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法律史

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A.新儒学
B.道统学说
C.佛教学说
D.程朱理学
理学的最高范畴是
A.“礼”
B.“无欲”
C.“仁”
D.“理”
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有治人,无治法
B.无为而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德、礼、政、刑
主张刑罚以严为本的南宋思想家
A.邵雍
B.朱熹
C.王阳明
D.范仲淹
朱熹“严刑”主张的具体内容有
A.恢复肉刑
B.推行社仓
C.以口数占田
D.限制赎刑
E.严惩奸凶
明朝倡导“以公理灭私情”理论学说的是
A.朱熹
B.丘浚
C.王守仁
D.张居正
反映丘濬“经世致用”思想的著作是
A.《明夷待访录》
B.《读通鉴论》
C.《大学衍义补》
D.《四书章句集注》
在丘濬看来,“明刑弼教”是刑罚的
A.一般价值
B.普通价值
C.特殊价值
D.根本价值
丘濬对“复仇”的主张是
A.反对复仇
B.赞成复仇
C.控制复仇
D.经义两不失
丘浚对赎刑的主张是
A.反对
B.肯定
C.无所谓
D.限制
《大学衍义补》专门论述道理和主张是
A.治国
B.修身
C.齐家
D.平天下
E.诚心
制定并颁布《开皇律》的是
A.杨坚
B.杨广
C.李渊
D.李世民
杨坚对死刑判决极为审慎,规定了
A.复奏制度
B.四复奏制度
C.五复奏制度
D.三复奏制度
唐太宗时期,在“安人宁国”方针指导下,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乐”的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
A.房玄龄
B.长孙无忌
C.刘文静
D.魏征
“九卿议刑”所议的刑罚是
A.笞刑
B.流刑
C.徒刑
D.死刑
王安石重视法律的作用,并要求严格依法办事,这一思想包括
A.君主应当知法、守法
B.执法应“刑平而公”
C.法在必行,奸无所赦
D.“有司议罪,惟当守法”
E.整饬吏治,慎用刑罪
汉初总结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的著作最为有名的著作是
A.《新语》
B.《过秦论》
C.《论积贮疏》
D.《史记》
西汉时期提出“刑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
A.陆贾
B.曹参
C.贾谊
D.萧何
在由黄老过渡到董仲舒新儒学的过程中,一位颇为重要的人物是
A.贾谊
B.晁错
C.陆贾
D.陈平
西汉中期,为“群儒之首”的人是指
A.贾谊
B.董仲舒
C.公孙弘
D.陆贾
将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实践的第一人是
A.贾谊
B.公孙弘
C.董仲舒
D.荀子
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主要有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更化论
C.无为论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E.退化论
董仲舒特别推崇的儒家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诗经》
D.《孟子》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
A.贾谊
B.卫绾
C.董仲舒
D.张汤
董仲舒创造“天人感应”的目的是
A.加强诸侯的权势
B.加强和维护君主的权势
C.为了谴告君主
D.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贯穿于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和夫妇之间的中心是
A.礼
B.智
C.法
D.孝
《孝之》上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
A.不忠
B.谋反
C.谋叛
D.不孝
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的思想家是
A.贾谊
B.董仲舒
C.王充
D.仲长统
最先把儒家的经义应用于法律的思想家是
A.贾谊
B.张汤
C.王充
D.董仲舒
东汉王朝的根本大法是
A.《白虎通义》
B.《论语》
C.《盐铁论》
D.《春秋繁露》
第一个出来从理论上对东汉谶纬神学系统的批判和清算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王充
C.王符
D.仲长统
仲长统对肉刑的看法是
A.废除肉刑
B.恢复肉刑
C.限制肉刑
D.不置可否
鲍敬言批判并否定了“君权神授”论,提出了
A.暴力征服说
B.礼法君子说
C.贤人治国说
D.一家之法说
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无君主、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
A.杜预.
B.刘颂
C.张斐
D.鲍敬言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的核心是
A.人治
B.法治
C.武治
D.文治
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A.辽
B.宋
C.金
D.北魏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D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王充对天刑的批判,打破了哪几种学说的独尊的沉闷局面
A.经学
B.法学
C.道学
D.谶纬神学
E.墨学
黄老思想的中的“黄”和“老”指的是
A.黄帝
B.老子
C.庄子
D.炎帝
E.杨朱
刘颂的重法主张主要包括
A.恢复肉刑
B.纲举网疏
C.法令画一,执法必严,以律断罪
D.“理直刑正”
E.“文约而例直,听省而禁简”
韩愈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君权至上与“道统论”
B.“三不足”的变法理论
C.圣人“制刑”和天刑说
D.法令贵一,自上行之
E.“德礼为先,辅以政刑”
柳宗元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天人不相预”
B.赏罚及时说
C.应经合义说
D.法律起源于“势”说
E.刑、礼“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下列是白居易提出的是
A.贫穷是犯罪的根源
B.“天人不相预”
C.肉刑可废不可复
D.性三品说
E.慎选司法官吏
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
A.魏征
B.韩愈
C.白居易
D.柳宗元
韩愈“道统论”的中心思想是
A.清静无为
B.“弃君臣、去父子、禁生养”
C.依法治国
D.仁义道德
唐代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
A.韩愈
B.柳宗元
C.白居易
D.李世民
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
A.势
B.理
C.群
D.利
认为只有刑、礼、道“循环表里,迭相为用”,才能使“王者之化”成功的是
A.韩愈
B.王安石
C.柳宗元
D.白居易
唐律中规定的贵族官员享有的特权有
A.八议
B.请
C.减
D.赎
E.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