决壅(yōng)塞……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的历史人物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多选题,10分]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与溥仪感情不合,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被称为中国千年未有的奇事。这件事情不能说明( ) A.中国的君主专制时期已经结束 B.中国已经成为近代化法治国家 C.落后的婚姻风俗正在发生变化 D.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已经确立
[多选题,10分] 我国休闲活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休闲方式,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民国时期:戏曲、逛游艺场、电影、集邮、聚赌、茶馆 B.新中国初:卡拉OK、蹦迪、健身、泡吧、电视、收藏、旅游、探险 C.文革时期:体育、交谊舞、集邮、电影、样板戏、喝咖啡 D.改革开放后:看样板戏、唱语录歌、跳忠字舞
[多选题,10分] 对活字印刷表述不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多选题,10分]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不正确的是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单选题,10分] 下列哪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单选题,10分] 西周诸侯的产生方式是(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单选题,10分]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大变革时期,秦国进行了以“以法治国”为主要特征的商鞅变法,下面商鞅的言论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最能体现“以法治国”思想的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单选题,10分] 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立郡县 D.焚书坑儒
[单选题,10分] 具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刚一上台就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诸侯国问题,他解决诸侯国问题的关键步骤是( ) A.削藩 B.铸五铢钱 C.允许诸侯国层层分封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单选题,10分]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以下属于诗词里“汉武”的功绩是( ) A.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B.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制,改善用人制度 D.设立行省制度
[多选题,10分] 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不包括 A.市坊分区 B.废除五铢钱 C.实行两税法 D.草市兴起
[多选题,10分]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 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不可能出现于( )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多选题,10分]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评价,其正确的是( ) A.中国境内第一批广播电视台均由外国人开办 B.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视台位于上海 C.广播电视台开办在中国要晚于电影放映 D.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北京电视台
[多选题,10分]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 A.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B.人们审美观的变化 C.断发具有一定政治色彩 D.民众盲目模仿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