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新乡学院教育学原理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1.2分)1.2 分 A、 现实性 B、 必然性 C、 方向性 D、 可能性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1.2分)1.2 分 A、 学校 B、 教育内容 C、 教师 D、 学生
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哪条教学原则相一致? ( )。(1.2分)1.2 分 A、 学而知之 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温故而知新 D、 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1.2分)1.2 分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义务教育具有( )。(1.2分)1.2 分 A、 公共性 B、 民主性 C、 免费性 D、 强制性
( )是指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1.2分)1.2 分 A、 应用研究 B、 基础研究 C、 行动研究 D、 实证研究
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1.2分)1.2 分 A、 学校教育制度 B、 国家 C、 教育体制 D、 义务教育
由于教师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人文、科学知识,所以教师还扮演着( )角色。(4.0分)4.0 分 A、 研究者 B、 示范者 C、 朋友 D、 传道者
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学生享有( )(1.2分)1.2 分 A、 身心健康权 B、 人身自由权 C、 人格尊严权 D、 隐私权
就教育专业素养而言,教师除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论和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具有一定的( )(1.2分)1.2 分 A、 交往能力 B、 研究能力 C、 管理能力 D、 学习能力
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1.2分)1.2 分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制度文化 D、 观念文化
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1.2分)1.2 分 A、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B、 遗传素质 C、 家庭的环境 D、 后天学习和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李教师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李老师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1.2分)1.2 分 A、 安置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世界上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1.2分)1.2 分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梅伊曼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1.2分)1.2 分 A、 调控功能 B、 导向功能 C、 评价功能 D、 激励功能
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就是( )(1.2分)1.2 分 A、 创新教育 B、 素质教育 C、 义务教育 D、 全民教育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1.2分)1.2 分 A、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1.2分)1.2 分 A、 赫尔巴特 B、 皮亚杰 C、 杜威 D、 瓦•根舍因
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以下哪个特点( )(1.2分)1.2 分 A、 教育终身化 B、 教育全民化 C、 教育民主化 D、 教育多元化
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表示了教师在( )方面的权力。(1.2分)0.0 分 A、 科研学术活动权 B、 教育教学权 C、 管理学生权 D、 进修培训权
教师应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这是尊重和发挥( )。 (1.2分)0.0 分 A、 学生的主体性 B、 学生的差异性 C、 学生的创造性 D、 学生的发展性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 )。 (1.2分)0.0 分 A、 实践活动 B、 交往活动 C、 课堂活动 D、 认识活动
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叫做学校教育。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的显著特点是教会几乎垄断了学校教育。
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 )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育内容 C、教师 D、学生
2 持有外铄论观点的学者是 A、 格塞尔 B、 卢梭 C、 洛克 D、 孟子
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洛克
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 A、美德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 A、学校教育制度 B、国家 C、教育体制 D、义务教育
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育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某学校开发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论专家( )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A、杜威 B、卢梭 C、拉尔夫·泰勒 D、裴斯泰洛齐
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久加诺夫 D、赞可夫
实行单轨学制比较典型的国家是( ) A、英国 B、苏联 C、美国 D、中国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素质教育理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C、创新教育理论 D、生活教育理论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 ( )。 A、专门职业 B、非独立的社会职业 C、独立的社会职业 D、非专门职业
“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A、朱熹 B、孔子 C、孟子 D、斯宾塞
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哪条教学原则相一致? ( )。 A、学而知之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温故而知新 D、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是指研究者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的方案和实践方法。 A、应用研究 B、基础研究 C、行动研究 D、实证研究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1902年的“壬寅学制” B、1904年“癸卯学制” C、1922年“壬戌学制 D、1922年“六三三”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