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农业大学食品毒理学

完整的毒理学评价可划分四个阶段,下述哪一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
A.第一阶段进行急性毒性试验
B.第二阶段进行短期喂养试验
C.第三阶段进行亚慢性毒试验
D.第四阶段进行人群接触试验研究
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
A.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一定时间、一定方式接触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D.其根据急性毒性试验来确定
毒物是( )
A.对大鼠经口LD50>500mg/kg体重的物质
B.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pKa为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
A.口腔
B.胃
C.十二指肠
D.小肠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
A.2天
B.4天
C.2周
D.3周
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C.经口>腹腔注射
D.经皮>经口
危险度是( )
A.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能力
B.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
C.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性估计
D.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免疫细胞不包括( )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单核吞噬细胞
D.胸腺
凡属与已知物质的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衍生物或类似物,则( )
A.可不进行毒性试验
B.只需进行第一、二、三阶段毒性试验
C.据一、二、三阶段毒性试验判断是否进行第四阶段毒性试验
D.进行第一、二、三和四阶段毒性试验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不包括( )
A.倒位
B.碱基置换
C.移位
D.缺失
外来化学物一般毒性评价程序中的最后阶段是( )
A.急性毒性试验
B.遗传毒性试验
C.亚慢性毒性试验
D.慢性毒性试验
皮肤刺激和致敏试验是安全评价的哪个阶段(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危险度评价的第一阶段,且为定性评价阶段的是( )
A.危害性认定
B.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C.确定参考剂量
D.确定实际安全剂量
属于食品中天然来源毒物的是( )
A.农药
B.兽药
C.有毒重金属
D.龙葵素
致癌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需经过Ⅰ、Ⅱ代谢,产生代谢物才有致癌活性,这一过程称为( )
A.激活
B.代谢灭活
C.代谢活化
D.有效代谢
以下哪项试验是体外培养细胞的基因正向突变试验( )
A.微核试验
B.Ames试验
C.显性致死试验
D.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以营养缺陷的突变体为指示生物,观察受试物能否纠正或补偿突变体的致突变试验为( )
A.微核试验
B.Ames试验
C.显性致死试验
D.染色体畸变试验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不包括( )
A.整体动物试验
B.体内试验
C.人体试验
D.体外试验
食品毒理学的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要求试验动物染毒( )
A.3个月以上 
B.6个月以上
C.9个月以上
D.12个月以上
在亚慢性毒性试验设计中,试验成败的关键是( )
A.染毒剂量的选择
B.受试动物品种
C.受试动物数量
D.染毒方法的选择
化学毒物致癌性的鉴别方法有( )
A.短期试验
B.动物诱癌试验
C.人群流行病学观察
D.遗传毒性试验
E.生殖毒性试验
PCR技术的主要过程包括()
A.变性
B.标记
C.退火
D.杂交
E.延伸
基因芯片按用途可分为()
A.基因表达芯片
B.有机片基基因芯片
C.无机片基基因芯片
D.DNA测序芯片
E.流式细胞术
动物组织中的有毒物质包括()
A.甲状腺素
B.肾上腺激素
C.病变淋巴腺
D.胆酸
E.维生素A
常见消化酶抑制剂有()
A.龙葵碱
B.胰凝乳蛋白酶抑制剂
C.胰蛋白酶抑制剂
D.α-淀粉酶抑制剂
E.麦芽酚
海葵、海蜇、章鱼中含有的天然毒素是( )
A.雪卡毒素
B.Pyropheophorbide a 毒素
C.蛋白质毒素
D.岩蛤毒素
关于铬及其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为( )
A.三价铬
B.六价铬
C.二价铬
D.金属铬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LD100是能够引起一组生物体全部死亡的最高剂量
B.LD50是一个统计学数值,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LD0是能够引起一组生物中个别发生死亡的最低剂量
D.LD50只能用改进的寇氏法进行计算
作为防腐剂,山梨酸分子能够与微生物酶系统的某基团结合,从而破环其活性,达到抑菌目的,该基团为( )
A.巯基
B.甲基
C.羟基
D.羰基
Zellveger综合征是某种物质慢性中毒所致,该物质是 ( )
A.氟
B.硒
C.碘
D.铁
下列关于毒作用带叙述正确的是( )
A.急性毒作用带是急性阈剂量与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
B.慢性毒作用带是慢性阈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
C.急性毒作用带值越大,表示毒物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的危险性越大
D.慢性毒作用带值越大,表示毒物引起慢性中毒死亡的危险性越大
关于外源化学物质被机体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是外来化合物经过各种途径透过机体的细胞膜进入血液的过程
B.外源化学物质被机体吸收的主要途径为经呼吸道和胃肠道
C.胃肠道是外来化合物最主要吸收途径,主要在胃中进行
D.脂水分配系数在1左右容易透过生物膜
制定化学毒物卫生标准最重要的毒性参数依据是( )
A.LD50
B.LD0
C.LOAEL或NOAEL
D.以上均不对
3,4-苯并[α]芘具有强致癌性,主要表现在( )
A.胃癌
B.肝癌
C.肺癌
D.消化道癌
黄曲霉毒主要诱发( )
A.皮肤癌
B.淋巴癌
C.肝癌
D.肺癌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原则是( )
A.分阶段进行
B.按不同部位进行
C.按剂量大小进行
D.按个体差异进行
黄曲霉毒素毒性最强的是( )
A.AFM1
B.AFB1
C.黄曲霉毒素Q1
D.黄曲霉醇
苦杏仁中毒属于( )
A.皂素中毒
B.真菌中毒
C.霉菌毒素中毒
D.氰苷中毒
目前已知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是( )
A.黄曲霉毒素
B.T-2毒素
C.玉米赤霉烯酮
D.肉毒毒素
发芽和变绿的马铃薯中含有哪种毒素( )
A.龙葵碱
B.秋水仙碱
C.吡咯烷生物碱
D.生氰糖苷
遗传毒性致癌物不包括( )
A.直接致癌物
B.间接致癌物
C.无机致癌物
D.细胞毒剂
雌性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法不包括( )
A.显性致死试验 
B.体外试验
C. 动物试验 
D.病理组织学测定
下列哪项技术结合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定量细胞化学和定量荧光细胞化学的应用( )
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B.基因芯片技术
C.流式细胞术
D.基因差异分析技术
无细胞克隆技术指的是( )
A.SCGE技术
B.DNA芯片技术
C.流式细胞术
D.PCR技术
安全性评价的第五阶段主要是指( )
A.致癌试验
B.致畸试验
C.人体试验
D.代谢试验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主要表现在( )
A.致敏
B.致癌
C.致畸
D.致突变
E.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多环芳烃的来源包括()
A.煤炭
B.石油
C.油墨
D.汽油
E.木柴
二噁英的毒性包括()
A.致癌
B.致突变
C.致畸
D.生殖毒性
E.造成免疫力下降
有机磷农药的优点有()
A.药效较高
B.适用面广
C.不易过高残留
D.有高效解毒剂
E.有较好的渗透性
常见生物碱糖苷有()
A.秋水仙碱
B.黄樟素
C.龙葵毒素
D.吡咯烷生物碱
E.茶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