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阿坝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

“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谈谈你的看法。
从课程实施三种取向之关系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进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和学习探究,并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结论。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误区。 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笔者曾观摩了一些全国性的语文教学大比武活动,参赛选手共上了14节课,其中有11节课都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不适宜的分组讨论已经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流弊’。 新课程的课堂中,满堂问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以为多问就体现出了新的理念。学生被教师纷繁芜杂的‘问’搞得迷迷瞪瞪、晕头转向。笔者曾统计过,某个老师上公开课从开始一直‘问’到底,总共设计了60多个‘问’,课堂被‘问”得乱七八糟。”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谈谈如何把握教学方法的实质,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确立“学科结构运动”的理论基础与行动纲领的是 A、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 教育过程 C、 课程编制 D、 科学管理的原理
“实践性课程”的中心是 A、 教师 B、 教材 C、 学生 D、 环境
在系统的实践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假设体系的基础之上确立的西方近代最完整的教学 论体系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 B、 杜威 C、 卢梭 D、 夸美纽斯
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A、 谈话教学 B、 实物教学 C、 图式教学 D、 非指导性教学
当前,在中小学校开展的“国旗下讲话”被认为是一种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虚无课程 D、 正式课程
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 A、 联想 B、 综合 C、 分化 D、 同化
儿童在熟悉“鸡”“鸭”“鹅”等概念后,再来掌握“家禽”这一概念时,是奥苏伯尔所认为的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自主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进行外文单词翻译的学习,属于 A、 辨别学习 B、 规则学习 C、 言语联想学习 D、 信号学习
在教学中,要为某学科在每个阶段的系统的知识总体提供预备性、要素性的知识,要掌握此种认识的方法和科学方法论,以及在这种方法论中表现出来的人类学意义。这样的教学过程是 A、 非指导性教学 B、 发展性教学 C、 发现性教学 D、 范例性教学
“生成性目标”可以上溯到的教育哲学命题是 A、 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 B、 教育长即生活 C、 教育即生长 D、 教育是一种社会的过程
课程开发以学习者需要为基点、强调学习者的需要的优先性的时候,这种课程是 A、 儿童中心课程 B、 教师中心课程 C、 知识中心课程 D、 社会中心课程
“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人格”,这种表述属于 A、 教学目标 B、 课程目标 C、 教育目标 D、 教育目的
课程理论、课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下列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 经验课程与活动课程 B、 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 C、 经验课程与综合课程 D、 经验课程与STS课程
有一种教学方法为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所青睐,这种教学方法是 A、 提示型教学方法 B、 自主型教学方法 C、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D、 研讨型教学方法
教学对话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 A、 对话情境 B、 教师素养 C、 学生水平 D、 教材内容
在下列课程类型中,最传统的学科课程是 A、 科目本位课程 B、 学术中心课程 C、 活动课程 D、 综合学科课程
将课程基本着眼点定位于儿童的兴趣和动机的课程是 A、 综合课程 B、 经验课程 C、 学科课程 D、 地方课程
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派纳 B、 杜威 C、 卢梭 D、 麦克唐纳
下列属于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课程形态是 A、 融合课程 B、 广域课程 C、 相关课程 D、 STS课程
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 A、 加德纳 B、 布鲁姆 C、 布鲁纳 D、 罗杰斯
下列属于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的是 A、 附带学习 B、 文纳特卡计划 C、 分组学习 D、 同步学习
在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中,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被称之为 A、 理想的课程 B、 理解的课程 C、 正式的课程 D、 运作的课程
下列不属于课程实施取向的是 A、 行为取向 B、 忠实取向 C、 相互适应取向 D、 创生取向
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其中,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所依据的分类标准是 A、 评价关注的焦点 B、 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 C、 评价的方法 D、 评价的作用性质
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这种评价是 A、 第一代评价 B、 第二代评价 C、 第三代评价 D、 第四代评价
下列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共同特点的是 A、 反对传统教学中机械的客观主义的知识观 B、 认为知识是主体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能动地建构起来的 C、 认为知识不是价值中立的 D、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有价值的
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被称为 A、 实际奠基区 B、 能动发展区 C、 潜力提升区 D、 最近发展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情境教学又称为 A、 合作式教学 B、 小队式教学 C、 个别化教学 D、 抛锚式教学
“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属于课程实施的 A、 相互适应取向 B、 忠实取向 C、 创生取向 D、 解放取向
下列属于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基本特征的是 A、 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 B、 教学设计是一种工程、一种技术 C、 教学设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 D、 教学设计本质上是排斥教师的
简述泰勒评价理念的特点
简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涵义和基本特点。 .
简述经验课程论的基本特征。
简述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四种典型模式
简述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
请结合实际,谈谈自主型教学方法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请谈一下,倡导综合课程的依据,以及现实中怎样进行综合课程开发。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我认为受教育的个人是社会的个人,而社会便是许多个人的有机结合。如果从儿 童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 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的集体。” 以上材料反映的是课程内容选择的哪一种取向?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您对这一取向 的认识。
简述夸美纽斯教学原理的基本内容。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A、 博比特 B、 查特斯 C、 泰勒 D、 泰罗
被誉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 《课程》 B、 《课程编制的原理》 C、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D、 《儿童与课程》
.从本质上看,实践眭课程的深层价值追求是 A、 技术兴趣 B、 解放兴趣 C、 实践兴趣 D、 价值兴趣
.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裴斯泰洛齐 D、 拉特克
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撰写的教育小说是 A、 《爱弥儿》 B、 《窗边的小豆豆》 C、 《夏洛的网》 D、 《教育漫话》
.提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裴斯泰洛齐 C、 赫尔巴特 D、 罗杰斯
斯腾豪斯提出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A、 目标模式 B、 审议模式 C、 过程模式 D、 工作模式
儿童在熟悉“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概念以后再来掌握“蔬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出的 A、 下位学习 B、 上位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