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工作分析
我国的《职业分析大典》将职业分为小类()个。(本题2.0分) A、 314.0 B、 413.0 C、 443.0 D、 D.431
《诗经》里面的最高境界是( ) 窗体顶端(本题2.0分) A、 风 B、 雅 C、 颂 D、 清
()是组织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本题2.0分) A、 岗位 B、 工作 C、 人 D、 D.活动
下列错误的叙述是( )。 (本题2.0分) A、 晋升就意味着职位的升迁与工资提高,否则所谓的晋升便是欺骗员工的伎俩而已 B、 随着经济的发展,组织不断地趋于扁平化,晋升的机会越来越少 C、 工作的丰富化也是一种晋升 D、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人一生中只从事一种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 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而呈现出的高低有序的( )的现象和过程。(本题2.0分) A、 不同等级、不同层次 B、 不同等级、相同层次 C、 相同等级、不同层次 D、 相同等级、相同层次
工作分析的出发点是从岗位出发分析其内容性质关系环境以及任职资格等。这是工作分析的()原则。(本题2.0分) A、 经济 B、 参与 C、 岗位 D、 D.系统
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本题2.0分) A、 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 B、 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 C、 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 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工作分析计划的制定阶段的第三个环节是()(本题2.0分) A、 确定工作分析的内容 B、 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 C、 确定整体工作安排 D、 D. 制定试点工作计划
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险的内容是( )。(本题2.0分) A、 养老保险 B、 医疗保险 C、 平安保险 D、 失业保险
专家们认为___________的信度最低。( )(本题2.0分) A、 TTAS B、 PAQ C、 JEM D、 FJA
《借靴》是哪一种地方戏 ( ) 窗体顶端(本题2.0分) A、 梆子腔 B、 皮黄腔 C、 昆曲 D、 高腔
由若干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要素所组成的、处于一定环境条件中并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称为。( )(本题2.0分) A、 系统 B、 能级 C、 标准化 D、 最优化
()被誉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石”。(本题2.0分) A、 工作评价 B、 工作分析 C、 工作说明 D、 绩效管理
对于一些工作周期较长和突发事件较多的工作(如保安工作)进行职务分析,宜采取________进行分析。( )(本题2.0分) A、 直接观察法 B、 阶段观察法 C、 工作日志法 D、 工作实践法
()适用于比较常见正规且有一定历史的工作;一般不能单独使用,要与其他工作分析法结合使用。(本题2.0分) A、 访谈法 B、 问卷调查法 C、 资料分析法 D、 D.观察法
划分职类、职群、职系的依据是( )。(本题2.0分) A、 工作繁简难易 B、 工作的责任轻重 C、 人员资格条件 D、 工作性质
工作分析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组织实施,但不能把这项工作看成仅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是工作分析的()原则。(本题2.0分) A、 经济 B、 参与 C、 动态 D、 系统
哪一样不属于 PAQ 的优点( )(本题2.0分) A、 提供量化标准化工具 B、 开放性程度高 C、 相对简单,时间成本太少 D、 操作性强,人员导向性分析工具中使用面广
运用______进行工作评价是将各种工作评定点数,以取得各工种的相对价值。( )(本题2.0分) A、 工作排序法 B、 工作分类法 C、 点数法 D、 海氏系统方法
对员工的未来发展潜力及可能承担的工作做出评价称( )(本题2.0分) A、 发展潜力评价 B、 优势与劣势评价 C、 工作评价 D、 技能评价
()适用范围较广。(本题2.0分) A、 工作日志法 B、 职位分析问卷法 C、 管理职位描述问卷法 D、 职能工作分析法
对特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的时候,如会计人员,往往采用哪种工作分析方法( )(本题2.0分) A、 面谈法 B、 问卷法 C、 工作导向型分析系统 D、 人员导向型分析系统
按照()划分,可将业务流程分为营运流程(基本流程)和管理流程(辅助流程)。(本题2.0分) A、 跨越组织的范围 B、 组织活动性质 C、 业务流程实现的功能 D、 输入输出对象
最低岗位数量原则的本质是( )(本题2.0分) A、 按客观需要设置 B、 按主观需要设置 C、 按有效配合设置 D、 按经济原则设置
面试中的“晕轮效应”表现为( )。 (本题2.0分) A、 所有的考官都应向应聘者问类似的问题 B、 考官没有将有关应聘者的信息整合起来 C、 考官在面试时想到了应聘者的心理测试分数 D、 考官只用一方面的特性来判断应聘者的整体素质
工作设计的发展经过四个时期,其中工作专业化时期是()。(本题2.0分) A、 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C、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D、 20世纪80年代至今
关于工作说明书的编写,错误的是( )。 (本题2.0分) A、 使用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B、 工作职责的罗列应该符合逻辑顺序 C、 对于基层员工工作的描述应更具体、详细 D、 可以用完成某项职责所用的比重来说明该职责的重要性
()主要指工作的高级管理层。(本题2.0分) A、 决策岗位 B、 管理岗位 C、 专业岗位 D、 执行岗位
()的组织系统结构的组织层次较多,管理幅度小。(本题2.0分) A、 扁平式结构 B、 锥形结构 C、 长方形结构 D、 矩形结构
工作性质完全相同的岗位系列称为( )。(本题2.0分) A、 职级 B、 职等 C、 职类 D、 职系
工作描述的编写时要注意()。(本题2.0分) A、 工作目标分析要到位 B、 工作职责界定要清晰 C、 工作权限要描述清楚 D、 关键要素挑选要准确 E、 核心能力描述要突出
社会资源指人们所能占有的( ),以及各种能够发挥能力的机会和可能性,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满足社会需求、获取社会利益的各种社会条件。(本题2.0分) A、 经济利益 B、 政治权力 C、 职业声望 D、 生活质量 E、 知识技能
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 )。(本题2.0分) A、 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 B、 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C、 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 D、 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 E、 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
工作分析的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 )(本题2.0分) A、 工作分析前的准备 B、 工作的观察 C、 工作信息的收集 D、 工作信息的分析 E、 工作分析结果的形成
工作设计中的工作内容包括()。(本题2.0分) A、 工作的广度 B、 工作的深度 C、 工作的完整性 D、 D.工作的自主性 E、 工作的反馈性
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 )。(本题2.0分) A、 整体性 B、 综合性 C、 现实性 D、 全面性 E、 实证性
集体行为产生的条件是( )。(本题2.0分) A、 环境和场所 B、 失范 C、 社会控制机制的解体 D、 相对剥夺 E、 权力斗争
岗位的设置是由组织的( )决定的(本题2.0分) A、 内容 B、 目标 C、 职责 D、 任务 E、 能力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有()。(本题2.0分) A、 文化为人类提供了适应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 B、 文化影响社会的组织形式和运转形式 C、 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D、 文化影响人类自身的素质
问卷法的缺点是( )(本题2.0分) A、 问卷编制的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费用较高 B、 不同任职者对同样问题理解有偏差 C、 问卷回收率通常偏低 D、 调查范围广 E、 只适用于有文字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人
( )是权威的三种类型。(本题2.0分) A、 传统权威 B、 感召权威 C、 道德权威 D、 法理权威
中外学者都论述并强调工作分析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能力发展的作用,他们是()。(本题2.0分) A、 管仲 B、 荀况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E、 亚当·斯密
家庭的基本功能有( )。(本题2.0分) A、 经济功能 B、 人口再生产的功能 C、 满足性需要的功能 D、 教育功能 E、 赡养与抚养的功能 F、 感情交流的功能
工作分析的宏观外部环境有()(本题2.0分) A、 政治法律环境 B、 宏观经济环境 C、 社会文化环境 D、 技术环境 E、 组织文化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是( )。(本题2.0分)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捐助 D、 社会救济
岗位设置的新趋势有()(本题2.0分) A、 岗位丰富化 B、 岗位扩大化 C、 岗位多样化 D、 团队化工作方式 E、 弹性岗位设置
( )是社会变迁的两种基本形式。(本题2.0分) A、 社会渐变 B、 社会发展 C、 社会革命
岗位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本题2.0分) A、 岗位分析的前提 B、 岗位分析的准则 C、 岗位调查 D、 D.岗位设置 E、 将岗位分析结果形成人力资源管理文件
( )属于生活质量的指标。(本题2.0分) A、 人的健康与寿命 B、 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C、 人均食物消费量 D、 受教育的程度
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在于( )。(本题2.0分) A、 凭经验管理 B、 重视人的现有能力而忽视其发展潜力 C、 以人为本,不注重制度规则的建设和完善 D、 重视物质因素而忽视人力因素的作用 E、 方法陈旧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