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阿坝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第一次提出了 A、 自然教育理论 B、 学前公共教育的主张 C、 实用主义教育主张 D、 做中学的主张
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教育的结果的教育家是 A、 洛克 B、 卢梭 C、 皮亚杰 D、 凯米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百科全书是 A、 《大教学论》 B、 《儿童心理之研究》 C、 《童年的秘密》 D、 《世界图解》
教师根据研究的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育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称为 A、 生物起源说 B、 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 神话起源说
关于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正确的说法是 A、 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B、 采用公养、公育形式 C、 教育无阶级性 D、 教育与生产劳动融合在一起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肇革,女擎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这个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出自 A、 《礼记》 B、 《论语》 C、 《学记》 D、 《孟子》
欧洲中世纪认为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新生婴儿生下来就怀有嫉妒、贪婪之心,体罚儿童盛行。这种儿童观称为 A、 预成论 B、 小大人说 C、 性恶论 D、 性善论
被誉为“幼儿园之父”,推动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家是 A、 裴斯泰洛齐 B、 洛克 C、 福禄贝尔 D、 蒙台梭利
下面观点属于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的是 A、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B、 倡导行为课程 C、 教育即生活 D、 提倡和谐教育
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的学前机构教育走向 A、 精英化 B、 大众化 C、 学术化 D、 普及化
艾里克森认为儿童早期(1.5-3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B、 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C、 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D、 培养独立感,体验情感的实现
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含义是 A、 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 B、 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 D、 教学的目标应该稍低于学生现有的水平
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矾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A、 陶行知 B、 陈鹤琴 C、 张雪门 D、 张宗麟
早期的家庭学前教育采用的是个别教学,随着工业革命和机器化大生产的出现,大批量培养人才成为社会迫切需求,班级授课制应运而生,说明教学组织形式受制于 A、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 政治制度 C、 文化 D、 人口
东东出生时,不会翻身也不会爬。在爸妈的精心照料下,三个月会抬头,然后会翻身,接着是坐、爬、站,1岁左右会直立行走,说明儿童的动作发展遵循的顺序是 A、 从小肌肉动作到大肌肉动作 B、 从头部动作到下肢动作 C、 从有意动作到无意动作 D、 从四周动作到中心动作
人们常说有的人“聪明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这表明入的身心发展具有 A、 个别差异性 B、 阶段性 C、 方向性 D、 顺序性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表述,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目标的组成,依次是 A、 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B、 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C、 智、体、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 D、 美、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的美育,应该以 A、 训练技能技巧为主 B、 培养审美观念、概念为主 C、 培养审美情感、兴趣为主 D、 静静地欣赏富有内在美的艺术作品为主
家庭教育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子女的一生。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体现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 A、 情感性 B、 全面性 C、 稳定持久性 D、 权威性
一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年幼的孩子只要生活上照顾周到就可以了,这种教育观往往产生的教养方式是 A、 专制型 B、 放任型 C、 民主型 D、 情动型
某幼儿园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针对隔代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这种做法体现了 A、 分类指导原则 B、 家长主体性原则 C、 双向互动原则 D、 因地制宜原则
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日本
玩具和图书是儿童良好的伙伴,我国第一所儿童玩具图书馆出现在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天津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中,最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尊重幼儿兴趣的活动是 A、 集体活动 B、 小组活动 C、 个体活动 D、 全园活动
“认识几种常见的报警电话”这一目标属于 A、 幼儿园教育总目标 B、 年龄阶段目标 C、 教育领域分类目标 D、 教育活动目标
以下活动属于学前社会教育内容的是 A、 倾听与表达能力教育 B、 多元文化教育 C、 身心素质教育 D、 自然环境教育
某幼儿园开展的科研课题进入结束阶段,邀请了相关部门专家对该课题进行成果验收及评价,这种评价属于 A、 诊断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自我评价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 A、 以园长为本 B、 以教师为本 C、 以幼儿园为本 D、 以幼儿为本
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 A、 以教师自评为主 B、 园长评价为主 C、 家长评价为主 D、 教育行政部门评价为主
试述幼儿园教师的权利。
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A、 蔡元培 B、 陶行知 C、 陈鹤琴 D、 张学门
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学科化”的倾向表明其价值取向是 A、 知识中心 B、 能力中心 C、 个体中心 D、 社会中心
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教育的主要手段是 A、 学习 B、 游戏 C、 劳动 D、 生活
世界上第一所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由福禄贝尔创办于 A、 1816年 B、 1837年 C、 1903年 D、 1907年
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以及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是 A、 经济水平 B、 政治制度 C、 文化传统 D、 科学技术
《教育规划纲要》对学前教育发展任务是到2020年全面普及 A、 学前一年教育 B、 学前二年教育 C、 学前三年教育 D、 0—3岁婴幼儿教育
体现一个国家教育水平蔼低的是 A、 经济发展实力 B、 民族文化繁荣 C、 个人受教育水平 D、 科学技术水平
从医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判定儿童,其年龄标准分别是 A、 O—l4岁,0—l2岁 B、 0—15岁,0—l2岁 C、 O—l8岁,0—l4岁 D、 0—14岁,0—l8岁
推动儿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遗传素质 B、 社会因素 C、 主观因素 D、 自然因素
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指的是 A、 教育规律 B、 教育方针 C、 教育目的 D、 培养目标
儿童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即是儿童的 A、 主体性 B、 目的性 C、 天性 D、 社会性
学前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 A、 各科教学 B、 班级管理 C、 游戏活动 D、 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
学前儿童美育的主要内容是 A、 自然美育 B、 生活美育 C、 艺术美育 D、 情感美育
通过游戏活动模拟参与、体验社会活动使学前儿童通过承担一定的角色,了解和学会社会生活,学会交往、合作,培养集体意识,这是学前儿童体育实施的 A、 经常性原则 B、 多样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实效性原则
学前家庭教育融于儿童的衣、食、住、行和游戏玩耍等额日常生活中,所体现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A、 情感性 B、 全面性 C、 持久性 D、 权威性
马卡连柯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迈进”,表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具有 A、 奠定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功能 B、 指导儿童基本生活技能的功能 C、 指导儿童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 D、 培养儿童起好行为习惯的功能
“权威性”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是 A、 高要求、高反应 B、 高要求、低反应 C、 低要求、高反应 D、 低要求、低反应
家长对孩子不良行为习惯重在预防和矫治,千方百计让孩子知道“我能行”“我进步”“我真棒”,这些做法是贯彻了家庭教育的 A、 严慈相济原则 B、 正面教育原则 C、 科学适度原则 D、 一贯一致原则
通过让孩子体验由自己的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纠正其行为的方法,Ⅱ琏 A、 榜样示范法 B、 正面说理法 C、 游戏体验法 D、 自然后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