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西北大学中国法制史

西周时期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一种观察方式称为( )。 A.五刑 B.五听 C.五行 D.五过
春秋末期,郑国大夫邓析私造的法律称为(   ) A.竹刑 B.《九刑》 C.《吕刑》 D.《法经》
秦代的“廷行事”是( )。 A.朝廷就某一专门事类正式颁布的法律 B.判案成例,是秦代的重要法律形式 C.各级官吏在其职权范围内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告 D.朝廷统一颁布的规定官吏审理案件的准则
最早确立“八议”制度的封建法典为( )。 A、《九章律》 B、魏《新律》 C、《北齐律》 D、《晋律》
战国时期,作“改法为律”的重大改革者为( )。 A、李悝 B、商鞅 C、吴起 D、韩非
传统婚姻“六礼”作为法定的婚姻成立条件确定于:( )。 A.西周 B.商朝 C.汉代 D.夏朝
《尚书・康诰》记载周公对康叔的告诫中明确表现了这一法律原则:“人有小罪,非眚,惟终自作不典┉┉乃不可不杀。”这里的“非眚”和“惟终”的含义分别是( ) A.故意,惯犯; B.过失,偶犯; C.惯犯,故意; D.偈犯,过失
西周时土地不得买卖和转让的法律规定是( ) A.田里不鬻 B.定立契券 C.封守 D.立质剂
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死刑复奏制度”确立于:( )。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秦汉时期 D.西周时期
以下不属于《北齐律》的篇目是:( ) A.禁卫 B.刑名 C.擅兴 D.斗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其中确立于这一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是( )。 A.春秋决狱 B.准五服以制罪 C.八议 D.秋冬行刑 E.亲亲得相首匿
关于《法经》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法经》的作者是燕国李悝 B.《法经》中的《具法》概括了盗、贼以外的各种犯罪行为和刑罚; C.《法经》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D.《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E. 《法经》共计六篇
关于商鞅变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B. 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 实行连坐制度 D. “废井田,开阡陌,民得买卖” E. 明法重刑,奖励告奸
有关曹魏《新律》的说法不正确有( )。 A.由汉律的九篇增加为十二篇 B.“准五服制罪”入律 C.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D.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法例”置入律首 E. 规定“官当”制度
秦朝中央设置的三公中有( ) A.太尉 B.廷尉 C.御史大夫 D.宗正 E.丞相
《周礼》记载的“三赦”包括( ) A.幼弱 B.不识 C.老旄 D.遗忘 E.蠢愚
下列刑罚不属于秦代劳役刑的有( ) A.司寇 B.鬼薪 C.女徒顾山 D.枷号 E.候
汉朝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制定的专门罪名包括( ) A.通行饮食 B.大逆无道 C.首匿 D.犯跸 E.僭越
北齐律规定的“重罪十条”不包括以下罪名( ) A.大逆 B.不睦 C.恶逆 D.谋反 E.反逆
关于中国法律起源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包括刑始于兵和礼源于祭祀两条基本途径 B.具有礼治、德治、人治的宗法伦理道德特点 C.早期法律明显带有国法与宗法的双重性质 D.法律以维护团体利益与集体和谐为基本宗旨,强调社会成员的服从义务 E.公法体系较私法体系发达
西周时,“周公制礼”、“吕侯制刑”。前者是进行道德建设,后者是进行法制建设。
周代的法律适用原则“刑不上大夫”,意思是贵族犯罪不受法律制裁。
汉文帝、景帝废肉刑,是用笞刑和徒刑取代了所有的肉刑。
《云梦秦简》中,有关调查勘验、审讯的法律形式称为封诊式。
秦汉的诉讼中,被告或其家属不服判决时,可以要求复审,称为奏谳。
“亲亲得相首匿”作为一项刑法原则确立于汉武帝时期。
“留养存亲”制度最早见于北魏律。
西周时期实行一夫多妻的婚姻原则。
春秋时期先后制定和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包括楚、晋、宋、郑等国。
均属平准法是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而采取的保护国家经济秩序的手段之一。
唐律《名例律》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体现了在法律适用上( )。 A.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结合 B.属人原则 C.属地原则 D.保护原则
唐代的监察制度比较完善,其中享有纠弹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及处理皇帝交办案件职权的是( )。 A.台院 B.察院 C.殿院 D.审刑院
唐律中有关拷讯的限制原则没有以下哪一项?( ) A.依法有议、请、减等特权的不得刑讯 B.老小废疾不得刑讯 C.女犯不得刑讯 D.拷囚不得超过三次
明代的特务机构“厂卫”不包括( )。 A.锦衣卫 B.东厂 C.北厂 D.西厂
将徒流刑易科为笞杖刑的“折杖法”出现于 ( )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元代
宋元时期的判例法被称为( )。 A.比 B.判例 C.断例 D.条例
中央监察机构从御史台改称“都察院”始于(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元代
宋时曾实行讯问调查案件事实与检法用律由不同机构或官员分别负责的制度,称为( )。 A.鞫谳分司制 B.务限制 C.审检分署 D.翻异别勘制
明初,朱元璋仿照《尚书》的体例,颁布了许多关于打击贪官污吏的刑事特别诏令,合编成书,称为( )。 A.《大诰》 B.《大明令》 C.《明会典》 D.《问刑条例》
在中国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最终废除于(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元代
以下哪些属于唐律的特点?( ) A.“礼法合一” B.科条简要 C.宽简适中 D.立法技术完善 E. 调整对象广泛
明代九卿会审的九卿有( )。 A.通政使 B.六部尚书 C.大理寺卿 D.都察院左都御使 E.锦衣卫
唐律对妨碍皇帝政令上传下达专门规定了一系列罪名,包括( )。 A.上书奏事有误 B.阻挡上书陈言 C.朦胧奏事 D.应奏不奏 E.越言上
下列十恶犯罪中,属于破坏家庭伦常关系的有( )。 A.谋反 B.恶逆 C.内乱 D.不道 E.不睦
下列哪些人属于唐律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 A.15岁以上到70岁的人 B.15岁到80岁的人 C.废疾者 D.笃疾者 E.残疾者
下列关于宋代财产继承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在户绝情况下,法定继承人的顺序依次是女、近亲、官府 B.女儿一概无继承权 C.遗嘱继承通常以户绝为前提,且应由官府或邻居进行见证,否则遗嘱无效。 D.遗嘱继承的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E.外商死亡时无人相伴,则其财产先由官府保管,待父兄、子弟等有继承权人前来认领,依数归还。
下列宋代机构中承担司法职责的有( ) A.刑部 B.大理寺 C.制堪院 D.推堪院 E.审刑院
关于明朝立法指导思想方面,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礼法合一 B.重典治国 C.重视预防犯罪和法制宣传 D.强调法律简当 E.德主刑辅
关于元朝婚姻立法的主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以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为主 B.在蒙古族中承认收继婚的合法性 C.承认良贱通婚 D.禁止重婚 E.强调婚书的重要性
元朝统一后的主要立法有( ) A.《大元通制》 B.《大札撒》 C.《至正条格》 D.《元典章》 E.《至元新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