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阿坝师范学院教育学原理

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
简述启发式教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原理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论述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表现。
论述教育公平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
案例:学校教育制度:生成、演进与走向 学校教育制度的生成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近代社会以前,虽然存在着各式 各样的教育机构,而且这些教育机构之间也存在着等级与程度的不同,但不同学校 之间并无明确的衔接与转换关系,同一层次的学校亦无明确的分工与协同,各种教 育机构之间处于分散游离的状态,并未形成严格意义的学校教育制度。近代社会以 后,随着公共教育制度的诞生,学校的数量与类型大量增加,需要一定的规范来确 立与协调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于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应运而生。   根据以上案例分析:   (1))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  (2)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层级结构主要包括哪些?   (3)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学制的改革趋势。
我国最早于l 862年试用班级授课制进行教学是在 A、 福建船政学堂 B、 天津水师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广东水师学堂
提出对待少年儿童应遵循四项基本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儿童权利公约》
以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呈现方式为标准,可以把课程分为 A、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B、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D、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接受学习理论最大的代表人物是 A、 奥苏伯尔 B、 杜威 C、 布鲁纳 D、 赫尔巴特
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A、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B、 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C、 教师与教师的关系 D、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育学的创立过程中,被认为是教育学具有独立理论形态的开始是夸美纽斯的 A、 《语言和科学入门》 B、 《母育学校》 C、 《大教学论》 D、 《教育学入门》
将教育理解为“使人有效率地从事现世生活并为来世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夸美纽斯 C、 培根 D、 亚里士多德
对于教育功能,可以依据不网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根据是 A、 作用的方向 B、 作用的呈现形式 C、 作用的目标 D、 作用的对象
美国教育家马丁•特罗根据大学适龄人口的入学率,将高等教育发展分为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和普及化阶段,其中精英阶段入学率低于 A、 25% B、 45% C、 35% D、 15%
最早提出教育正负功能的是美国社会学家 A、 涂尔干 B、 米尔斯 C、 默顿 D、 孔德
提出“白板说”,把儿童的天性比做没有痕迹的白板,可以由人随意去涂写和塑造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 洛克 C、 赫尔巴特 D、 孟子
190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并实施的中国历史上第—个学制是 A、 癸卯学制 B、 壬戊学制 C、 壬寅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 A、 秦汉年间’ B、 唐宋年间 C、 民国年间 D、 明清年间
通过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进行诊断,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进行深入分析,然后针对每个人的具体原因进行具体指导,这种方式是 A、 系统传授式的咨询与辅导 B、 环境熏陶式的咨询与辅导 C、 协作辅导式的咨询与辅导 D、 诊断治疗式的咨询与辅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 复杂性 B、 长期性 C、 示范性 D、 创造性
被认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著作是克鲁普斯卡娅的 A、 《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B、 《教育学》 C、 《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 《新教育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身教重于言教”,是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 A、 复杂性 B、 长期性 C、 多样性 D、 示范性
通常来说,教育的领导权是由 A、 社会文化决定的 B、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C、 自然环境决定的 D、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孔子开创了 A、 综合课程的先河 B、 核心课程的先河 C、 分科课程的先河 D、 活动课程的先河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A、 提高教师修养 B、 主动与学生沟通 C、 了解研究学生 D、 公平对待学生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_____ )
.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_____ )。
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___ )。
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_____ )。
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_____ )。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_____ )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
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 )、(_____ )、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_____ )。
.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____ )、平等管理(_____ )、和目标管理。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 )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社会建设
德育的主体性
教育目的
简述发展中国家实现全民教育的目的需要采取哪些策略。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
二战后西方学制发展呈现出何种趋势?
简要分析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现代学生观与传统学生观点的区别是什么?现代学生观是如何确立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研究制定工作自2008年8月启动以来,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公开征求意见稿,并自今年2月28日起再度公开征求意见。 《规划纲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袁贵仁说,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改革开放。现在我们面临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群众新的期盼,我们要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所以这次《规划纲要》在标题中就明确地标示出来,这个纲要是发展的规划纲要,也是改革的规划纲要。而在20字工作方针中,我们把教育改革创新作为重要内容,作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温总理讲的,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过去我们投入主要在发展方面,到了现在这种程度,如果按照原来的模式和体制,我们加大投入可能是事倍功半。我们需要用新的体制推进事业的发展,因此改革也需要加大投入来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结合所给材料,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的制度障碍及创新路径。
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