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行为学

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
A.合作精神
B.决策能力
C.敢于创新
D.尊重他人
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 )。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
B.尊重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工作和工作条件的需要
E.文艺、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调查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
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集体
E.环境
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
A.边缘性
B.综合性
C.两重性
D.多层次性
E.实用性
“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有( )。
A.支持型
B.参与型
C.指导型
D.以成就为目标
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
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E.定型效应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A.对人知觉
B.人际知觉
C.角色知觉
D.因果关系知觉
E.自我知觉
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黑胆汁
E.抑郁质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A.先天遗传因素
B.家庭
C.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D.文化传统
E.社会阶级和阶层
人的行为特征有:
A.自发的
B.有原因的
C.有目的的
D.持久性的
E.可改变的
影响人的行为的外在因素主要有( )
A.组织内部的环境因素
B.组织外部的环境因素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E.文化因素
影响人的行为的内在因素主要有( )
A.生理因素
B.心理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素
X理论认为:()。
A.人生来就是懒惰的
B.人们天生的目标就是跟组织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C.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
D.不能自我约束
1910年德国社会学家( )在其名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官僚模型”,即理想行政性机构理论。
A.法约尔
B.泰勒
C.西蒙
D.韦伯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 )、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A.战略决策
B.确定性决策
C.风险性决策
D.不确定性决策
( )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主要集中在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问题上的研究。
A.阿布贾
B.斯坦丁
C.艾利纳斯
D.阿吉里斯
领导规范模式(或领导者─参与者模式),是一种最新的权变模式。这是弗鲁姆和耶顿两人在( )年所写的《领导和决策》中提出的。
A.1972
B.1973
C.1974
D.1975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罗伯特·豪斯把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结合在一起,提出了“( )”理论。
A.途径─目标
B.四方格理论
C.激励理论
D.连续流理论
菲德勒从1951年起,经过( )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种随机制宜的领导理论。
A.10
B.12
C.15
D.18
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于( )年就企业中的领导行为方式提出了管理方格图。
A.1961
B.1963
C.1964
D.1966
利克特提出了( )种管理方式,作为研究和阐明他的概念的指导原则。
A.4
B.5
C.6
D.7
领导连续流理论是由组织行为学家坦南鲍母与施密特于( )年提出来的。
A.1957
B.1958
C.1967
D.1968
领导方式的研究最早是由心理学家( )进行的,他通过试验研究不同领导方式对下属群体行为的影响,他认为存在着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方式,即专制方式、民主方式和放任自流方式。
A.勒温
B.泰勒
C.法约尔
D.奥巴马
我国理论认为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包括( )大方面
A.三
B.四
C.五
D.六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 )大条件.
A.10
B.15
C.20
D.25
美国管理协会在上世纪( )年代花了五年的时间,对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的1812名主管人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发现成功的主管人员一般具有20种能力。
A.80
B.60
C.70
D.90
( )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五项主要习惯。
A.德斯坦
B.德鲁克
C.西蒙
D.马斯洛
( )在其《管理才能探索》一书中,研究的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
A.吉赛利
B.贾斯汀
C.凯恩斯
D.亚当斯
( )在他的一份研究工作的评论里指出,领导可以按六大方面分成不同的类型:即生理特征、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与工作相关的特征和社会特征。
A.麦克利兰
B.斯托迪尔
C.爱因斯坦
D.斯坦利
领导者要实施领导职能必须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分为职位权力和( )。
A.管理权利
B.群体权利
C.个人权力
D.等级权利
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这个领导过程是由( )三个因素所组成的复合函数。
A.导者,被领导者,结构
B.管理者,被管理者,结构
C.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
D.管理者,被管理者,环境
( )是指由于某些自然或社会原因而使得其权利处于不利地位的特定群体。
A.弱势群体
B.强势群体
C.集合群体
D.正式群体
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 )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
A.远小于
B.等于
C.小于
D.远大于
谈判的基本原则是有 ( )。
A.唯利是图
B.平等原则
C.强势原则
D.弱势原则
( )是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和维持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协商过程。
A.合同
B.谈判
C.协调
D.组织
人际关系可分为几种方式。( )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 )。
A.社会关系
B.金钱关系
C.血缘关系
D.自然关系
近年来,冲突被认为是任何组织都_________避免的,是保证高绩效所_____________。( )
A.可以,必需的
B.可以,不能容忍的
C.不可,不能容忍的
D.不可,必需的
而竞争的双方则具有__________目标,________发生势不两立的争夺。( )
A.同一个,不需要
B.不同,需要
C.同一个,需要
D.不同,不需要
群体压力( )消极作用。
A.只有
B.没有
C.不一定是
D.一定是
在一些场合,有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工作,工作效率会有明显地提高。这种现象称为“( )”。
A.社会抑制作用
B.社会助长作用
C.社会成长作用
D.社会兴奋作用
如果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取决于能力而不是资历,那么,成员们就会为了争取更高的地位而充分施展自己的( )。
A.诡计
B.知识
C.才能
D.学历
每一个群体不仅要( ),而且要始终维持自己的整体。
A.生活
B.完成任务
C.学习
D.锻炼
人们加入群体是要完成某项任务或是要满足自己的( )。
A.身体需要
B.物质需要
C.生理需要
D.社会需要
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 )、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
A.行为规范
B.生活规律
C.学习方法
D.锻炼方式
在成熟—发展的观点中,更多地反映了( )因素对个性的影响。
A.文化
B.环境
C.政治
D.经济
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有( )。
A.知觉对象的组合
B.知觉对象的心里
C.知觉对象的思想
D.知觉对象的感觉
社会知觉以人为对象,从不同侧面来知觉一个人,因此可以把社会知觉分为对人知觉、( )、角色知觉和因果关系知觉。
A.人际知觉
B.事务知觉
C.劳务知觉
D.感性知觉
社会知觉以人为对象,从不同侧面来知觉一个人,因此可以把社会知觉分为( )知觉。
A.对人
B.对事
C.对物
D.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