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郑州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5.2分] 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简答题,5.2分] 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简答题,5.2分] 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简答题,5.2分] 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简答题,5.2分] 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简答题,5.2分] 学习策略的特征
[简答题,5.2分] 常用的复述策略包括哪些方法?
[名词解释题,5.2分] 知识
[名词解释题,5.2分] 学习期待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A.斯滕博格
B.比奈
C.加德纳
D.华生
根据集体成员的表现对整个集体进行奖励,来管理学生个体行为的强化系统称之为()。

A.代币强化系统
B.集体绩效系统
C.同伴系统
D.集体系统
发展有效的课堂管理系统需要经历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依次是()。

A.设计、执行规划、维持和完善规划
B.执行规划、维持和完善规划、设计
C.执行规划、设计、维持和完善规划
D.设计、维持和完善规划、执行规划
人们通常会根据最习惯的反应方式去解决问题,这种现象称之为()。

A.反应定势
B.功能固着
C.原型启发
D.D学习动机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根植于()的基础之上的。

A.社会人性论
B.性善论
C.自然人性论
D.性恶论
马斯洛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自我实现
B.归属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第一个提出儿童学习能力有年龄差异的教育家是()。

A.奥苏贝尔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卢梭
第一个将教学过程从学科中区分出来的科学家是()。

A.卢梭
B.康德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巴普洛夫
埃里克森理论中自主对羞愧是()。

A.1-3岁
B.3-6岁
C.1-6岁
D.3-4岁
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称作()。

A.自我体验
B.自我完善
C.自我认识
D.自我意识
准确高效地处理情绪信息的能力称为()。

A.一般智力
B.流体智力
C.情绪智力
D.晶体智力
1985年,斯滕博格提出了()。

A.一般智力理论
B.成功智力理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多元智能理论
他律道德阶段在()。

A.1-3岁
B.5-8岁
C.4-8岁
D.3-6岁
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因之改变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称之为()。

A.先行组织者
B.内隐学习
C.显性学习
D.认知学习
教师或者其他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自无法完成的任务称之为()。

A.指导性教学
B.支架性教学
C.示范性教学
D.讲解性教学
19世纪晚期德国心理学家()建立了第一个实验心理实验室。

A.赫尔巴特
B.冯特
C.桑代克
D.华生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是美国的()。

A.华生
B.斯金纳
C.巴普洛夫
D.班杜拉
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参照框架,称之为()。

A.认知结构
B.认知编码
C.图式
D.心理反射
经典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射,称之为()。

A.同化
B.泛化
C.退化
D.抑制
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做()。

A.强化物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实物
学习与情景化的活动结合起来的学习方式是()。

A.情境性学习
B.概念性学习
C.认知性学习
D.逻辑性学习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称之为()。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双向迁移
D.逆向迁移
将目标化成各级任务、再将各级任务逐级划分成各种技能和子技能的过程,称之为()。

A.教学任务分析
B.学习任务分析
C.学习内容分析
D.教学内容分析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称之为()。

A.后行组织者
B.先行组织者
C.组织者
D.提前预习
儿童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纳入新的知识检验,这个过程皮亚杰称之为()。

A.顺应
B.平衡
C.成熟
D.同化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性过程,不包括以下哪个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D.观察过程
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不属于量化研究()。

A.问卷法
B.访谈法
C.测量法
D.实验法
“守恒”的概念出现在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中的哪个阶段()。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位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地位。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性
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斯金纳
C.柯尔伯格
D.巴甫洛夫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最应该提倡的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发现学习
D.机械接受学习
某小学生为了避免洗衣服而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是()。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画线属于认知策略中的()。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联想策略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A.低相关
B.高相关
C.不成比例
D.呈倒“U”型曲线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A.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关注学生阶段-关注情境阶段
小学生认为一个人是好是坏主要是通过()来判断的。

A.行为结果
B.行为动机
C.行为过程
D.行为类型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