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河南师范大学中国法律史
“有治人,无治法”
简述孔子“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德治论
简述子产铸刑书的意义
以德配天
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精华是
A.直接民权
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
D.权力制衡
近代思想家中,认为“中国考试制度是世界最好的制度”的是
A.章太炎
B.龚自珍
C.魏源
D.孙中山
“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
A.孙中山
B.章太炎
C.黄兴
D.黎元洪
章太炎“限袭产之数”主张的实质是限制
A.人身权
B.继承权
C.契约权
D.房产权
章太炎曾主张实行“四权分立”,即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再加上
A.监督权
B.考试权
C.外交权
D.教育权
提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的近代思想家是
A.魏源
B.龚自珍
C.洪秀全
D.梁启超
近代提出“更法改图”命题的思想家是
A.魏源
B.龚自珍
C.洪秀全
D.康有为
龚自珍认为,国家、刑罚、礼乐起源于
A.工
B.商
C.农
D.兵
在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中,开始接触到外国资产阶级法律知识并意识到资产阶级民主制优于封建君主制的是
A.魏源
B.林则徐
C.龚自珍
D.康有为
“治法在人”的提出者是
A.魏源
B.林则徐
C.龚自珍
D.黄宗羲
太平天国“人无私财”,“天下为公”的思想集中体现于
A.《太平刑律》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立法制喧喻》
洪仁玕制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建国方略》
D.《资政新篇》
曾国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一秉于礼
B.更法改图
C.革故鼎新
D.趋时更新
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
A.一秉于法
B.一秉于礼
C.一秉于德
D.一秉于刑
张之洞“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的前提是
A.西体中用
B.不违反纲常名教
C.全盘西化
D.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康有为认为要消除犯罪,最根本的方法是
A.日张法律
B.日议轻刑
C.日讲道德
D.去“九界”
在建立君主立宪、实行三权分立的问题上,康有为着重探讨的是建立
A.代议机构
B.司法机构
C.行政机构
D.宪法机构
“三全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梁启超认为最完美的法律起源于人的“良知”和
A.契约
B.暴力
C.革命
D.幻想
谭嗣同《仁学》中所谓“仁”的第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是
A.平等
B.爱人
C.自由
D.人权
谭嗣同的法律思想有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B.只可立宪,不可革命
C.抨击封建纲常名教
D.三权分立
E.法律起源于“良知”
清末法律改革的直接目的在于
A.富国强兵
B.共和革命
C.改革大清律
D.收回领事裁判权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采用罪刑法定原则的刑律是
A.《大清律例》
B.《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新刑律》
D.《大清律集解》
清末法律改革中,针对《大清新刑律草案》展开激烈论争的两派是
A.改良派与礼教派
B.革命派与礼教派
C.礼教派与法理派
D.洋务派与法理派
《大清新刑律》颁布于
A.1901年
B.1910年
C.1907年
D.1911年
参与起草《大清新刑律》的日本法学家是
A.志田钾太郎
B.小河滋次郎
C.冈田朝太郎
D.松冈义正
清末法理派的代表人物有
A.梁启超
B.伍廷芳
C.杨度
D.沈家本
E.张之洞
清末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是
A.孙中山
B.梁启超
C.沈家本
D.康有为
“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的主张反映了沈家本当时
A.提倡援引比附
B.反对比附援引
C.反对罪刑法定
D.主张教化为先
沈家本主张用法“平恕”,执法“得中”。他认为中国历代刑法中,最为“得中”的是
A.汉律
B.晋律
C.唐律
D.宋刑统
视“法律为专门之学”的清末思想家是
A.沈家本
B.梁启超
C.孙中山
D.张之洞
近代被誉为“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的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沈家本
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
A.王安石
B.黄宗羲
C.王夫之
D.范仲淹
E.李贽
为了保证民主与平等,黄宗羲提出的设想是
A.相扶成治
B.分权分治
C.君臣分治
D.学校议政
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
A.顾炎武
B.王夫之
C.黄宗羲
D.梁启超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观点出自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读通鉴论》
D.《黄书》
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命题的思想家是
A.韩非
B.荀子
C.黄宗羲
D.王夫之
“趋时更新”的法律观点的提出者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魏源
D.王安石
为了维护君主权威,金世宗提出
A.绝对专制
B.严刑镇压
C.严于防范
D.慎行“议亲”、“议贤”
金世宗认为“议贤”过程中,“贤”的最低标准在于
A.仁
B.礼
C.德
D.守法
辽、金、元时期,对“八议”制度提出批评的皇帝是
A.金熙宗
B.耶律楚材
C.金世宗
D.耶律阿保机
元朝初年的立法指导原则主要是耶律楚材起草的
A.《大札撒》和《便宜一十八事》
B.《陈时务十策》和《大札撒》
C.《元史刑法志》和《大札撒》
D.《便宜十八事》和《陈时务十策》
元代提出建立封建法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的是
A.耶律楚材
B.完颜雍
C.窝阔台
D.铁木真
完颜雍确立君主的最高权威是通过
A.议亲
B.议贤
C.刑
D.礼
E.德
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丘濬
B.朱熹
C.王阳明
D.程颢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