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00525《公文选读》

“已于灰午汶电部”一语,()为韵目代日,()为地支纪时。
夸张
大总统令的用途包括()。
A:公布法律
B:公布教令
C:公布国际条约
D:公布预算
E:公布官员任免
试述两宋以来,牒文种的分支、演化。
批答
宋代百官对皇帝当殿陈事时所用的上奏文种称()。
A:上书
B:奏札
C:表
D:题本
就文种源流而言,签呈可视为由()派生的支种。
元代创用表识官员身份的“牌符”,分别发给万户、千户、百户官以()
A:虎头金牌
B:青字牌
C:红字牌
D:平金牌
E:平银牌
批复
概述“笺”行文对象之变化。
民国时期的报告公文,大体上可分的类型有()
A:总结报告
B:审查报告
C:工作报告
D:咨呈报告
E:情况报告
在国办《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中指令的取消时间是()
A:1957年
B:1981年
C:1987年
D:1993年
1914年《大总统公文程式令》第七条规定:盖用大总统印,由国务卿副署的有()
A:训令
B:策令
C:申令
D:告令
E:批令
上报的公文,文头之上应空()行,供收文的上级机关批示之用。
什么是批答?简析批答与诏书等君命文种的不同之处。
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决议文种的使用情况及原因。
避讳的方法有三种:(1)(缺笔);(2)换不同音的近意字;(3)空出此字不写,而以“()”字样代之。
“启”自唐代以来逐渐定型为陈述政事的准上奏文种,其呈送对象主要有()。
A:皇太子
B:皇上
C:皇太后
D:诸王
E:皇后
民国时期两个机关就同一事项用函往复联系、商洽时,其答复在后之函,谓之()
A:便函
B:问函
C:复函
D:续函
为达到预期行文目的,依循特定行文关系,适应实际公务需要,而采用一定谋篇方式确定内容,并灵活运用相应技巧所作的文字表述是()。
A:文书
B:应用文
C:公文
D:文章
过所
民国时期“禀”的正文,主要分层展开的内容包括()
A:事由
B:具禀人简介
C:情况
D:意愿
E:请求
草案
在我国古代,将刺作为官府之间询问事宜的平行公文的时期是()。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南北朝
《国务院送阅技术官官俸法等草案的交片》的主体内容在()。
A:正件
B:附件
C:正附件之间
D:随文
()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的文种,但已向限定于()范围这一方向转化。
简述公文程式的含义和意义。
联用格
为商洽工作而主动发出的公函是()。
A:商函
B:请准函
C:复函
D:问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