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题库
首页
所有科目
自考历年真题
考试分类
关于本站
游客
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出自:采油地质工
原油的蜡、胶质和沥青的含量组成是影响()的因素。
A:自喷
B:出砂
C:抽油
D:结蜡
()的风化产物是沉积岩的主要物质来源。
正常生产的注水井流劫压力一定()。
A:小于静水柱压力
B:小于饱和压力
C:小于生产压力
D:大于地层压力
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其岩石性质与古生物演化突变,沉积作用上有间断,新老地层间有广泛的剥蚀面,剥蚀面上常堆积有底砾岩,剥蚀面与上覆地层平行,但披盖在不同的下伏地层之上的接触关系称为()接触。
A:整合
B:假整合
C:角度不整合
D:平行不整合
加热炉除给原油加热外,另一个作用是()。
A:增加沿程摩阻
B:减少燃料消耗
C:消除管道结蜡
D:降低动力消耗
生物礁形成的环境是()。
A:三角洲地区
B:深湖地区
C:浅海地区
D:半深海地区
当螺杆泵的转子转动时,使()向液体的势能转化,从而实现举升液体的目的。
A:重力能
B:机械能
C:电能
D:旋转能
正常生产的潜油电泵井应()录取一次电流,一张电流卡片记录7d。
A:每周
B:每月
C:每天
D:每小时
某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中部断脱,该图形在()。
A:上理论负荷线的上方
B:上理论负荷线上
C:上理论负荷线和下理论负荷线之间
D:下理论负荷线的下方
正常情况下,采油井上使用的快速式取压表应每()个月校对一次,发现问题应及时校对。
A:一
B:二
C:三
D:六
溶解氧对聚合物溶液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温度。
A:室内
B:室外
C:环境
D:溶解
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成分、结构、构造。
A:岩石成因
B:化学成因
C:SO
2
含量
D:矿物成因
某抽油机井实测示功图为正常,产液量为0,分析判断为井口油管挂严重漏失,电流的变化是()。
A:上行电流不变,下行电流不变
B:上行电流上升,下行电流下降
C:上行电流上升,下行电流上升
D:上行电流下降,下行电流下降
笼统注水只适用于油层相对单一、渗透率()的油田。
A:差异较大
B:差异较小
C:较高
D:较低
油藏动态分析必须以()为单元,以单井分析为基础,分析油层内部的变化,搞清各类油层的开发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油田的开发效果服务。
A:油层厚
B:油砂体
C:沉积体
D:油层薄
若某抽油机井示功图在上下理论负荷线中间呈黄瓜状,而且液面高,产量高,则该井实际生产状况为()。
A:抽油杆断脱
B:连抽带自喷
C:泵漏失
D:油管断脱
某抽油机井的理论排量为99.7m³,实际产液量为45m³,产油为15t,混合液密度为0.86m³/t,则该井的泵效是()。
A:33.3%
B:45.1%
C:47.6%
D:54.7%
在含油气构造单元的划分时,可在一级构造单元中的()内再分出若干个亚一级构造单元。
A:隆起
B:坳陷
C:斜坡
D:凹陷
压固脱水作用过程中,颗粒之间彼此紧密联系,增大了颗粒之间的(),沉积物变得坚硬起来。
A:结合力
B:附着力
C:压力
D:挤压力
绘图题:用地层代号P、T、J绘制直立褶曲和斜歪褶曲剖面示意图。
注入剖面测井的测量方法为示踪法,即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测试注入井()。
A:分层采出量
B:全井采出量
C:分层注入量
D:全井注入量
根据油田水与油气分布的相对位置,可将油田水分为()、边水和夹层水。
A:淡水
B:气田水
C:地表水
D:底水
油田水中的微量元素若含量甚高,则表明是油气保存的有利地质环境,所以可作为找油气的()标志。
A:间接
B:直接
C:必要
D:次要
抽油井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以液面恢复法测得的()与上次对比,压力波动不应超过±1.0MPa。
A:流压值
B:静压值
C:沉没度
D:动液面
油藏投入开发时,靠水油和底层本身的弹性膨胀,将油藏中的油挤出来,没有高压水的源源不断的推进,这种油藏称为()驱动油藏。
A:溶解气
B:弹性水压
C:刚性水压
D:水压
为防止套管受压突变,注水井洗井或放溢流吐水前应关井降压()min以上,然后先放溢流lOmin,再控制排量吐水或洗井。
A:20
B:30
C:50
D:60
初次运移中,促使油气运移的作用力主要是地静压力,其次是()。
A:浮力
B:动压力
C:水动力
D:毛细管力
分层开采井下工艺管柱常用的控制工具主要有配产器、配水器等。
整合接触地层的产状一致,其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连续二渐变,沉积作用上()。
A:有地壳运动
B:没有沉积
C:有间断
D:没有间
加冷稀盐酸起泡的岩石是().
A:油页岩
B:炭质页岩
C:钙质页岩
D:硅质页岩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