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承办一场工作会议,县上多位领导都要出席讲话,管委会里几名负责起草讲话文稿的干部有点“犯难”。“同一个会议主题,几位领导都是要表达督促工作落实的意思。但我们拟讲话稿时必须有所区分,同样的意思要用不同的话来表达,大量时间花在了绞尽脑汁遣词造句上。”其中一名干部坦言,自己长期负责材料起草,有时候一天就要出一份材料。重压之下,自己很难到基层实地调研,写材料时往往是从各部门要来基础材料进行二次加工,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为了能向上级机关充分展示自身的工作成绩,一些基层单位在撰写材料时“添油加醋”,力求面面俱到。在个别地方,工作材料甚至“千文一面”。西部一厅级单位的中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有时针对一个问题,几个地市上报材料中的主要内容几乎一模一样:内容都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资金配套”等等。上级机关最想了解的,各地因地制宜出台的具体措施却基本看不到,令人哭笑不得。
第1题,共1个问题
(简答题)为了能向上级机关充分展示自身的工作成绩,一些基层单位在撰写材料时“添油加醋”,或套路化严重。对于这种“成绩不够,材料来凑”、“材料出政绩”、几段话就能说清楚的事却要写成长篇大论的“长、空、旧、虚”现象,你怎么看?
出自:事业单位考试(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