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

公开表扬进步大的同学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 A.正强化作用 B.负强化作用 C.替代强化作用 D.自我强化作用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比较法
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部分,即一般教育效能感和() A.自我效能感 B.个人教学效能感 C.管理效能感 D.以上都不正确
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方式是() A.命题 B.直观 C.图式 D.概念
苛勒认为学习的实现是通过() A.尝试错误 B.顿误 C.同化 D.意义建构
思维可以逆转,并获得了长度、面积等守恒的儿童,其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3~6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考试时注意自己答题速度和时间,属于() A.组织策略 B.计划策略 C.学习时间管理策略 D.监控策略
马斯洛认为,人类最高级的需要是() A.安全的需要 B.爱和归属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根据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大部分青少年和成人都处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原则水平
桑代克认为,对学习的解释应包括某种动机原则,它所对应的学习律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近因律
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沉思型 B.冲动型 C.聚合型 D.发散型
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说明处于操作() A.定向阶段 B.模仿阶段 C.整合阶段 D.熟练阶段
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 A.布卢姆 B.斯金纳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完成较难的任务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应() A.偏低 B.中等 C.偏高 D.不确定
有机体学会对类似条件刺激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其为()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属于() 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态度
教师期望效应也称为() A.南风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强化效应 D.扇贝效应
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A.组织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学习方法 D.精细加工策略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要想较好地完成较难的任务,最佳动机激起水平应() A.偏低 B.中等 C.偏高 D.不确定
生成学习理论在建构主义流派中属于() A.认知建构主义 B.激进建构主义 C.社会建构主义 D.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下列哪种学习相对最复杂() A.信号学习 B.辨别学习 C.连锁学习 D.概念学习
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是() A.南风效应 B.自我应验效应 C.强化效应 D.扇贝效应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调节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认知策略 D.以上都不正确
主张“从做中学”,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人是()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教师对学生公开表扬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 A.正强化作用 B.负强化作用 C.替代强化作用 D.自我强化作用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反思最集中体现在() A.积极的验证阶段 B.重新概括阶段 C.观察与分析阶段 D.具体经验阶段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在迁移理论中,提出共同要素迁移理论的人是() A.贾德 B.桑代克 C.奥苏贝尔 D.安德森
阅读技能是一种() A.学习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动作技能
个体把成功或失败归时于努力,这属于() A.稳定的内部归因 B.不稳定的内部归因 C.稳定的外部归因 D.不稳定的外部归因
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 A.抛锚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探索教学 D.合作教学
简述马斯洛的内在学习论。
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五种分类。
简述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的区别。
简述迁移理论中的形式训练说。
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含义
简述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思路。
简述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迁移理论。
简述先行组织者的含义及类型。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简述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
简述教学中常用的行为塑造技术。
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哪些。
简述抛锚式教学设计的内涵。
比较正强化与负强化的异同。
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
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