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南农业大学食品毒理学
探讨外来化学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 )
A.LD01
B.LD100
C.LD50
D.TLV
关于蓄积系数(K)的评价哪些是对的( )
A.K<5,高度蓄积
B.K<3,高度蓄积
C.K>1,明显蓄积
D.K>2,轻度蓄积
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
赭曲霉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
A.赭曲霉毒素A
B.赭曲霉毒素B
C.赭曲霉毒素C
D.赭曲霉毒素D
DNA链中减少了1对碱基可导致( )
A.染色体畸变
B.大段损伤
C.碱基转换
D.移码突变
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 )
A.灌胃
B.喂饲
C.注射
D.鼻饲
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内容是( )
A.剂量反应关系确定
B.定量评定
C.定性评定
D.毒性评定
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投入市场的是( )
A.马铃薯
B.玉米
C.甘薯
D.西红柿
根据危害确定、危害鉴定和接触量评估的有关资料,对某一特殊人群已知的或潜在的健康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是( )
A.安全评价
B.风险鉴定
C.危害性评估
D.可接受的危险度
下列哪个器官是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 )
A.肝脏
B.脾脏
C.小肠
D.皮肤
LD50是指( )
A.绝对致死量
B.半数致死量
C.最小致死量
D.最大耐受量
毒物代谢反应中I相反应不包括( )
A.氧化反应
B.结合反应
C.还原反应
D.水解反应
影响化学毒物毒性的关键因素是( )
A.接触途径
B.接触速率
C.接触速率
D.剂量
毒物的吸收一般指( )
A.毒物进入胃肠道
B.毒物随血液到过各组织器官
C.毒物由机体外表面进入血循环
D.以上说法均不对
最常见的吸收途径有()
A.胃肠吸收、呼吸道和皮肤吸收
B.胃肠吸收、呼吸道和静脉部位吸收
C.胃肠吸收、静脉注射部位吸收和皮肤吸收
D.呼吸道、皮肤和注射部位
不属于被动转运的方式是(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滤过
D.膜动转运
关于毒性描述不正确地是( )
A.毒性指某种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B.高毒性的化学物在较小剂量就可造成机体的损害,而低毒性的化学物则需要较大的剂量才能呈现有害作用
C.广义地讲,不是所有物质都具有毒性
D.因为任何化学物只要达到一定剂量,都会对机体产生毒性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不包括( )
A.整体动物试验
B.体内试验
C.体外试验
D.人体试验
食品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不包括( )
A.接触相
B.动力学相
C.毒效相
D.构效相
RfD是指( )
A.每日允许摄入量
B.致死剂量
C.阈限值
D.参考剂量
食品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A.接触相
B.动力学相
C.毒效相
D.构效相
E.遗传相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包括:( )
A.整体动物试验
B.游离的动物脏器
C.游离的动物组织
D.游离的动物细胞
E.剂量作用
Ⅰ相反应主要包括( )
A.氧化反应
B.硫酸化反应
C.还原反应
D.水解反应
生物转运主要包括毒物在体内哪些过程( )
A.吸收
B.分布
C.合成
D.转化
E.排泄
下列参于Ⅰ相反应的酶有( )
A.P450酶
B.FMO
C.ADH
D.ALDH
E.单胺氧化酶
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剂量上限应小于( )
A.LD0
B.LD01
C.LD50
D.LD100
影响致癌作用的因素有( )
A.致癌物的相互作用
B.维生素
C.脂肪
D.以上都是
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D.维生素C
致畸指数是( )
A.母体LD50与胎仔最小摄入量之比
B.母体LD50与胎仔最小致畸作用剂量之比
C.母体LD50与胎仔最大致畸作用剂量之比
D.母体LD50与致畸危害指数之比
按照丙烯酰胺来源推断,下列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最高的是( )
A.大米
B.面粉
C.黄瓜
D.薯片
我国传统制造红肠、红腐乳等过程中,染色使用的天然色素为( )
A.虫胶红
B.红曲色素
C.苏丹红
D.焦糖
有关染色体畸变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光镜下可见的变化
B.光镜下不可见的变化
C.DNA断裂的结果
D.染色体结构异常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中,如果LD50剂量小于人的可能摄入量的10倍,则( )
A.则可进入下一阶段毒理学试验
B.不再继续其它毒学试验
C.用另一种方法重复试验
D.以上都不对
急性毒性试验最主要的参数是( )
A.LD50
B.Zac
C.LD0
D.以上都不对
急性毒性试验的周期是( )
A.以1周为宜
B.以2周为宜
C.以3周为宜
D.以4周为宜
下列属于生物转化Ⅰ相酶的是( )
A.UDP-葡萄醛酸基转移酶
B.GST
C.磺酸转移酶
D.细胞色素P450
急性毒性的试验周期通常为( )
A.1周
B.2周
C.3周
D.4周
探讨外来化学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 )
A.LD50
B.LD100
C.LD01
D.LD0
急性毒性试验中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应不少于( )
A.4-6只
B.6-8只
C.10只
D.15只
化学毒物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进行的部位( )
A.肝脏
B.消化道
C. 肾脏
D.胆
气温增高对机体的影响,下列讲述不正确的是( )
A.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
B.呼吸加速,对化合物的吸收速率加速
C.胃酸降低,影响胃肠吸收
D.排汗增多,经肾随尿排出的毒物在体内滞留缩短
毒物在体内的贮存部位不包括( )
A.肝和肾
B.脂肪组织
C.骨骼组织
D.胃
LD0是指( )
A.最大耐受量
B.每日允许摄入量
C.绝对致死量
D.半数致死量
下列外源物对肝脏的毒性最强的是()
A.CCl4
B.CHCl3
C.CH2Cl2
D.CH4
下列各种类型自由基中,哪种类型是最主要的( )
A.以氢为中心的自由基
B.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
C.以硫为中心的自由基
D.以氧为中心的自由基
影响毒性作用的机体因素包括( )
A.种属
B.年龄
C.性别
D.营养
E.健康
急性毒性试验设计内容包括( )
A.实验动物的选择
B.实验动物喂养环境
C.剂量选择及剂量分组
D.试验周期
E.实验动物染毒方法
对钙稳态失调机制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
A.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B.微管功能障碍
C.自由基损伤
D.水解酶激活
E.膜的通透性
雌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有( )
A.体外试验
B.动物试验
C.雌性动物动情周期观察
D.排卵观察
E.雌激素水平的测定
基因突变的类型有( )
A.碱基置换
B.倒位
C.移码
D.大段损伤
E.染色体畸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